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160-170(第3/31页)

的。”

    叶满枝点头表示同意。

    罗健民小声说:“当初采购这条番茄沙司生产线的时候,市财政出了大半的资金,我们厂里要是想处理这条生产线,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给其他工厂,收回资金,二是由市里调拨给上海本地的其他工厂使用。”

    他的音量更低,声若蚊蝇一般悄声道:“学习人民解放军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很有代表性,但是……”

    罗健民心里对这位刚见过一面的叶厂长还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将心里话和盘托出。

    但是,响鼓不用重锤,叶满枝只听前半截,便基本领会他的未尽之语了。

    这个主意有代表性,很典型,可是,不足以让人家市里为之付出一条生产线。

    毕竟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例子多得是,不差这一个。

    罗健民喝了口茶,恢复正常音量说:“叶厂长,要是真的将我们的生产线给了滨江,我作为厂长,不好跟市里交代呀。”

    叶满枝若有所思地颔首。

    罗厂长有顾虑是必然的。

    易地而处,她也不舍得将这样一条生产线免费交给外人。

    “罗厂长,要不这样吧,”叶满枝提议道,“我们也不白拿义民二厂的设备,我们可以出点东西跟贵厂交换生产线。”

    罗健民来了些兴趣,问:“叶厂长准备用什么跟我们换?”

    “你应该听说过,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产品名录里,有一款产品是美味黄瓜,其实就是苏联人喜欢吃的酸黄瓜。我们厂的酸黄瓜配方是从苏联专家那里得到的,口味非常正宗,与苏联人自己生产的无异。尽管这两年没有苏联的出口订单了,但是东德和法国的订单也不少,在咱们国内的市场也非常受欢迎。我们愿意用酸黄瓜的配方,与贵厂交换这条生产线。”

    罗健民:“……”

    开什么玩笑!

    谁会用生产线,交换一个酸黄瓜配方?

    叶满枝也知道这样的交换是不对等的。

    而且这个配方在滨江本地也不是什么秘密。

    滨江有不少苏联侨民和侨民后代,许多人在自己家里就能制作酸黄瓜。

    可是,罗健民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借口,给市里一个交代!

    这样一来,滨江厂就不是白拿设备了。

    双方合作共同向轻工业部提交申请,不但能解决两个厂的困境,义民二厂还占着“一处困难,八方支援”的大义。

    为了答谢对方,滨江第一食品厂拿出酸黄瓜罐头的配方。

    双方有来有往。

    这不是挺好的嘛!

    至于这配方具体有多少价值,那就见仁见智了。

    只要义民二厂开始生产酸黄瓜,那它就是价值千金的!

    叶满枝往他神情难辨的脸上扫了一眼,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

    她算是看出来了,罗健民其实是动心的,毕竟能增加他们取得匈牙利生产线的砝码。

    但是这些条件加在一起,还不足以让他跟滨江厂站在一起,挖市里的墙角。

    “罗厂长,咱们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我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些交浅言深了。但是,就像你说的,这间办公室里只有咱俩,我也开诚布公地跟你说几句心里话,出了这间办公室,我也是不认的……”

    罗健民笑了笑,颇感兴趣地问:“叶厂长想跟我说什么?”

    “虽是初次打交道,但是看得出来,”叶满枝先给对方戴高帽,“罗厂长非常睿智,我那点小把戏,只用一个照面就被你看穿了。”

    “呵呵。”

    戳穿对方的障眼法,罗健民心里确实是有些许得意的。

    “我也能看得出来,罗厂长是个一心为公,一心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好厂长。但是,”叶满枝又是一声叹息,“罗厂长,我觉得在当厂长这件事上,你得跟我们厂的牛厂长学一学。”

    她在心里默默对远在北京的老牛厂长说了声抱歉,继续道:“咱们都是同行,虽然距离远了一些,但是你大概听说过我们滨江厂的事迹。我们厂以前只生产罐头,后来逐渐扩大规模,糕点、面包、酱菜、糖果等等,产品种类多达三百多种,职工人数超过两千人。”

    “滨江厂的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是时代造就的,大越进那几年,我们省里要将一些小厂进行合并,算是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牛厂长主动争取的结果。”

    “省里要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让罐头厂合并糕点厂,当然也可以由糕点厂合并罐头厂。如果不是牛厂长主动出击,尽力争取,我们现在可能就不是第一食品厂,而是第一糕点厂或是第一糖果厂了。不想被人合并,就要让自己变强。”

    毕竟你在自己厂里可以当厂长,并入他厂以后,就只能当个副厂长了。

    罗健民认真倾听,但是一时没弄清她说这些话的用意。

    “罗厂长,咱们距离远了些,可是有些消息还是能透出风声的,”叶满枝压低声音问,“梅林罐头厂是上海食品的一面旗帜,你们市里一直想让梅林做大做强。有这么回事吧?”

    “嗯。”罗健民点点头。

    “我前两年就听说过,市里曾有人提议,将你们义民食品二厂的罐头设备和人员,并入到梅林食品厂。”

    罗健民不动声色道:“只是传闻而已,这个传闻传了几年,不是一直没有实施嘛。”

    “呵呵,以前没动作,是因为你们各自都发展得很好。可是最近全国都在‘学上海,赶上海’,不说别人,南京罐头食品厂已经在今年上半年,赶超梅林10项指标了。尽管从总体指标来看,还是梅林占优势。可是,标杆不好当呀,若想不被人超越,除了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也是很有必要的。保不齐市里什么时候又会动了合并你们两厂的心思。”

    “罗厂长,我知道你是一心为公,凡事替市里和工厂考虑的,但是除了公事,你也要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如果真的并入梅林厂,咱们义民二厂的领导层何去何从?”

    市里的利益与厂里的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并不是始终一致的。

    “与我们滨江厂合作,共同申请生产线,能提高义民二厂得到生产线的概率。只要这条生产线到位,义民二厂的生产规模立即翻倍。这么大的厂,即使想合并也要想想由谁合并谁。”

    叶满枝再次在心里对老牛说了声抱歉,小声说:“罗厂长,我这话算是交浅言深了,但是你确实应该跟我们牛厂长学一学,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

    第162章

    说给罗厂长的那番话, 并非叶满枝危言耸听。

    她心里真是如此想的。

    目前梅林是沪上罐头第一厂,美名传遍全国。

    若不是惦记义民二厂的生产线,叶满枝最想去参观学习的其实是梅林罐头厂。

    她在工业厅工作那几年, 省内几乎每月都有企业之间的合并,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 都想把企业做大, 扶植几个名字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