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重生[红楼]: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王熙凤重生[红楼]》 100-120(第18/28页)

凤走了两步。

    王熙凤看着板儿笑着说道:“这还是我这个做姑姑的第一次见他,哪能没有见面礼。”说着取出了准备好的银锁,交给了一旁的鸳鸯,让鸳鸯给板儿带上。

    见刘姥姥准备推辞,王熙凤忙笑着说道:“姥姥也不必推辞,算是我的一点小心意,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刘姥姥闻言不在推辞,连忙招呼板儿“还不快谢谢姑奶奶。”

    板儿摸了摸脖子上戴着的银锁,用蚊子大的声音谢了王熙凤后,又躲到了刘姥姥的身后。

    “听说姥姥还有一个外孙女,我也不好厚此薄彼,这个银锁姥姥就带回来给我那侄女吧。”王熙凤笑着说道。

    “我替青儿谢姑太太。”刘姥姥接过王熙凤递过来的银锁的时候,有些感动。

    原本她只是想来荣国府打打秋风,没想好王熙凤会这么细心,像是真对待亲戚一般。

    银锁一上手,刘姥姥就估计得有二两重,这对于他们这样的乡下人来说,可是一份不菲的见面礼。

    “天色不早了,我就不留姥姥的。”王熙凤笑着说道:“无事的时候,您老记得再来府上坐坐。”

    刘姥姥连忙千恩万谢,然后拿着银子带着板儿走了,等看见王熙凤给她准备的驴车和里面的东西后,眼泪都要忍不住流下来。

    对着前来送她过来的陈松家的和平儿说了好些事谢谢王熙凤的话,这才在陈松家的和平儿的安抚下,坐上驴车,回家。

    送走了刘姥姥,陈松家的和平儿又去给王熙凤回话。

    王熙凤听了只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刘姥姥这一去,下一次见面就是年后了。

    第113章 迎春婚事

    刘姥姥来过后,王熙凤今年手里面的事,要紧的就只有一件了——给今年已经十四岁的贾迎春选个丈夫。

    其实一年前,王熙凤就把这消息给放了出去,只是不巧她怀上了,这事就给耽搁了。

    没办法,除了王熙凤对贾迎春的婚事上心外,贾母、贾赦、邢夫人和贾琏都是不管贾迎春的。

    不过也别把王熙凤想得太好,她上心这事,也是想把贾迎春当做联姻工具而已。

    王熙凤心里多多少少对上辈子最后那样的结果,有心理阴影,所以准备家里面的姑娘们,年纪到了就将其都嫁出去,这样未来若是还如上辈子那样,或许还能有个伸出援手的人。

    毕竟出嫁女无罪。

    上层阶级还是讲究脸面的,而且大家都不傻。

    儿媳妇娘家出了事,你就立马要弄死儿媳妇,让自己的儿子死老婆,那谁家以后还敢和你家结亲呀!

    绝大多数人联姻,都是想着互帮互助,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因此绝大多数的人家都会像之前的北静王府和齐国公府一样,在流言蜚语最高的时候,把儿媳妇带出去见人,已示自家品行。然后就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其关在府上,看情况要不要让对方过几年“病逝”。

    不过因为忠楚王爷(太上皇十二子)尚未彻底倒霉,只是甄家彻底倒霉了,所以齐国公府和北静王府的两位甄氏也都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不得在外出而已,家里也是婆婆在管家。

    至于最后能不能用上,无所谓,王熙凤只求问心无愧。

    如今出了月子,又接见了刘姥姥,王熙凤便开始专心给贾迎春选丈夫,还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王熙凤的要求只有两条:

    第一、必须要和荣国府门当户对,没办法区区一个贾迎春还不值得王熙凤冒险将荣国府的档次主动降低。

    第二、嫡出庶出无所谓,但人得上进,哪怕不上进,也不能是个纨绔子弟。

    就这么看上去很简单的两条要求,实际上找起来也挺难的。

    而且还有一条隐性的要求王熙凤没有说,那就是贾迎春的夫婿最好是走文官的路子,当然要是实在是找不到勋贵家也可以。

    毕竟在元哥儿没有读书读出来之前,贾家是不可能脱离勋贵的。

    什么是“读出来”?

    就是考上进士!

    以元哥儿的资质,其实考上进士还是有些难度的,除非他猛然开窍,不然就只能看运气了——比如会试的时候遇见一个喜欢他风格的考官。

    已经八岁的元哥儿,在林如海这样的大佬眼里已经能看得出来未来的潜力有多少。

    元哥儿虽继承了贾琏和王熙凤的聪明,可这聪明没点到读书上。

    对比的就是小他半岁的林瑞,小小年纪已经有下场考童生的势力了,只不过林如海现在是内阁大学士,需要低调行事,而且林瑞年纪实在是太小,因此才没有让他下场。

    而元哥儿这边,童生的考试对他来说如今还有几分难度,如果遇见刚好以前说过的题目,那能有五成把握,不然就是去送菜。

    啥?

    科举考试考以前出过的题目?

    没错,真的是如此!

    至少考童生是如此,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选择一句进行考察。

    四书五经虽然内容不少,但却是有数的,只要努力认真,十几年下来把四书五经背得一个滚瓜烂熟都完全没问题。

    如果运气好遇见一个靠谱的夫子,将四书五经每一句都给你讲透了,那考个童生完全是小菜一碟。

    当然也不要把科举想得太简单,童生只是入门而已,所以相对简单。

    对于荣国府这样有钱有势,能请得起好夫子的人家来说,只要人不是真傻子,真的不难。

    真正分出高下的是乡试和会试,尤其是会试,有些人考到白发苍苍了也考不中。

    因为乡试和会试就不是死命题了,而是活命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被当做题目,而且还要套上一个四书五经的框架这就更难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熙凤都已经做好了元哥儿考到四十几岁都不中进士,然后依托贾家的势力,直接补官的准备。

    当然,元哥儿要是像贾敬就好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撞了大运,凭自己的本事考中了二甲进士。

    因此,功勋准备的关系网还不能一下子给断了,贾家还没有那样的资本。

    和书香世家联姻归联姻,圈子归圈子。

    在没有跳进文人的圈子之前,自绝于勋贵的圈子,那就是在自己找死。

    当然如果按照未来潜力来说,贾迎春自然嫁文人更好一些,因为当今皇上上辈子可是对勋贵圈子整治过一遍,这辈子会不会出现蝴蝶效应,原本上辈子逃过一劫的家族也被皇上收拾了,王熙凤可猜不到。

    贾家的关系网还是挺大的,贾迎春的身份也不低,就是庶出这一点,还是会被不少人家介意。

    真正和荣国府门当户对的人家,有意的都是无法继承家业的庶子,其中最好的也只是个老实的,这些王熙凤自然瞧不上。

    降低门槛,广泛意义上讲和荣国府门当户对的人家里倒是不乏嫡出,但这些多多少少都有些小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