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15、【纪实诗】杜甫石壕吏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15、【纪实诗】杜甫石壕吏(第4/4页)



    李昂又望向了院里那株石榴,光秃秃的枝丫伸向天空,如同一双双绝望的手。他恍惚地自言自语,声音轻而痛:“当初要是朕坚持一下,不斥李训,不和那群宦官入后宫……”

    “圣人!”周墀不忍地皱起眉:“这不是您的错!”

    “是仇士良他们把您劫入后宫,不是您主动逃进去的!”

    “若是我不斥王训……”

    “王训当时败绩已露,您保全自身才能谋得长久!”

    李昂垂眸:“保全自身,又有何用?傀儡一具,何来长久?”

    周墀条件反射地回头四顾。他想了想,最后干脆细细检查了一遍门边窗角,确定门外没有监听的宦官,这才擦着冷汗回到李昂身边。

    李昂沉默地看着他做这一切,脸上有种麻木的无所谓。

    周墀将冷茶递给李昂,痛心地摇了摇头。

    这原本该是喜爱赏花看戏的年纪,可他的圣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笑了。

    别人看戏,无不是前仰后俯、乐不可支,唯独圣人神色寂寂、郁郁寡欢,只在旁人询问时才勉强提唇一笑。

    而赏花……

    想到赏花,周墀不由深深长叹。

    上次百花宴赏牡丹,文臣们无不吟诗作对,想哄圣人开颜。圣人知道臣子好意,倒是领着人群在牡丹丛中穿梭,只是到了吟诗环节,圣人盯着那丛丛魏紫姚黄,居然脱口而出一句“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坼者如语,含者如咽”。

    这是舒元舆的《牡丹赋》。

    舒元舆因谋划甘露之变,已被仇士良生擒腰斩。

    一时间,牡丹丛中群臣默然,无人敢语。

    而圣人以袖拭泪,自知失言,却忍不住深深长叹……

    李昂接过周墀递来的冷茶。

    天已深秋,瓷盏冷得刺骨,但李昂没有拒绝周墀无言的安慰。他将冷茶捧在手中,看那杯面上浮动的青芽,毫无由来地突然发问:

    “周学士,你说……朕与前朝哪位君主可相比拟?”

    周墀有些意外,但更多却是惊喜——这倒像个少年君主会问的问题,圣人能有此问,看来此刻心情已有好转……他赶紧上前一步,趁热打铁,欲令圣人开颜:

    “圣人当比尧、舜!”

    李昂先是一怔,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周墀,随即不赞同地摇摇头:“朕岂敢比尧、舜?”

    “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

    周墀愣住了。

    周赧王,为赵、韩、秦、楚所欺,郁愤而终。

    汉献帝,为董卓、曹操所挟,被迫禅位。

    这是历史上素来为人耻笑的两个皇帝,圣人怎么就……

    没有等到周墀的回答,李昂丝毫不感意外。

    李昂苦笑了下,晃着茶盏,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赧、献二帝受制于诸侯枭雄,如今朕受制于家奴……如此说来,倒是朕不如他们。”

    “圣人!会有机会的!”

    周墀顿了顿,望向窗外,看着那树空荡荡的枝丫,他蓦地想起那日殷红如血的石榴花,脱口而出: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阉人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权为其所窃,而不自知,乃至于无可挽回……此事若要追究,实非圣人之罪,而罪在……”

    玄、肃二宗。

    李昂静静望着周墀,既没有斥责,也没有赞同,只是沉默地盯着他。

    片刻后,周墀重新低下头。

    李昂看着狂风中颤抖不休的石榴树,忽然有种预感——这石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细若游丝的声音从两片苍白的嘴唇间游荡而出。周墀听到他的圣人又在轻声重复着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须杀此辈……令我君臣间绝……须杀此辈……”

    ……

    水幕的最后,人影散去,两行小字重新浮现:

    「次年正月四日,文宗李昂薨逝。」

    「享年三十三。」

    这下子,刀子真的割到自己肉了。

    李隆基像是被人活活捅了一刀,脸上血色尽褪。他立在原地恍惚许久,如同文宗附身,好半晌才勉强回神。

    李隆基倒退一步,突然转身拉起邓景山的手,言辞恳切:“爱卿所言甚是,朕以为,当下正是去疴除弊的良机——爱卿助朕!”

    邓景山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见邓景山不应,李隆基心下愈急,他又回身拉住郭子仪的手,重重摇晃:“爱卿助朕!”

    郭子仪无奈点头,安抚道:“臣一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只是敢问圣人,如今宫中黄门数量几何?”

    李隆基赶紧朝高力士招手,示意他上前作答。

    “这……”高力士有些为难,在心底飞快估计了下,小心回禀:“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四万人。”

    闻此,李隆基有些吃惊地拧起眉:“如此多?神龙中才不过三千余人。”

    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望向臣子,却见众人面色淡淡、像是丝毫不觉意外。李隆基顿时有些尴尬,他勉强定了定神,抢先问道:“那这些黄门的品阶如何?紫衣、黄衣各有几人?”

    三品及以上着紫衣,六品及以上着黄衣。

    高力士的头越发低垂,就连声音也轻了许多:“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

    “什么?”李隆基不敢置信,皱眉反问:“朕记得散职勋爵的提拔是有年龄限制的,怎会一下子冒出如此多黄衣紫衣,他们都满足年限了吗?”

    高力士面露为难,似乎难以启齿。

    邓景山倒是毫无顾忌,大喇喇地掀开李隆基的遮羞布:“圣人,自开元以来,这规矩早就被您亲自打破了!”

    “就以高大人为例,您天宝初加他为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随后进封他为渤海郡公,天宝七载您又晋他骠骑大将军……短短五年,高大人连升数级,您忘了呀?”

    李隆基瞪着高力士,像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那些一时兴起的委任一件件、一桩桩地从记忆深处浮现,令李隆基的面色逐渐难堪。

    郭子仪朝邓景山摇了摇头,示意他收敛着点。

    见李隆基久久不言,郭子仪叹了口气,接过话茬:

    “人数官职都不是问题,唯有一条,臣有所谏——圣人,决不能让黄门碰军务!”

    “高大人任渤海郡公,不过闲职散爵、以此彰显圣人荣宠便也罢了,但右监门卫大将、骠骑大将军可与宫中禁军关联……”

    看着李隆基目露凶光,郭子仪点到为止。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