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80-100(第10/27页)

经书卷,各三千册,一下子被推出市场。

    以竹纸为底,墨书其上,字迹工整清晰,全无错字修改,三千余本全都一体为漂亮的蔡邕书法,字间注以荀氏句读。

    整个雒阳都疯了。

    ……

    荀柔没想到刘宏还记得他,让人专门送了一套到颍阴来,哦不,叫做赐下一套。

    拿在手中,浓墨味道扑面而来,由于是在太过浓重,甚至很难用墨香来形容。

    封皮没有染色,只是在中间工整的写上书名,内页做成蝴蝶卷式,有竹简那么宽,也就是有A4纸那么大。

    字体自然漂亮,刘宏也信守承诺除了《公羊传》,其余六经,全用荀家句读。

    之所以没有《公羊传》,是因为荀氏是古文派,《春秋》主要按照《左传》学,《公羊传》人家另有传人的。

    当然,同现代印刷相比,质量很糟糕了,边线有渗墨,也有些地方字很糊,整个页面也不够干净。

    但比起熹平石刻,印刷出来的统一版本,显然更有作用。

    这时候,书籍还全靠传抄,一本书最少几万字,有错漏之处就很正常,但比错漏更重要的是,实际上现在所谓读书人,有很多连官方勘定的七经都没有学完。

    不是不愿学,是根本没有。

    有人敝帚自珍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情况是,可能整座县城大户,集不齐一整套七经,如《诗经》,可能只是残卷,而并非全册全册诗经竹简,能堆满整整一书架。

    这时候书籍,就是这样珍贵的存在。

    所以,如荀氏这样,历史悠久的家族,才即使数代没有朝廷重臣,仍然不会被人轻视。

    因为荀家在漫长历史中,真的存积下很多很多书。

    当然,其实荀家的藏书里,错字漏字也是少不了的。

    “这全是蔡邕抄录的?”“天子难道让蔡公抄了一年?”“还有句读,这是天子要推行句读之意吗?”

    这是族中传阅时,发生的议论。

    等议论得差不多,荀爽才告诉众人,同样的书在雒阳出了三千套,完全一模一样的。

    议论的地点,是荀柔家前庭。

    他家没有伯父荀绲家那么大的屋子,也就只能在院子里。

    不过这年头大家很朴实,非常理解的自带席垫,铺在泥地上,就跪坐下来,对招待条件略差,全无怨言。

    三千套?就是蔡邕抄一辈子也抄不完,天子得找多少人抄录?这样的大事,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透出来?

    因为,这不是抄的,是印的啊。

    至于怎么印的?

    印章是如何使用,这书就是如何印出。

    荀柔微笑着为众人演示。

    所以……所以……由于太过震惊,大家甚至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这样的书卷出现,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其价几何?”荀祈问出了关键。

    “主要是底版木料花费,印得份数越多,其价越便宜,所耗时间也是如此,印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耗时间越短,”荀柔作答,“但雕版会有损害,天子这次只出三千册,大概就是这一次雕版只能印出这么多。”

    这时候人工费是几乎不算钱的,但雕版的确需要好一点的木头。

    刘宏的书做的太大了,一页需要很多工时,但若是不小心损害,一整张就都不能用。

    但即使如此,半年时间印出整整二万一千套书,每套都分四五六……十一二卷,也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数字。大概就是,能把现存全套七经的总数,直接往上翻一翻。

    果然,这样的规模,除了政府工程,私人绝无法做到。

    当荀柔带着书,给荀衍三位堂兄看时,荀彧问出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天子要如何处置这些书。”

    第88章 轻重

    处置。

    的确是重点。

    世界第一,三千册,国家勘定,标准无错七经,哪怕是一部经书,得到的人家,也可以当传家宝了。

    不过让他没想过,刘宏在这件事上,居然称得上大方。

    他下令,三千册书,先分天下一百零三郡,每郡一套,置于郡守府中,郡中之人均可取阅,若有损害,则郡太守与损害之人,共担罪责。

    最后地方上操作结果如何不提,能下诏如此,可以说刘宏的确是个皇帝没错。

    接着赐太学三套、鸿都门学五套、宫中留五十套,当然,其余售卖就是题中应有,定价也确实贵十万钱一本。

    其中最长的诗经,可是有十本,就是一百万钱。

    看着摆在家里的几十本书,他再次忍不住兴起将之换太守的想法,虽然,心里清楚,家里是绝不可能让他卖了换钱的。

    自家这一套,大概是宫里留的五十套之一,除了他家,刘宏还赐下几套,多是大儒和近臣。

    很微妙的,何进没有,不过宦官们也没有,于是,朝廷大臣也就无人为何进说话了。

    一则,现在能坐在朝堂上,没有被排挤出去的公卿,都是聪明圆滑之人,再没有敢违背天子之意的,二则,何进不过屠夫出身,这些士族大臣,依靠何进对抗宦官,心底未必真的看得起他,并不将他当做读书人。

    雒阳城中再次暗潮翻涌,荀柔这次站得远,倒是看得清楚。

    “这般正说明,天子现在并没有改换继承人之意。”荀柔温声向诸荀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不想何进和士族走得太近。”

    刘宏并不想要一个,和士族走得太近的顾命大臣。

    但荀柔相信,大将军府的士族,绝不会这样告诉何进。

    而事实就是,袁氏不止为何进带去了郑玄,还有已故经学大家马融族孙,继承其学说,如今亦是经学大师的马日磾。

    听说郑玄本人是并不想入京的,但作为一介老儒生,他抗不过有理说不清的兵卒,就被裹挟进京了,到了京城过后,却宽容大量的原谅何进,让自己的学生,入大将军府帮忙。

    大概是天子特意赐下的经书作用,何进也再次派人来请荀柔归京。

    不过,郑玄虽然有门生三千,却未抵过何进派去的兵卒,荀家虽然只有一百人,对方却绝不敢强迫他。

    来使客气表示请求,还带来皇子刘辩亲笔书信,信中刘辩表示,自己在家中开田灌水,会认真种田,希望能早日见到先生。

    荀柔原本准备敷衍几句,看对方态度诚恳,还是把近来给学生上课的教程,带了一份给他。

    这些教案记录,没有他上课时口述部分,主要是各种物理实验和实践,打发时间很好,刘宏要真的对此感兴趣,自己研究成物理学家或者化学家,那就和淮南王刘安一样,不务正业是真不务正业,却能流芳千古。

    雒阳这些利益权势纷争,他不想掺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跳出雒阳,跳出短暂的利益得失,其实很容易看出,此时雒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