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110-120(第12/29页)
坚实些,正是个给乌龟量身打造的龟壳。
好得很!理由都充分了。
在将吕布安排去了乐平后,乔琰想了想,除了对贾诩的安排,她又写了另外一封委任之书。
这份委任是给蔡贞姬的。
先前蔡邕以自己在并州内有了典学从事一职的理由,请蔡贞姬与其夫婿羊衜一道前来乐平小住。
因冬日行动不便的缘故,加上要照顾冬日生了病的婆母,他们在今年开春方才动身前来。
抵达并州的时候,也正是乔琰已经出征塞外的三月。
在乔琰回返后,因还未得空闲往乐平去,故而不曾跟这二人有过正式的会面。但她如今若想知道并州何处发生了何事,自然有人将其汇报到她的面前来。
比如说蔡昭姬便与她提起过,泰山羊氏近年来越发是只有名无有财,姐姐比起她当年随父亲一道往洛阳为乔玄奔丧、与之分别时候,看着又憔悴了几分。
中原的蝗灾与大疫,对身处贫贱之中的人来说更是一番折磨。
乔琰便也顺势问起了,在昭姬看来,贞姬与羊衜二人的学识评估。
昭姬并未在此事上说谎,她说的是“羊衜擅治政,阿姊擅治人。”
有这句话,那她心中就有数了。
他们二人既都是以蔡邕思念长女的理由来到此地的,乔琰也没打算这样快就给他们委派职务。
不过现在,先有了个给蔡贞姬安排事务的机会。
吕布之女与郭缊之子入学,因陆苑如今为她手下的主簿,忙于联络并州境内的世家,不适合再在书院内任职,倒不如请蔡贞姬任职教导。
郭淮有名将之才,想来蔡贞姬教得出羊祜,教郭淮应当也无妨,而吕布之女——
乔琰对她的了解不多,只从吕布这里听闻她颇有乃父之风,年少尚武,也难保能教出个武将来。
“要不将你儿子也一并送去入学?”乔琰想了想又朝着典韦问道。
典韦在报恩于田氏的时候,便有妻子在陈留,这按照今时之人的想法并无问题,要乔琰所说却有些不太负责,尤其是乔琰在后来才知晓,他的夫人彼时有身孕在身,只是未曾显怀,连典韦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好在自典韦追随她前来乐平后,典韦也将妻子接来了此地,不必再担心什么安全问题,平安生下了典满。
如今既然要降低入学年龄的门槛,那么如今按虚岁是五岁年纪的典满,也正好一并送去得了。
这一来可算是兑现了当年她对典韦的承诺。乐平书院算是她的产业,典满入学其中,也是另类的拜她为师。
二来,这一批入学的孩童,因学生是这样的情况,不妨集中按照武将的方式来培养。
为此,她又盯上了现任朔方郡从事的令狐邵的长子。
典韦自然是无有不可的,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过……
五岁、六岁、七岁、八岁,这规规整整的一行年龄列在这里,乔琰都觉得有些好笑。
所幸他们只算是书院的学生而不算是她的属吏,否则这并州官员的平均年龄都要被往下拉一个十位数。
乔琰转了转手中的毛笔,一不做二不休,提笔写下了乐平幼儿园五个大字,连带着绥远城三字都送去找城中工匠定做对应的牌匾。
育人大计以十年起步,这一轮入学的几人,待到十年之后必能为她所用,她也并非没有这个等待其长成的耐心。
就像她如今也可以稳步往前发展,有足够的耐心让并州的情况一年胜过一年。
在她又落笔于纸上,写起调派乐平工匠往白道川的命令时,随着四月春风过境,蒙蒙细雨也落在了这片青苗旺盛的土地上。
乔琰循声朝着窗外望去,正见一条条雨帘自屋檐口落下,与窗外翠竹相映,形成了一片返青泛白的帷幕。
旋即又有一只鸣雀正因避雨而落在了窗台之上,不太怕人地朝着她看了过来。
在往日的灾年时期甚少看到鸟雀,如今却恰为这生机盎然景象平添了几分颜色。
乔琰眼见此景,不觉顿住了笔锋,在唇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可真是一场喜雨啊……
115. 115(二更+21w营养液加更) 五……
在雨势转大之前,白道川上的田地已经完成了乔琰定下的开垦目标。
先前出征塞外的士卒中,除却归还度辽将军营的,留守雁门边地的,其余的也都转为了此地的军屯田所属。
而后,自塞外带回的牛羊残骸都被乔琰让人按照农书上所说,制作成了生骨粉,填埋在了这片本就算得上水土肥沃的土地上。
在那绥远城的城墙轮廓被青砖给堆垒出了个范围之前,这片土地上的犁地开垦工作都已经正式完成。
这第一年的播种内容,乔琰没打算做出太大的变革,哪怕此地的灌溉要比并州内的大多数农田便捷,最后敲定的种植作物还是小麦。
她披着蓑衣行于微雨中,自田垄上走过,与身边的贾诩说道:“我将此地托付给先生,请务必按照已制成册的农书管理,在今年秋收之时我要看到此地的收成比并州境内他处更高。”
只有如此她才能让百姓相信,这生骨粉底肥确实能起到增产的效果。
这毕竟是在种植之前就要入土的东西,寻常农户可不敢随便操作。
贾诩回道:“请乔侯放心便是。”
忽然被乔琰安排上了这么个工作,无疑跟他意图打卡上班领一份寻常工资的算盘相去甚远。
但他总不能直接说什么这事他做不了。
若真如此的话,难保这位乔侯会不会想出什么“一人的智慧不及,两人的本事勉强”这样的理由,把贾穆也给调到此处来,到时候他是出力也不是,不出力也不是。
今年里发生的另一件事让他也意识到,在如今的时节,或许并不是自己想要明哲保身就能够保得住的。
黄巾之乱平定后,当时还身在皇甫嵩帐下的西凉名士阎忠给皇甫嵩进言,他既然有这等兵权在手,当今又如此昏聩,不如直接反了了事,何必还要听命于刘宏。
这个建议并没有被皇甫嵩采纳,反而被这位大汉忠良直接对外公布了出来。
为此阎忠不得不仓皇逃命返回西凉,隐姓埋名度日。
然而在西凉叛军杀汉阳太守、凉州刺史的第一轮攻势被张温所阻,北宫伯玉被击败后,西凉军又先内部混乱了一阵,彼此侵吞。
为了让这叛军于凉州地界上有更高的名望,这些人将阎忠给挖了出来,强行将其推上了首领之位。
阎忠试图说服皇甫嵩谋反,是出于对皇甫嵩人品的信任,却不是真想要做出什么助纣为虐之事。
西凉三十六路叛军领袖的位置,对他来说无疑是个煎熬,哪怕是被韩遂、马腾等人给按上了那个车骑将军的名号,对他来说也并无意义,于是阎忠在忧愤之中就死。1
贾诩与阎忠在早年间有些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