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380-390(第25/31页)
梁国乔氏早已和她之间划清了界限,在她成为大司马的时候这些人别想从她这里得到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现在也是同样!
在她登基之后,真正能被称为皇族的也只有被她分出去的那一支而已。
既然这份划清界限的态度早在数年前就被她给传递了出去,那么在国号上也实在不必给他们以任何的一点期望!
不过说到梁国乔氏,乔琰便有点忍不住想笑了。
早前他们和那寿张王氏合谋,将对曹操的控诉给发到了邺城。
别说当时这点小心思就已经被袁绍麾下的谋士看了个清楚,就说因乔琰的威慑紧逼,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结盟关系已越发密切,置身其中的梁国乔氏便当真是个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
乔琰这边他们算是得罪透了,还被人从潼关地界上扔了出来,与乔琰为敌之人也没将他们当做是什么心腹臣子,甚至觉得这群人在眼力和能力上都得算是差劲得很,说是在夹缝里生存也不为过。
在这个时候,若是他们听闻了乔琰在长安登基称帝的消息,又会是何种想法呢?
大概和袁绍反应的精彩程度会不相上下吧……
但乔琰转念一想,这两方无论是哪一方的表现都不是她能亲眼看到的,与其在这里揣测,还不如继续思忖她该当以何为国号之事。
若纵观这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国号命名,除却以地名来命名之外,还有一种便是以其释义来说。
譬如说元朝的这个“元”字,有一种说法便是易经开篇的那句“大哉乾元”的含义。
她能否也效仿此法,给出一个答案呢?
若是这个答案还能有着延续前朝规则,又避开晋、宋这些微妙字眼,那便更好了。
蔡昭姬眼见乔琰沉思了片刻,忽然眸光一亮。
她此前的种种犹豫表现,并不影响她此刻在提笔书写之际的笃定。
这笔走龙蛇的姿态与她当日在长安新路上题字的模样分明有几分相似。
不过当时是为那条新路命名,而今日,则是为这一个诞生在她手中的王朝。
在毛笔落定的那一刻,蔡昭姬看清了这个被乔琰写在了纸上的字。
那是一个“雍”字。
乔琰开口说道:“昔年卢公教我念《尚书》,在其中尧典之中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说的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我如今代汉而立,必当以此为目标,方对得起这出改朝换代。”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八个字从乔琰口中说出的那一刻,明明此刻她们的面前并没有这些长安城中为之呼和响应的百姓,也没有将其说得有若口号一般语意激扬,蔡昭姬便是从中听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振奋之意。
乔琰又已接着说了下去:“上古九州之中,如今已不存雍州之名,但古雍州所在正在关中,我既为关中民意推举而上,又有汉天子于长安让位献玺,以此为号倒也合乎规则。”
“若非要解释的话倒是那么一二条理由。”乔琰望着面前的这个“雍”字,接着说道:“昔年我在与梁国乔氏脱离关系的时候,曾经和刘伯安说过一件事,梁国乔氏的这个乔字,乃是因黄帝葬于乔山,其后人为之守灵,改姓为乔,传承至今。乔山地处于那子午岭之上,乃是古雍州和古并州的分界,以雍为号,倒也算是不忘根本。”
“昔者又有谶言,说这黄帝后裔的姬姓周王朝,乃是凤凰鸣于岐而翔于雍,所谓凤翔于雍,倒也与今日景象吻合了。”
当年的洛阳鼎中观中,许子将给了她一句“雏凤有清声”的评价,而如今,她已大权在握,即将登临皇位,早非这雏凤的稚嫩,而是这翔空之凤游翱九天!
凤翔于雍,正合其意!
这四条理由摆在面前,让这个四平八稳的“雍”字在这张朴素的白纸上已隐约有了政通人和的征兆,更有了一种腾飞升空的洒脱。
蔡昭姬回道:“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实是好字。”
在她话音刚落之际,她便看到乔琰又随即提笔,在这个“雍”字下方又写下了两个字。
她一边写一边说道:“既是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话中来的,那么这个年号也便来上一出有始有终吧。”
“定为——元昭。”
389. 389(二更) 登基大典
“乾元之始,昭昭大雍,倒是个应景的国号与年号。”在听闻乔琰给出的新朝国号后,刘虞并未流露出何等异样的神色,而是做出了个从容的应答。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乔琰虽还没即位,天子的权柄却已可以算是提前在他的手中做出了一个交接,刘虞身上原本的病态也稍好了几分,只是想到大汉的天下终究是没能在他的手里守住,刘虞的脸上还是不免偶尔露出几分怅然之色。
听闻他跟刘协在当日的那场交接之后商谈了许久,对于刘协在那日堂上街头何敢有这样的胆量,他也算是在心中有了几分理解。
此刻听到乔琰说起这个“雍”字的含义,他竟觉自己在这一刻说不出的心平气和。
想到乔琰这个雍字中所说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之意,和她此刻眸光中越发坦荡的上位者气势,在这临近登基之时,刘虞更愿意相信,乔琰的确会奉行她在接下玉玺之时所说的话,因民众心念于她而承载起这份天下间最为特殊的责任。
“雍……”刘虞朝着窗外看去,正见那临窗的枝头绽开了绿色新芽,心中忽又有了几分松快之意,“说到这协和万邦之说,烨舒在对羌、蛮、匈奴、鲜卑、乌桓、山越各方的镇压收拢上都自有自己的一套法子,想来他们也该当为你登基而觉喜悦,能让这政权交替中的动乱削减到最轻,令这华夷之分不至酿成新祸,实是你的本事。”
大汉苦边陲之祸久矣,到了何种地步呢?
汉桓帝启用宦官,以至于到了酿成党锢之祸的地步,但就因为在对凉州的征讨上,他最终选择了启用段颎这位对羌人作战的大杀器,于是得到了那个代表了武力征讨的“桓”字谥号。
这般对比之下,今日再看乔琰所做的种种,她早可以凭借着战功将大汉取而代之了。
乔琰应下了刘虞的这句夸赞后开口说道:“说起来,您往后打算住于何处?”
虽然她已敲定了给刘虞和刘协的封号,但刘协其实没打算留在山阳。
就像是他在前来长安献出玉玺之前和养父所说的那样,他是要前往并州乐平就读,让养父母安心的,而这等相当于生活在乔琰掌控严密地盘下的举动,也显然能让这位新天子安心。
所以他的封地在山阳,人却不在。
刘虞倒是没有这等还要给自己经营另一个身份的需求,只是回道:“或许会在幽州小住一段,而后回到安邑长居吧。”
乔琰给刘虞选定的居所也颇有讲究。
安邑乃是河东数得上名号的大县,河东卫氏的宅邸便在此处,这里距离洛阳有一段距离却不算太远,能偶尔往那昔日都城走一走,若要顺着大河上下往来也都方便。
想到河东卫氏的书法高才之名,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