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180-190(第10/20页)
!
李世民拉着长孙氏的手坐下,同样得到了一碗安神汤的待遇,李世民哼哼唧唧不肯喝,一会儿说他没受惊不用喝这个,一会儿又说汤太烫了要晾一晾,甚至试图偷偷倒到痰盂里,被李承乾抓了个现行。
“阿耶,你是不是怕苦啊?”李承乾拍拍他肩膀安慰,“放心吧,这汤不是很苦的。”
李世民面上正义凛然:“胡说,我都这么大了,怎么可能会怕苦!”
暗地里悄悄松了口气,将安神汤一饮而尽。然后拉着长孙氏的手温声问:“你今日有没有害怕?”
是说刺杀的事。
长孙氏摇头:“二郎英武不凡,战场上难遇敌手,且又有龙气护体,自然能化险为夷。妾并不害怕,只是有些担心而已。”
李世民面露愧色,在魏征面前一直梗着的脖子也低了下来:“是我考虑不周,才不慎身涉险境。我向你保证,日后再不去这样偏僻的地方。无论如何,都会尽力保护自己和承乾平安,你只管放心。”
长孙氏应了一声,回握住李世民的手。二人双手紧握,四目相对,有种难言的默契和温情。
旁观的李承乾:“……?”
没什么,就是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过了一会儿,长孙氏率先抽回手,问道:“可查到刺客的线索了?”
李承乾竖起了耳朵,他也想知道是谁要刺杀他们。
李世民:“被送去审问的活口还没招供,倒是从死的那几个身上找到了点线索。根据他们的身体特征判断,可能是东突厥的人。”
李承乾一愣,脱口道:“颉利可汗?”
随后又否决了:“应该不是他。”
李世民点头:“颉利不是傻子,他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颉利如今既无领土也无兵将,就算杀了李世民和李承乾,除了赔上自己一条性命外一点好处也没有。
“所以是他们自己要刺杀阿耶,就跟反清复明的那些组织一样吗?”李承乾努力开动自己的脑袋李世民:“清、明?是两个朝代吗?”
李承乾还真没深究过,挠挠头道:“可能是吧,我一直当作成语来用的,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李世民轻哼,斥道:“学而不精!”
李承乾:“……阿耶我们还是说刺客吧,你说有没有可能是有人收买了突厥人,指使他们来刺杀我们?这样既能达到目的,还能把锅甩给颉利可汗。”
李世民颔首:“也有这个可能。”
李承乾心里沉甸甸的,如果只是几个仇恨大唐的突厥人也就罢了,但如果背后真的有人指使,那就太可怕了。
第 186 章
李承乾一张小脸皱成了苦瓜。
李世民看得直乐,欣赏够了才慢悠悠开口:“……有这个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还是等调查结果出来再说吧。”
李承乾:“……”
李世民当作没看到他幽怨的眼神,笑眯眯道:“我还有另外一件事要与你说。”
李承乾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什么事?”
“你之前不是说,可以考虑卖粮种给属国吗?我答应了。”李世民道。
“真的答应了?”
他答应的这么痛快,李承乾反而狐疑,毕竟这事表面上看不是好事。
李世民正义凛然:“朕乃一国之君,难道还会说谎骗你吗?”
李承乾毫不犹豫:“你会!”
李世民:“……”
李承乾:“大臣们也答应了?”
“自然。”李世民得意道,“他们原本不肯答应,是朕舌战群儒,细数利害,才叫他们改了主意。”
说完瞥李承乾一眼,眼神中满是‘我如此用心你却不领情还冤枉我’的控诉。
李承乾:“……”
有一说一,这事虽然是他提出来的,但受益的不是大唐和朝廷吗?又不是东宫的事,臭阿耶一副替他办事的样子是闹哪样啊!
李承乾决定不搭理他,转而问起详细安排:“这事还要杜构去办吗?”
“不必了。”李世民道,“粮种与旁的不同,不能由东宫出面,我会安排人去办的。”
李承乾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提起杜构,李世民又想起一件事:“马上就要科举了,杜构准备得如何?”
“还行吧。”李承乾谦虚道,“杜构学问一向不错,这两个月再冲刺一下,争取拿个好名次回来!”
李世民颔首:“让他好好学,旁的琐事先放一边吧。他若能中选,也算是个榜样了,对我们推广科举也是大有裨益的。”
李承乾再次点头:“我知道。”
“还有格物学。”李世民沉吟道,“格物学第一次列入科举,没有旧例可询,我的意思是让你做格物学的考官,你觉得如何?”
李承乾还没说话,长孙氏就替他驳了回去:“承乾年纪还小,如何能懂这些?格物虽是头回科举,但有明法明算在前,也不算无旧例可循,还是让办过的人管着更放心些。”
李世民不以为意:“承乾年纪虽然小,但行事向来有章法,朕再安排两个人懂的人帮衬着就是了,孩子总得历练才能成长嘛。”
长孙氏嗔了他一眼:“不知多少人指望着靠科举出头呢,事关前程,丁点错也出不得,二郎即便要承乾历练,也不该上来就给他这么要紧的差事。”
李世民愣住。
他本来并没有把格物学的科举放在心上,身为皇帝,每日要操心的大事太多了,即便关注科举,也在秀才科、进士科和明经科上,能分给其他科目的注意力实在太少。
经长孙氏提醒才恍然意识到,即便对他来说并不要紧的格物科举,对考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能是改变他们人生的机会。
李世民起身敛衣,对长孙氏作了个揖,郑重道:“皇后仁慈!”
长孙氏笑着拉着坐下,又道:“其实妾也有私心,承乾曾经教过格物学,现在亦挂着国子监博士头衔,这次参加格物学考试的必少不了他的学生,如果承乾去做考官,难免旁人觉得有失公允,影响二郎和承乾的名声。”
李世民听罢点头:“还是观音婢顾虑周全,既然如此,那也罢了,我另外找人便是了。”
长孙氏笑着应了。
她不愿意李承乾掺和进科举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只是没有说给李世民听,那就是怕他们父子因此起了龃龉。
向来考生与考官关系密切,科举考试似乎成了一根绳子,将他们绑到了一起。考生视考官为座师,考官也会对他们取中的考生格外关照,久而久之便结成党羽。
旁人结党尚且要引起君王猜忌,更何况是太子?
如今李世民爱重李承乾,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然而人心易变,谁又知道日后是什么光景呢?长孙氏不愿意用丈夫与儿子的感情做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