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60-70(第23/26页)

到了三公的位置上。

    可或许是因为迟迟未到的雨终于在此时落了下来,让洛阳从热转凉,又或许是因为这两月之间担忧于蝗灾民生,杨赐的身体一直就不算太好,总之在这个委任诏书刚宣读出来不久,崔烈刚要出行前往并州的时候,杨赐就彻底病倒了。

    都说病来如山倒,在如今年岁已然不小的杨赐身上表现得尤其如此。

    这难免让前来探病的崔烈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大限将至的表现。

    故而他连忙接下了杨氏委托他,在抵达并州后传讯杨修的任务。

    他此来晋阳一路车马如飞,并不只是为了尽快解决并州刺史和乐平侯的这件事,还为了传达这个消息。

    杨修若是赶得及,应当还能在祖父过世之前回返洛阳。

    乔琰闻听杨赐病重的消息先是愣了愣,又当即回道:“我立刻让人前去,使君的随从对路线不熟,难免耽搁时间,此事还是我来做吧。”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

    可忽闻杨赐病重的消息,她也越发意识到,这大汉临近末路的气象,在这一个个汉室忠臣的衰老病死面前,变得越发清晰。

    甚至于,如今已是中平二年,距离刘宏自己的死期也只有不到四年了。

    准确的说,三年零九个月。

    乔琰心中所想到的未来不可能对面前的崔烈提及,她只是又对崔烈开口说道:“说来,使君大可不必以君侯二字称呼我,既然陛下有旨,让我静思己过,并听从使君教导,虽无师徒之名,也可算有师徒之实,以烨舒二字称呼我便是。”

    崔烈并未对此表现出什么诧异之色。

    先前刘宏在朝会之上已经提到过了乔琰的表字,要崔烈看来,这还当真是个格外符合她的字,光是看她在迎接洛阳来使之时的表现,便已经足以从中窥见她的性情特质。

    只是一想到这是一把随时能在他的地盘上烧起来的火,他就忍不住有些苦恼。

    所幸如刘宏所说,乔琰必须禁足于乐平两年,打磨打磨她这太过狂横的心性,二人之间的交流应当还是比较和平的。

    这么一想,崔烈便觉得与其担心他自己,还不如担心担心张懿。

    这位上一任刺史在临到离开并州的时候,又从乔琰这里得到了个暴击的消息。

    虽然乔琰很想说自己不是在刻意针对张懿,但是怎么说呢……做都做了,还是让对方当个知情人比较好。

    “请张太守勿要见怪,先前为让并州百姓决心捕杀飞蝗,我在刺史文书中写,若世上当真有蝗神,其责在刺史一人,不在百姓。”

    张懿刚要上马的动作卡壳在了当场。

    又听乔琰说道:“料来这蝗神之说也不过是无稽之谈,若真有神明垂怜,如何有可能被我们捕杀殆尽,张太守不必担心。”

    “乔侯此话真是……”张懿努力绷住了面色说道,“真是直戳心肺啊。”

    听听她这话说的,跟昨日崔烈那一句他是当刺史的,简直是难分伯仲的扎心。

    但这么一来,张懿还真难免想到了是否真有蝗神报应一说。

    这并州灭蝗因果倘若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让他从刺史位置转去了太守位置上,还真解释得通。

    偏偏这些因洛阳使者到来而于州府门前围观的百姓,绝不会因这种联想而对他生出什么感激之心来,而只会因为乔琰这家伙代行刺史之命的舍身一搏,而将其视为并州的衣食父母。

    但天子旨意已下,胜负已分,他这位袁氏门生小瞧了对方在发觉他立场后的迅疾行动,落得一个远走广陵的下场,也着实没有什么好再多说的。

    好在此后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应当不会有什么碰面的机会。

    张懿想到这里,总算是找到了一点安慰。

    对方年不过十一已有此等手段,还不知道等到再过几年会长成个何等样子,总归这种事情将来要留给朝中那些人来头疼。

    从刘宏此番保乔琰而舍弃他的举动中,在辗转反侧了一夜后张懿品出了点别样的意思来。

    这明摆着是乔琰在并州之地拿出的执行力和政务水平,已经足以抹消掉她在性别和年龄上所存在的限制,极有可能会在特定的时机面前,不再只是食邑万户的列侯,而是成为实权官员。

    但她今日可以将短弓搭箭,指向一州刺史,明日也极有可能剑指三公!

    遇上这等危险角色,陛下竟不打压彻底,反而决意要用她,只怕迟早要惹出祸端来!

    张懿带着这些个絮叨的想法,直到离开了太行山脉,听不到并州境内对于这蝗灾后续的感慨,这才觉得自己心里舒坦了不少。

    然而刚想到这里,就看到几个眼熟的家伙护卫着个孩童策马越过了他的队伍朝前赶去。

    张懿眼皮一跳。

    他难忘当日之事,便敢发誓这其中必定有当日跟随乔琰闯入州府的家伙!

    但这伙人跑得着实是快,不过须臾就不见了人影,根本没给他发难的机会。

    张懿想了想自己隐约记得的乐平诸人,其中符合那孩童特征的大约便是——杨公之孙杨修?

    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何事才让他行动如此匆匆。

    若真是一件对乐平来说的坏事,他离开并州前还能找回点安慰。

    只可惜他的愿景大概是没法实现了。

    杨修此前留在乐平的决定,并不意味着弘农杨氏站在乔琰的后方,作为支撑她行动的世家势力。

    顶多就是乔琰对杨修这个凭脑子做事的稍有几分期待。

    如今他不得不因祖父病重而暂时离开,虽说确有遗憾,但对乐平来说损失不大。

    甚至于这个损失可能只是暂时的。

    杨修在离开乐平之前,留下了一封请人转交给乔琰的信。

    信中提及,他虽然不愿意将事情往最差的方向去想,然而世情大多不遂人愿,若是祖父已到无力回天的地步,他必定要以嫡孙身份扶灵回返弘农,为祖父守孝尽心,三年之中便难以回返。

    身在乐平一年,他更知自己去岁在洛阳城中的挑衅实在可笑,和乔琰之间的差距也并非只是见闻与眼界的差异而已。

    那么在先前与蔡邕一道编纂完了那识字歌谣之后,也暂时没有什么别的地方能帮得上忙的情况下,倒不如潜心进学数年。

    他如今已不复先时在洛阳时候的浮躁锐利,正可以闭门而诵,学习如何处理庶务,届时学成再回。

    只愿彼时人才济济之乐平,还有他的一席之地。

    杨修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实在是得担心一下这个问题的。

    虽然现在看起来乔琰手下主动来投的大多是武将,比如说赵云、褚燕和张杨等人,可光是戏志才和程立就已经能够各自顶起半边天了,在只有一县之地需要治理的情况下,也着实不需要再有人在分割权柄,否则或许会因为意见不够统一而生出乱子来。

    不过此时想这些还有些远。

    往近一些想,便是祖父的病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