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和亲王崽崽不摆烂》 30-40(第2/28页)
心一意把差事办好,自然不懂就问了。他想不明白的,兄弟们定是也不清楚。问了,看似愚钝脑袋,实则才是真心想把差事做好。
康熙帝没好气道:“想不明白没关系,照着做就是了。”
他若是知道为什么,不早说了吗?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心声将数学看得如此重要。
“皇阿玛只管吩咐,我们兄弟再难也必须要办到。”老二胤礽见康熙帝一脸没好气,忙笑道,“皇阿玛的眼界非我等能比,定是说了我们兄弟一时也琢磨不透。”
他余光瞄一眼看似在和弘历一起认真写字,实则正竖着耳朵听的弘昼。心道,皇阿玛现在若做了什么出人意料之事,不用想,定是又听到弘昼的心声了!
老四胤禛很是赞同:“儿臣也赞同皇阿玛此举。如今擅数学的多为幕僚、师爷、小吏,他们串通一气,蒙蔽上官的事时有发生。儿臣早就觉得官员必须得擅数学了。”
就拿户部来说吧,户部的官员算是算学不错了,但比起老八手底下的师爷,盘账的速度就慢多了,而且其中的许多弯弯绕绕他们也不懂。就是他自己,也觉得这里头有无数的深坑,有些他已经一脚踩下去了,却不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
“胤祉,蒙养斋算学馆的优异者,你拟个名单上来。”康熙帝思忖片刻,又道:“朕授予他们从四品皇家算学侍讲,每月轮流给翰林院众人讲学。若是有大功劳者,品级提到三品,二品也未尝不可。算学馆往后每年都招生一次,取五十到七十人,和传教士们一起研学译书。和庶吉士一样,年年考试定等级,由朝廷发放俸禄。”
几句话间,想走数学这条路的人,就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
老四胤禛心里一动,皇阿玛这是相当于新开了一个“算学翰林院”!那些专研数学的人,有了一条通天之路!
国子监也有算学博士,只不过是从九品。算学学得再好,也只能是个从九品,且就那么几个位置。这也是士子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数学的原因。
他敢确定,这条政令一下,有算学天赋的人才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儿臣领旨。”老三胤祉喜出望外。蒙养斋算学馆一直都是他在主持,这,这是要让天下擅数学之人,皆出自他门下啊!
弘昼在一旁听呆了!
【不愧是当了五十多年皇帝的康师傅啊!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能力卓越!若不是被科技进程拖了后腿,十大千古帝王排名妥妥能进前五!】
前头的听得很是顺耳,康熙帝面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听到后面,笑容僵住了。
若是这什么“科技进程”没拖后腿,他也才能排前五?
在他心里,始皇法度苛刻,徭役太重,且儿子没教好,二世而亡,称不上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和唐太宗不错,后头的文韬武略皆各有不足。怎么到他这还排不上前五呢!论武功,他平三潘、三征葛尔丹、收台湾;论文治,勤理政务、治理黄河、时常免赋税,如今也算是国泰民安。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还排不上前五呢!
他没了继续说的兴致,挥挥手:“这其中各项具体事宜,朝上如何宣布下去,老三你和太子商量,写个折子上来。都散了吧。”
“嗻。”
同样听到心声的数字军团们,面色复杂的瞅了弘昼一眼,行礼告退。
出了乾清宫的大门,胤祉先对着兄弟们行了个揖礼,情深意切道:“胤祉先多谢各位兄弟鼎力相助了,兄弟们若有用得上胤祉的地方,只管开口,胤祉必不敢辞。”
老九忍不住了:“三哥,你脸上的笑能不能收一收?”
老四当了太子,都没笑得这么乐呵呢!皇阿玛抬举你一次,怎么笑得比当了皇帝还高兴了?
胤祉还是那副笑脸,止不住,真心止不住!
弟兄们,你们不懂哇,这可不是普通的扬名,这是流芳百世哇!
朝廷新增一个要发放俸禄、定品级的衙门,科举中增加一科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老三拉着老八和十三不让走,三人带着几个想跟着学习的年轻阿哥,直接去乾清宫西殿讨论开了。
老二胤礽悠哉悠哉的坐一边喝着茶,时不时发表几句意见。他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多次监国,对朝臣们反对的理由胸有成竹。
老四也留下了。
他没有参与讨论,一脸深思,伺候的小太监来倒茶都没有觉察。
皇阿玛如此丰功伟绩都排不上前五,他要做到哪一步,才能排进那个前十呢!
“明儿你们就去上书房读书吧。”康熙帝现在也不想看到弘历和弘昼了。
似乎是觉得自己有些迁怒了,他又道:“坐朕的步辇去,中饭还是回乾清宫用,早晚都让太医来把下脉。”
“谢皇玛法。”能回上书房读书,两小孩求之不得,喜滋滋道谢。
在乾清宫读书,那是真读书,不是背书就是写字。背会了也得背,强迫症康熙帝十分坚定的认为,背一百二十遍后,才不会轻易忘记!
弘历和弘昼又恰恰都是记性极好的,背个三五遍就很久都不会忘。根据遗忘曲线,一个月后背一次,半年、一年后再背一次就好了呀!
有这时间,干啥不好呢。
乾小四现在迷上了背诗,但他不想一首背一百二十遍,他想背一百二十首,二百四十首……背到出口成诗的地步。
弘昼对四哥的想法十分认同,背吧,多背点,听说背得多了能提高写诗水平。
可别再写了四万首,一首都不能加入“背诵并默写古诗”行列了。
弘昼自己则喜欢上了拼模型。
木作处送来了制作精美的清明上河图拼图,弘昼给他们提了要求,要大船的模型。
上行下效,他作为康熙帝十分喜欢的孙子,太子的儿子,他对海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权贵之家就会让自己的孩子也玩这个。
若是能有一两个孩子因为小时候玩海船模型,对造船出海产生了兴趣,那就赚大啦。
嗯,主要也是因为,胤禧和胤祜日常玩得最多的就是抽陀螺,他对这种简单重复活动实在是没有兴趣。
上书房的先生和学生们,看到弘历和弘昼,都表示了十二分的热情。
胤祎、胤禧和胤祜觉得少了两侄儿的上书房十分难熬。侄儿们在的时候,先生们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给他俩讲课。
现在一直盯着他们三,感觉上学的时间多了三倍。
徐先生和嵇先生则是少了天才学生的慰藉,面对三个对经学不开窍的脑袋,日日怀疑自己的教学水平。
唯一的安慰就是,经过几天的“密切关注”,徐先生发现胤禧对画画似乎格外有天份。便禀明康熙帝后,给上书房添了一位教画画的老师——唐岱,曾被康熙帝赐予过“画状元”称号。
弘昼感叹,这就是特权啊!启蒙先生全是大家!
鸡娃第一人在师资力量上也是从不认输!
胤禧难得在侄儿面前得意:“弘历侄儿,我日后画画给你题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