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家父宋仁宗》 50-60(第5/18页)

砸了招牌。殿下这几日若是见了富枢密,还请帮臣催催。

    “还有殿下去开封府审案戴的帽子,这几日更是被抢疯了,每天是天不亮就被人堵在门口要货。得亏是臣身上还有着官身,否则少不了被他们生撕了。”

    只能说事业是人最好的医美,经过数月的连轴转之后,蔡襄消瘦许多,下颌处都凸显出线条来。

    又已经褪去在谏院的青涩,整个人彻底沉淀下来,不过一双眼变得愈发锐利有神,谈到一手搭建壮大的织厂时滔滔不绝,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赵昕目光下移,落在蔡襄粘了许多羊毛小颗粒的下摆上。

    这是直接过来的,连衣服都没换啊。

    蔡襄还在继续说着:“臣当初在谏院时自负才气,只觉天下无一处不可去,无一事不能成,除我之外皆为目光短浅,尸位素餐的碌碌之辈。

    “等到亲自任实事之后才知人世艰难,若无殿下指点提携,断无今日之成绩。”

    赵昕被蔡襄这一通马屁原本是夸得舒坦极了,谁知蔡襄话风突地一转,脸上现出与本人极不相配的谄媚神情,讨好地说道:“所以殿下,这纺出来的线不够用怎么办?这就算要再登报悬赏能同时纺出更多线的纺车,也得要不少时间。”

    赵昕被蔡襄这幅模样直接惊掉了一身鸡皮疙瘩,好悬没一脚直接踹过去。

    想了想说道:“这还不简单,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君谟你多造些纺车不就行了。”

    一听赵昕是这个主意,蔡襄直接给赵昕表演了一个垮起个大脸:“殿下,臣也这么做了,可这纺车造出来也要时间啊,如今您这东宫冠卖得极好……”

    这可是东京城中最火的时尚单品,蔡襄甚至把二道贩子给收编了,主打的就是一个出厂价即高价。

    现在不努力,等热点过去了再追可就晚了!

    一想到少赚钱,蔡襄就觉得用刀子在剜他的肉一般。

    他想不出来辙,只能求告到殿下面前了。

    反正在蔡襄看来,他家殿下历来登高看远,想来当初在提出改进织机,提高效率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羊毛线不够用该怎么办。

    而且他心中虽有些解决办法,但纺厂是殿下的,总要来请示请求同意。

    赵昕一面嘴上嫌弃:“好啊,不说为我分忧,反又麻烦到我头上了。”

    一面暗暗查了飞梭和珍妮纺纱机被发明的时间间隔,感叹了一会儿科技跳跃式发展太过困难之后,无奈地祭出了三班倒和计件外包这两件大杀器。

    蔡襄越听眼睛就越亮,这可比他的法子要强,也终于回过神问起了自家殿下叫他来的目的。

    然而听赵昕说完之后,蔡襄脸上的的笑容就浅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落到赵昕眼中甚至带了点点苦涩无奈。

    “殿下觉天寒而心忧百姓受雪灾,有冻馁之患,胸怀仁德,是我大宋百姓之福。

    “纺厂中略停一停东宫帽的生产,而优先做毛毯,毛衣也是高瞻远瞩之举。此两物用途更加广泛实在,翌日天寒之际,定能买上一个好价钱。

    “但是……”蔡襄说到这停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才把头一低,像是下定决心说道:“但若是囤聚此两种物事,用以救灾赈济百姓。以臣愚见,并无这个必要。”

    赵昕听到这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直接站了起来,失声问道:“这又是为何!”

    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都多少年了,偌大的朝廷,怎么会坐视百姓冻饿而死呢!

    蔡襄这回沉默的时间更长了,最终还是对太子的忠心站了上风,十分为难地戳破了朝中上下的心照不宣的规则:“朝廷更愿意救蝗灾、旱灾、洪灾。至于雪灾,一般面上

    过得去就行,东京城中哪年不冻死些人呢?”

    第54章 结构失衡百弊从生

    陈怀庆十分担忧地看着自己左近那把摇晃得十分不规律的小小躺椅。

    人人都说他家殿下是天授之才,远超常人,才这么点大就已经喜怒不形于色,是不世出的圣贤君王苗子,将来能够追尧比舜。

    可唯有他们这些极少数的亲近人知道,殿下不是喜怒不形于色,只是小脾气能控住,大脾气会选择像现在这样,把脸盖住不让人看,自己一个人慢慢消化排解。

    可自家殿下往常再怎么把脸盖住,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还是免不了的,比如说摇椅子,手指以三长两短的节奏点扶手。

    可今天这些通通没了,也不像是睡着,因为摇椅三五不时还会动一下。

    陈怀庆能够感觉到自家殿下周身笼罩着一种他说不明白,但能感到十分悲伤与愤怒的情绪。

    在内心将造成这一切的蔡襄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了一遍后,陈怀庆决定僭越一次。

    他步到屋外,招招手唤来了一个小太监:“去寻宋学士来,就说殿下今日心里不痛快。”

    躺在躺椅上的赵昕对陈怀庆的小动作一无所知,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蔡襄刚刚对他说的那一番掏心窝子,也是将现如今朝廷弊端赤裸裸呈现在他眼前的话。

    “殿下认为,朝廷为何重视水灾、旱灾、蝗灾,而轻视雪灾?

    “是因为这些灾害会让活着的人饿肚子,而饿肚子的人一时半会儿死不了。

    “他们死不了,又想活下去,就会去偷、去抢、去造反。今年各地旱灾连连,不就出了王伦,张海等好几次席卷数州的叛乱么。

    “若非殿下说动官家,将李正己、晁仲约诛杀警示百官,中原的张海之叛恐怕还要再闹上几个月。

    “所以地方官吏为了稳定地方,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项上人头,一旦发生水灾、旱灾、蝗灾,都会尽可能地及时赈济安民。

    “但雪灾就不一样了,受害者短则两三个时辰,多则半日,性命便已失丧。

    “时间太短,将人救下本就不易。就算救下,指不定人也烧成了傻子,家中反而多一分负担。

    “再者人既然冻死了,自然也不用担心纠集成伙,犯上作乱。”

    赵昕在听完蔡襄说的这些话后,已然明白了朝中对雪灾多持不闻不问态度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在严苛的天气条件下,产生不了抗争的火苗,所以能省一点是一点。

    但随即就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组织救灾是政府职能中十分基础的一条,所以自打春秋起就有赈济孤寡,尤其是对老弱的照顾。

    他记得清楚,三国时期的四世三公袁家就是从一场雪灾开始发迹的。

    当时洛阳大雪,家境贫寒者皆除去屋门之外的雪,出门乞讨食物,唯独袁安屋前雪如故。

    当时的洛阳县令带着人救灾,见袁安屋前雪深数尺,以为袁安已经死了,便命诸人清除门前雪,入屋查看。

    进屋后见到袁安躺在床上瑟瑟发抖,洛阳令对他的行为感到惊奇,于是问他:“大家都出门找食物了,为什么你不出门呢?”

    袁安回答说:“因为下了大雪的缘故,大家都很饿,不应当在此时再去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