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80-90(第9/29页)
在冬日难得的阳光下,有人见到了那艘船只表面,闪闪发亮的金光。
“老天啊……他们在船上镶嵌了黄金。”有船员忍不住喃喃道,“那船只的表面,都是黄金。”
“如果让那群贪婪的鬣狗看到,他们一定不能逃脱。”
船员们口中的“鬣狗”是西班牙。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有跨越远洋的能力,后者喜欢利用这些赚取足够的钱财。而前者,则是旧时的海上霸主,现在仍有不俗的海军能力。
他们喜欢从海上掠夺一切。
最底层船员的想法无法被高层得知。长官只清楚,自己只是刚刚在盛朝露面,就狠狠吃了一个大苦头。
甲板上坑坑洼洼,侧面损伤一片,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进水的情况,只能让工匠们勉力修补。
反观盛朝,他们的船只虽然庞大,却很灵活,没有受到强烈的冲击。
甚至,没有多大的损伤。
长官茫然地想到霍索恩说的话。
对方认为,凭借海军,想要拿下盛朝沿海轻而易举……可是……
真的可行吗?
——
对面的战船终于远远走开了,调转了方向,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
和对面船上相比,盛朝船上的士兵只有寥寥几人,更多的,都是在沿海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匠人。
“这、这……”
没有什么比直面刚刚的那一幕更值得冲击。
老师傅以为陛下的提议都是信口开河。软帆难以掌控,会增加船上的人手,曾经的太祖宝船,只需要数人便能掌控整个船的硬帆。
偏偏是这些风帆,能够顺应风的动向,灵活地转动,分明是大船,便捷程度却能和普通小船相当。
而且,速度很快。
船底包裹的铜能减少水中阻力,快速地穿过波浪。
种种相加,最后造成了大获全胜的结果。所耗费的,只有一箱炮.弹而已。
“陛下的想法真不错。”
在军工厂呆过的人都清楚,陛下有时候提出的建议,听起来很奇怪,但是总能解决当下事情的痛点,进而出现奇妙的效果。
他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回头对老师傅说:“等会将船驶向港口,辛苦老师傅多检查一遍,若是在刚才出现损伤,及时补漏。”
他们想建立如同太祖一般的宝船队伍。
那是,足足有六十二艘大型宝船,小型船舶足有一百多,上上下下的人手,约三万人。
这样浩浩荡荡的队伍,才符合盛朝的气度。
老师傅诶了一声,预备和以往多年的老伙计们合作,再招招徒弟,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完成陛下的心愿。
——
明慕的创作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在看到陛下的构思之后,翰林院毫不意外地陷入了一个问题之中。
利子钱当然是犯法的,需要管理的,而这些利子钱发放的地方多在赌场,官府屡次禁止,但屡禁不绝。
可被动放利子钱,也是犯法吗?
民间不乏那种,求到人家门口才愿意借钱的情况,他们并不是出于本意,定了高利息也只是让人知难而退,后续也不以这个为生。
因着这个问题,翰林院吵了好几天,最后商绳己给出了准确答复:确实是犯法的。
“既然不愿意借,自可拒绝,何必作此态?更何况,依臣之了解,百姓无法承担这样高的利息,多会选择将自己的田地卖给借钱人。”
“借钱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尽管过程稍有曲折,但戏曲,还是顺利地写了起来,并且在短短半月后,就让陛下看到了成果。
让天下文人集中的地方写戏本子,无疑是大材小用,可这么做的效果也很明显——
戏曲文字很有韵味,朗朗上口,老少咸宜,曲调也容易传唱。
就算是目不识丁的百姓,在看完之后,也能哼上几句,对其中情节如数家珍。
非常符合明慕对传唱度的要求。
因而,这新唱本从燕都开始,飞速地向外蔓延。
【作者有话说】
①来自百度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登基第七十六天◎
燕都是天子脚下, 也是整个盛朝的风向标,其中流行什么,能在短时间内风靡全国, 成为富庶之人追捧的对象。
先前说燕都的布匹、丝绢好, 只要是燕都的花色, 都能在南方快速售卖一空;说燕都的戏班子好, 谁家没一两个有燕都口音的小戏子, 简直羞于见人。
如今听说,燕都出了个新戏本子,还是陛下亲自叫翰林学士写的!
乖乖,这得是什么神仙本子?
不少南方富人翘首以盼, 纷纷叫家人们去打听,都铆足劲,恨不得叫自己成为第一个听到戏本子的人, 好在附近狠狠出一次风头。
陛下这次还格外大方,叫人把戏本子印了书, 送去各处售卖。
因为印刷术发展迅速, 盗印之风极为猖獗, 但是面对这厚厚的, 标了金印的本子,居然没一个人敢偷偷盗印,带去自家售卖。
等皇城中的印书局不断加印, 戏本子连同戏班子,才缓缓到了南方。
在第一天,引得万人空巷。
戏班子没有接受任何一位富商官员邀请, 反而自己出钱, 定下了半月的戏台子, 免费为大家传唱。
除此之外,乡下也没拉下,还叫了小学徒们自己去乡里,只是这次不是唱了全戏,而是挑了几折子。
小女孩挎着篮子,刚从山坡上下来,篮子里面只有几根树枝,当做冬日的柴火,手背长出了冻疮。
冬天没有野菜,家里的粮食也不多了……
那家丁说,他们家的田不丰,虽是中田,但今年又没种东西,几乎荒了。原先能给十二两,如今只能给八两。
这八两中,又要还老爷的债,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三两半。
奶奶说,这些钱不能随意动用,要留着给明年念书。
要好好念书,以后当大官……
可是,三两半。
农人的孩子早当家,更何况,她已经十岁了,可以独挡一面了。
三两半。
每年的束脩就要一两银子,还有笔墨等。
三两半,能支持多久呢?
如果她去念书,家里只有奶奶,又没有田地,只能在后院的菜地种些东西。
一年老一年幼,也有人不会租田给她们,让她们耕种。
小女孩越想,心里越茫然。
她能和奶奶一起活下去吗……?
村头今天好像来了个戏班子,唱得还是燕都里时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