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家父宋仁宗》 50-60(第12/18页)

能搞定同窗关系,他是乐意之至的。

    晏几道注意到了小伙伴之间的小动作,于是也就直接说道:“谁还记得城西垒起来的煤球渣子堆吗?”

    李玮是此事的直接经办人,于是接过话题道:“这哪能忘啊,这蜂窝煤球是百斤的煤里得掺两成半到三成的黄泥,这样才能把煤黏一块,耐烧。

    “后头殿下吩咐我,说是什么完整的煤渣球换票,按票面上的数额给予购买优惠的时候我都惊了。

    “单咱们一家,每天就是差不多三千斤的黄泥出去。从前段时间到现在,东京城里少说出现了三四十家卖煤球的。

    “还有那些个占便宜的,买了煤挖了泥自己做,结果累死累活,做得还没咱们的耐烧,后头也都拿着煤渣球来我这兑优惠票。

    “殿下还是说应收尽收,全往城西那堆就是。

    “结果我这听殿下的吩咐,到如今每日也不过出个一万三千斤的煤球,到现在却发出去了等重于百万斤的煤球优惠票。

    “就当只混了两成半的泥吧,那也是二十来万斤了。城西那块地虽然说是朱温早些年杀人的地方,被传风水不大好才一直空着,可要是这么一直堆下去,恐怕殿下也罩不住。”

    一说到这事,李玮脸上的苦水就好像要化为实质给倒出来,显然是头疼许久了。

    曹评却敏锐地嗅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味道。

    殿下今次特地请旨接下这个救灾的活,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民。

    古来救灾赈济,皆不会单纯地发粮发衣发钱。因为升米恩斗米仇,一味地发很容易造成惰性不说,各地的粮仓也禁不住这么嚯嚯。

    所以多采用前期发粮,解决生存问题后以工代赈的模式,其中最为简单、也最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兴修水利。

    汴梁城的汴河的确也是年年在维修。看冬日天寒,沾水说不定被冻死、病死的人更多……

    二十来万斤的煤球渣么……

    正当曹评追着味道,隐隐约约看见答案尾巴的时候,晏几道直接按下了终止键。

    “殿下的意思是,召集东京城中那些现在还租不起一件衣服的流民,由咱们几个带着,把几条主路用煤渣好好铺平,免得一年里倒是有半年暴土扬尘的。”

    东京城仰赖周边发达的水系,依靠便捷的漕运汇聚天下物产,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洪涝隐患。

    虽然近些年来并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但每年小涝灾不少,有很多路段也的确到了该修一修的时候。

    对于晏几道这个回答,众人的反应不一。

    王贡瞪大了双眼,很明显可以看出是强行抑制着嘴角抽搐的,不可置信地说道:“殿下连这个也算到了?”

    晏几道白他一眼,有时候是真的很不愿承认这个家伙是和他一样的文臣子弟,读书都给读迂了。

    但话里还是很维护的:“咱们也都给殿下当伴读快一年了,殿下是什么样的人,咱们还能不清楚?走一步看十步,没有殿下想不到的。”

    然后又伸手往李玮腰间摸。

    被李玮一掌拍

    掉:“几道你摸什么呢?”

    “摸你那枚小印啊,就是开煤球优惠券的那枚。”

    “你想做什么?这俗话说得好……”

    “你就别说得好了,殿下说的,铺煤渣这几天,你的小印归我使。”

    “嘿,怎么个意思?”

    晏几道揣手手:“你们这一路带着人干活也不能单干活啊,那拉磨的驴也得歇歇吧。”

    李玮点头:“那肯定的。”

    “那你要是想借沿街的茶楼酒肆、店铺逆旅歇歇脚,喝口热水,烤火暖暖身子,也不能白占吧。”

    李玮继续点头:“那是当然。”

    晏几道于是一本正经地点头道:“那还不赶快把印给我,我得先给你们印票,你们去别人店和家里歇脚、休息、吃饭,都用这个票抵。

    “到时候店家和百姓可以再拿着这个票去煤场中提煤。而等到事情忙完了,你再用这个票,去三司领钱,不过只能按市价九成算。”

    李玮咂摸了一下,发现这个模式还真是意外地合理。

    除了在最后一个环节提现见到了钱之外,其余都是靠着信誉,极大地解决了中饱私囊的问题。

    李玮很愉快地同意了这个方案,从内袋中取出那枚代表煤厂权力的小印交给晏几道。

    张熙不由笑道:“一枚印而已,至于那么宝贝嘛。”

    李玮笑笑,没接话。

    那根本不是一方小印,而是权力,是男儿胆,是英雄气。

    张熙没得到应答也不恼,只是转而又说道:“将民没意思,还是将兵好。”

    他打小在军营中长大,路还走不利索的时候就被托上了马背,实是对领兵有着非同一般的憧憬。

    晏几道底气十足,就没李玮那么客气了,直接回呛道:“这话和我说不着,有本事直接和殿下说去。”

    但他也不是完全地得罪张熙,而是立马补充解释道:“殿下还说了,别好高骛远,路一步步走,饭一口口吃。

    “咱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去军中引到最多的定是那些想走终南捷径的软骨头,不如不要。

    “在民间则不同,官民有别,披上一层官衣,大部分百姓都肯听你们的话行事。

    “还有你们可别小看了这次的差事,彼辈不通文字、不知军纪,如果一天下来能鞋子全在,还不穿混,就算你们厉害了。”

    到底是同窗了快一年的小伙伴,晏几道嫌弃之余,还是忍不住把宋祁悄悄给他开小灶的一部分内容说了出来。

    这才是殿下真正意义上对他们的第一次考核。

    往昔让他们办的那些事吧,不说把饭嚼好了喂他们嘴里,至少也是做熟了,让他们根据能力自主刨饭。

    只有这次,是完完全全地生米,全看他们能不能把饭蒸熟,能熟多少,又能把多少吃进嘴里。

    晏几道特别认同殿下说的一句话,所谓的战力高低,其实就是组织度高低,即谁能够令行禁止,谁能够更快地到达战场,完成既定目标。

    在这方面,救灾其实和打仗有异曲同工之妙。

    救灾其实就是一场练兵。

    不过这部分就属于机要密语,不可宣之于口。

    但是晏几道相信小伙伴们多多少少能明白一些。

    写进策论里的兵法都是虚的,不亲自带人顶天了是赵括。

    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带人最大的挑战就在于不确定性,最害怕的就是手底下有个点子王。

    张熙果然被说服,自小在军营中长大的他自然也听说过许多奇葩事,尤其是本朝的军队,军纪简直乱到没眼看。

    他爹张亢曾经为了激励兵心士气迎战夏贼,干出过尽开城中女闾的事。

    与其说是兵,不如说是披着兵衣的匪。

    相较之下,一张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