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50-60(第7/22页)

什么,连忙道:

    “陛下所言甚是,‘礼乐之说,管乎人情’,‘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设立乐府、采风民间不仅可以观风俗之盛衰,亦可以教化万民,广施德政。”

    发言的臣子甚至特意用上了《乐记》中的句子,以示自己当真读过《乐记》。

    刘彻终于满意了,轻轻颔首:“这件事司马相如去办吧。”

    终究还是逃不掉的司马相如赶紧上前行礼:“臣遵旨。”

    【大家会发现从影视的角度来看,这里其实是一个空镜头:船舫寂静无声,江中一轮秋月,这是第一次出现江中秋月了上一次出现是在第一段的结尾:别时茫茫江浸月。两次写月,是不是重复了?】

    “两句各自有情,何厌重复?”

    明末评论家唐汝询闻言立即答道,他五岁即双目失明,是靠着听父兄读书施教,才略有其才,他对唐诗颇有研究,正在编纂《唐诗选》,品评诸家,白居易是唐诗大家,如今听到相关问题,他自然难掩激动。

    【听到我这么问大家心里其实就有底了,肯定是不重复啦!问题是,为什么不重复?】

    ——熟悉的阅读理解又出现了。

    提到最钟爱的月亮,李白当仁不让,率先抢答:“‘别时茫茫江浸月’是离别之时的怅然之语,更兼有酒无月,醉不成欢,所以满心遗憾;‘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宁静之美,诸人心绪俱浸在乐曲余韵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他直接用上了白居易的诗。

    水镜里的楚棠:【不错,因为所蕴含的情感不同。】

    她接着分析了一遍,所言与李白回答大体不差,最后道:

    【所以最后一句是以众人的反应与周遭的环境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所谓以感衬声。这一句写得非常美,很有意蕴,当然也意味着,它经常考。嗯这一整段都挺常考的,大家一定要背熟啊!】

    “听到了吗?看完水镜赶紧把它背下来!”

    许多人纷纷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当然,加码是中国家长的惯性,他们自动将楚棠的话替换成:全都背下来。

    小院里,白行简认真对对面的白居易道:“兄长,背熟。”

    白居易:看不起谁呢?

    他,三科登第,难道还背不会自己的诗?

    【说起来,up一直很喜欢“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诗,不仅是因为它极有意蕴,还有一点点小私心。

    我/党早期有位干部,叫瞿秋白,也是党/内早期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出身书香世家,却毅然背/叛阶/级投身革/命,既主持过政治工作,又能在文化战线上执笔投木仓。

    可惜后来转移时不幸被捕,他拒不投降,高唱着《国/际/歌》和《红/军/歌》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两个月后,同样被残害的,还有烈/士方志敏。

    瞿秋白和迅哥儿是好朋友,给鲁迅的杂感集写过序言,他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进行援救,得知他被处决的消息,迅哥儿叹息良久。

    秋白是他的字,不知道和这句诗有没有联系,但up觉得很衬他的气质,秋月白,清、正、高洁。】

    “又是一位义士。”

    白居易站了起来,神情庄肃,他不知道瞿秋白是何人,亦不知他长得何种模样,但这并不妨碍他从几句言语里看出对方的品性,并心生崇敬:君子畏祸,然不避死。

    “我之诗能成为英烈之名,是我的荣幸。”

    宋朝。

    文天祥抱拳,向着虚空郑重一礼:“白为真纯之色,秋月皎白,恰似义士冰心。任贼百般威逼利诱,心志兀自岿然不动,此等心性,某佩服。愿效千古义士!”

    他目光灼灼,坚毅的神色上自有一派凛然之气。南宋虽弱,不乏死节之臣,若当真要死节,便请从他起!这位新科状元从古时、从后世均寻得了自己的同调。

    德不孤,必有邻!

    三国。

    曹操忆起当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其后一路攻伐,攻破邺城,袁绍手下谋臣审配拒不受降,面北而死,他曾感叹河北义士何其多也,可听水镜讲述,那郁达夫、瞿秋白、方志敏,个个都是悍不畏死的节义之人,甚至那常常在言语间出现的鲁迅,十有八九也是一位义士。

    想让对方投降,无外乎高官厚禄、权势美人,一道不行,便用命胁迫。

    可惜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一挥手:“拿笔墨来。”

    他要为义士咏歌。

    咸阳。

    嬴政肃了面容,义士赴死总令人感佩,更何况听言语,瞿秋白既有主政之才,又有生花妙笔,更兼风骨卓绝,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我/党”他沉吟着这两个字,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楚棠如此信赖他们了。

    未央宫。

    刘彻咂摸着“背/叛阶/级,投身革/命”那几个字,书香世家应是富裕清贵之门,若将他们算作一阶级,叛离富裕清贵居,他走向的是哪里?乡野农庄吗?楚棠所谓的党,是黎庶黔首的党?!

    他灵光一闪,禁不住出声:“粪土当年万户侯!”

    堂下的万户侯们猛然惊了一下,那首气势磅礴的诗词,不会是那个党的首领写的吧?!

    奉天殿。

    朱元璋深为痛惜,他把残害瞿秋白的敌人当作日本人了,当下大骂:“倭贼简直猖狂至极!”

    他深吸几口气,转而道:“瞿秋白凛然不惧,当真是义士本色!”

    这慷慨赴死的从容之态真是令人心生佩服,他寻思着:“《红/军/歌》,红/军是后世那个党的军队?难道他们也以红色为标识?”

    朱元璋初时参加过元末起义的红巾军,军中诸人都扎一红头巾,故以此为名,他在想后世是否也和当年的起/义军一样。

    “这红军倒好说,那《国/际歌》又是什么歌?”朱权好乐,早就注意到这两首歌了。

    “际有间的意思,国际就是国与国之间,国与国之间共同的歌?”擅文学的朱柏说出自己的推论。

    “可是他慨然赴死为什么要唱国与国之间的歌?这首歌和中国有什么关系?”被罚了的朱樉还不消停,大胆质疑。

    朱棣沉吟着揣摩:“红/军是他们的军队,他唱《红/军/歌》,或是表明自己愿效军士,为国牺牲;那《国/际/歌》里,莫非也蕴含着某种节义?”

    国际之间的节义?众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确信:不是很明白。

    节义怎么和国际扯上关系了?

    【又讲远了,我们拉回诗。在这一段中,白居易调动多种意象,用精湛的笔触,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声音,以表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并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唐诗的空白。

    这种生花妙笔后来甚至连白居易本人都没法复刻,比如他后来还有一首《听琵琶劝殷律协酒》。

    何堪朔塞胡关曲,又是秋天雨夜闻。青冢葬时沙莽莽,乌孙愁处雪纷纷。由琵琶声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