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20-30(第7/16页)

  程昱:!!!

    有不少人赞叹道:“学以致用,张巡真乃军事奇才。”

    虽然心疼那些被吃掉的百姓,但是和亡国相比,还是守住睢阳城守护国家重要一些。一旦城破,死的人会更多。

    有气节的人是宁死也不当亡国奴的。

    宋仁宗赵祯认为张巡做的太过了,就是有再大的功绩,吃活人也是让人痛骂的污点。安史之乱时,唐朝气数未尽,叛军内部也不是坚不可摧,即便丢了睢阳城,唐朝也不会亡。

    为了守住睢阳城做到这样的地步,不值得。

    洪武大帝朱元璋深有感触,若不是张巡守住了睢阳城,唐朝将会被胡人灭亡,汉人毫无意外会如元朝时一般,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他推翻元朝,才提升了汉人的地位。

    【李隆基和李亨在公元762年5月先后病逝,太子登基。公元763年,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了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但强盛的唐朝已经走向了衰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知道,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有了统一六国的实力。唐朝经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周国皇帝武则天的治理,国力强盛,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这一代达到顶峰,这才有了真正属于百姓的开元盛世。】

    被天幕盘点忽略的李渊、李旦等人:“……”

    唐高宗李治心中宽慰不少,武则天不愧是他的知己,延续了他的政治理念,之后继承皇位的人也是他们的血脉。

    他心软了。

    前些天得知武则天会是女皇后,他想过废后,到底还是忍住了,因为他需要武则天这一贤内助帮忙处理政务,所以退而求其次的决定立一个让武则天殉葬的遗诏,可保无忧。

    现在,他不想立这种遗诏了,倒是要叮嘱武则天好好教育孙子。

    不,他现在就叮嘱太子李弘好好教育儿子。

    临朝称制的吕雉十分羡慕武则天,也想要称帝,但是条件不允许。她只生了一个刘盈,还早亡。如果刘邦的儿子都是她生的,所有的刘姓诸侯王都是她的子孙,或许她就能够排除万难称帝。

    她想要称帝,朝堂上的阻力太大了。

    【李隆基和前面盘点的败家皇帝司马炎一样,看到自己创造了盛世,然后就飘了,变得昏庸起来,前后判若两人。和司马炎一样,不听劝告。

    司马攸建议除掉胡人刘渊,司马炎不听;张九龄劝李隆基杀了胡人安禄山,李隆基不听。】

    【李隆基由明变昏的转折点在公元736年,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罢免宰相张九龄。】

    正想罢免张九龄的李隆基:“……”

    想到今年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的张九龄,疑惑地看向皇帝。他自认不会做出作奸犯科的事情,到底因何罪遭到罢免?

    还是说,他是无罪遭贬?

    【我们都背过张九龄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张九龄被罢相,遭贬后写下的。张九龄之所以遭贬,不是因为他犯了罪,而是因为被小人陷害。】

    李隆基:???

    李林甫听到天幕所言,出了一身冷汗,看来今日是在劫难逃,再如何巧言善辩也是无用。

    天幕坑他!

    第25章

    【前面我们说到,李隆基好色到可以不顾天理伦常,娶儿媳为妃。

    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宠爱的是武惠妃。武惠妃受宠,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于是就打算和丞相张九龄勾结,但是被张九龄拒绝了。

    张九龄是忠于皇帝的,认为太子无过,轻言废立会动摇国本,并不想要这种从龙之功。

    武惠妃转而勾结李林甫。】

    天幕在说这段话的同时,展现了张九龄拒绝武惠妃心腹的情景,以及李林甫与武惠妃的提议一拍即合的情景。

    画面逼真,转场很快。

    只是没有放出他们说话的声音,只有天幕的讲解声,但可以从他们的表情看出来事情到底如何。

    天幕上,李林甫与武惠妃的心腹相谈甚欢。

    李隆基看到天幕上的这一幕,心中刺痛,忍不住狠狠地瞪了李林甫一眼,实在是想不到李林甫竟然和他的爱妃勾结。

    等听完天幕所言,他要好好清算。

    李林甫听到天幕所言,想到自己在皇帝面前说了不少张九龄的坏话,都是些子虚乌有之事,为自己的前程默哀,怆然地跪下道:“陛下,臣冤枉。”

    李隆基斥责道:“闭嘴,别吵。”

    他还想听天幕接下来怎么说,并不想被李林甫干扰。

    先前有空问责太子,是因为天幕在播放画面,并没有讲解,不会漏掉重要的内容没有听到。现在不同了,天幕还在滔滔不绝,他可不想错过一个字。

    天幕的声音并没有停顿,继续讲解。

    【武惠妃的儿子是李琩,就是杨贵妃的前夫。其实李琩不见得比废太子李瑛差,也不见得比唐肃宗李亨差。

    张九龄当初若是答应就好了,不至于遭受陷害,相位不保,不能再为国效力,守护这太平盛世。

    有张九龄在朝堂上,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安史之乱了。相比李瑛这个太子,还是留住一位贤相比较好。】

    李瑛心中万马奔腾。

    张九龄:“……”他若是答应,他就不叫张九龄。

    李隆基:“……”就因为武惠妃和他奶奶武则天是同宗,他就绝不可能立武惠妃为后,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

    询问张九龄的意见,只是敷衍武惠妃罢了。

    【张九龄当初若是答应,不管事情成与不成,都不会把武惠妃得罪的死死的,在皇帝已经有昏聩倾向的情况下,官位起码能保住,能够继续为百姓谋福祉。

    可惜没有如果。

    自西汉以后,古人奉行的是“君为臣纲”,参与废立太子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张九龄是不会做的,而这么做的李林甫没做过多少伤害百姓的事,却因为这个被定位为奸臣,陷害张九龄,除去朝中比他能力强的同僚都是次要的了。

    张九龄因为这种原因罢相实在是让人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同样的遗憾也发生在汉景帝的妃子栗姬身上,她当初若是答应和长公主结为亲家,她的儿子刘荣也不至于那么快被废,说不定还能多苟一苟。哪怕最后被废,那也是自己作的死,怨不得别人。

    长公主和栗姬谈不拢,转头就找到了刘彻的母亲,谈妥儿女亲事后大力扶持刘彻当上太子。刘彻能当上太子,虽说是自己争气,但长公主的帮助也至关重要。

    武惠妃和张九龄谈不成,转头就找上了自身有能力的李林甫。李林甫得武惠妃帮助当上了丞相,为武惠妃的儿子李琩美言,对二人来说简直是互惠互利的买卖。

    两人合作以谋反罪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李隆基偏听偏信,将三子全部诛杀。】

    天幕在说这几段话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