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80-290(第3/23页)
而他并不知道的是,在简雍被他的下属安顿在邺城中驿馆的时候,长安那边也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
为首之人,便是张懿的下属。
从徐州往长安可要比徐州往邺城远上太多了,这些人只能以一人两马,几乎星夜兼程地赶路,这才在一个尽可能早的时间出现在了乔琰的面前。
早等着这一刻的乔琰一点都没耽搁,直接将此事汇报给了刘虞,随后,长安紧急召开了朝中重臣的议会。
听到徐州这一连串让人意想不到的发展后,连向来稳重的卢植都有点发懵,而在听到张懿自请归附长安朝廷,举兵剿灭笮融,扬州方面则愿意出兵协助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乔琰。
当年乔琰箭射刺史的壮举,是被汉灵帝直接拿到朝堂上来说的,也不怪他们对此还觉得记忆犹新。
“看着我做什么?”乔琰挑了挑眉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要是还打算跟他计较当年的事情,我还让陛下紧急召开这出会议作甚。”
这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让人怎么听怎么觉得,她当年和张懿之间的过节,可能只是其中一人往另一个人的身上泼了一杯水而已。
随后他们就看到乔琰迈步而出,朝着刘虞行了一礼,“徐州虽地势不险,却也为大汉疆土,前广陵太守张子泰,敢以重责担当,声讨笮融,收复徐州,以徐州牧之位嘉奖也属应当。如陛下忧心徐州扬州地处偏远,鞭长莫及之下难免生乱,不妨于二州交界之地设立驻军,以作督查之用。”
她的目光扫过了尤有几分忐忑的张懿下属,又道:“长江入海口以北,有城名为海陵,以臣看来,可以驻军于此,以示我长安朝廷威风!”
282. 282(一更) 驻兵人选
海陵?
在场的朝臣心中思忖了一番,发觉此地好像还真是个合适的驻军之地。
徐州的惊变让人应接不暇,带来的结果却容易理解。
倘若前广陵太守张懿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他至少也能在徐州占据一块地盘。
袁绍因为曾经归附于邺城朝廷的徐州失去掌控而苦恼,这才如此果断地对刘备升任徐州牧这件事情做出了批复,而长安这边呢?
长安原本就没有徐州这边的掌控权,现在横空跳出来一个张懿,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意外之喜。
做出个支援张懿的信号是必须的。
这个人可以不用非要冲在交锋的第一线,却必须有这样的立场。
此外,徐州那边的战局,忽而得到了扬州这边的助力,似乎是个有些危险的情况。
孙策当年突然转向,从荆州进入扬州,往后的种种征讨都透着枭雄气概。
偏偏在他所面对的局面中,北面与他立场敌对,西面与他有生死之仇,南面早已脱离朝廷掌控,东面就是茫茫大海,这是个极其便于扩张发展的环境。
若不对孙策加以节制,谁知道他会不会发展出什么三州之地,而后像是乔琰和袁绍一样再扶持起一位天子。
届时天下陷入三分而非此时二分的局面,比起先前还要难以完成统一的任务!
所以这道节制势在必行。
确实该派人驻兵的。
刘虞见众位朝臣并未提出否定的回复,当即做出了宣诏——
以张懿为徐州牧,由长安朝廷设立海陵驻军处,在此地行督查之职。
那位来使绝没想到,他们想要拿到的这个位置居然会来得如此容易,就好像这场朝会只是要走个过场而已。
他在来前甚至还被周瑜指点着,背诵了不少要在这里说出的话,还生怕因为赶路仓促所造成的头晕脑胀,将其中的哪句在朝堂上说错了。
现在……现在真的不是在做梦吗?
哪怕是因随后涉及到的驻军安排得算是内部讨论,他先被带了下去,也没有影响他在握着那封圣旨走出的时候,脸上满是雀跃的神情。
他是张懿的部下,不是周瑜的部下,对于海陵驻军这件事上的敏感度没有这么高。
不过在这随后的长安朝堂上,便有人顺着乔琰这个驻军的建议问了下去。
驻军的决定无妨,可让谁去徐州驻军?
别看这个决定提出得容易,但真要操作起来,此人作为长安使者的同时,也会陷入一个相对孤立无援的局面中,因传讯距离遥远的问题,大概还得有着足够的应变之能。
“我倒是觉得,不必非要让这个驻军人选有着太过高超的本领,”因乔琰并未直接发话,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了起来,荀彧便开口说道,“扬州远靠东海,愿意向朝廷缴纳赋税,甚至与大司马达成协定,愿意将秋收后增长的年产送出一部分过来,已和在邺城建都的袁绍有着天壤之别。”
“此番周公瑾忽然插手徐州事务,或许是在得了孙扬州的授意之下,做出了些僭越举动,但也可解释为保扬州不失的权宜之计。贸然将一个太过强势的钉子扎在海陵,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何况——”荀彧朝着乔琰看去,见她脸上不乏认可之色,便接着说了下去,“眼下大司马的几方得力之人已陆续安排在汉中,太行山,白道川,居庸关以及凉州,这些人都不适合做出轻易的调动,否则难免引发后患。”
“至于具体何人适合于此处,以大司马对下属的了解,应当已经有答案了。”
乔琰确实已经有答案了。
荀彧的这番话说得明白,他们既要对江东做出威慑又不能太过,否则就会断了扬州方向对张懿做出的支持,让他们宁可安守在长江一线,而不是冒险将战线推进到淮河。
所以像是赵云张辽这种能独当一面的将领,是不可能派去海陵这个地方的。
哪怕张辽在历史上有在合肥对江东的战绩,现在也必须将他继续留在幽州作战。
她回道:“臣想举荐一人,现雁门郡都尉张杨张稚叔。”
早在先前刘虞定都长安的时候,乔琰先前的从事下属也大多得到了升迁,除了几个职位转换最为明显的之外,还有几个只是进行小调整的。
比如张杨,就是从原本的雁门郡从事变成了雁门郡都尉,相当于在他的职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给他涨了工资。
现在的这番调度就很大了。
虽然有些疑惑,乔琰为何要选一个并州北部郡县出身的人前去海陵,眼见她这个举荐说得信誓旦旦,刘虞自己也没有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还是回道:“准奏。”——
“大司马的气势似乎越来越惊人了。”王允目送着乔琰离开的背影,朝着身边的老友杨瓒说道。
杨瓒敏锐地意识到,王允所说的这句气势惊人,好像并不是一句褒义词,其中还藏着几分忧虑。
他小声回道:“这种话还是谨慎一些说得好。”
“这可不是我谨慎不谨慎的问题,”王允以同样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回他,“你说,徐州方向派来的使者可以直接以州府急报这样的方式令人通传求见陛下,为何要直接求见大司马,而后由大司马向陛下汇报此事?再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