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120-140(第16/32页)

他女子所说是否有假。

    他知道如果拒绝,女子会像大多数美貌女奴一样,逃不掉被卖的命运,甚或者,连这都不及。何进一死,何府势力倒塌,何府的女主人或许还能受到一些政治庇佑,但剩余的奴婢,却不会有这样的幸运。

    女子眼中求生的欲望,打动了他,荀柔承认了,并尝试着回忆起了女子的名字玉娘。

    “我并无他意,”荀柔看着手上沾的血,叹了口气,拿帕子擦拭起来,“只是你既已离开何府,便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前程。”

    “……前程?”

    “你若是愿意在我府中做事,自然也可,我记得你会数术,”他记得当初这个姑娘负责管理府库,“我每月付你十石为俸,你看如何?”

    他家账册一向简单,不过就是简单出入,礼物进出以及俸禄,族中兄弟们都会算数,谁有空就顺便记一记,以至于大家走了过后,这半个月,他无心照管,账目肯定是对不上了,也该重新整理一下。

    “俸……俸禄?公子有令,吩咐玉娘便是……奴”玉娘攥紧袖子。

    “主公,”前来通秉的侍从打断了玉娘的话,“何府派人来送礼。”

    “何府?”荀柔将手帕叠起放在一边,坐直,“哪个何府?”

    “是……前大将军府。”仆从微微抬头望了一眼,复又埋下头去,“有金钱一箱,金银丝线二十束,蜀锦二十匹,金灯一双,铜镜一双,猪牛羊各一双……”

    ……这都什么东西?

    “啊……”

    他向惊呼的玉娘望过去。

    女子被他一看,脸上飞红,捻着袖子垂下头。

    荀柔突然反应过来,这份礼单,很像嫁妆,很丰厚的嫁妆。

    “……金银首饰二匣,脂粉二匣。”

    仆从念完礼单,恭敬的行了一礼,等待主人做决定。

    这样的礼,若是往常,他不会收,但于当下……

    他原本以为,袁绍作为司隶校尉,在何进死后,没有董卓在侧,可以理所当然接手何进的政治遗产,作为何进遗物的何府,也该由他一并负责。

    “你代我去见见何府来人,收下礼物,再备一份回礼,何家的礼你自己留下”

    玉娘回望过来,目光渐渐晶亮。

    “就做你将来嫁妆,你在何府侍奉多年,何家出一份嫁妆,也算应当。”

    刚刚亮起来的期待,霎时熄灭,荀柔并非没有察觉,却假装不知。

    既然没有然后,一开始就该不给希望。

    雒阳城的前途,自己的未来,他尚无法知,更何况女子心思。

    他不认为卢植能说服董卓。

    城中有董旻,就算一二日看不清,多几日,城外的人也会了解这座天子之城,外强中干、金玉其外。

    董卓不会一直驻扎城外,何进先前派出王匡、张辽、张杨三人各处募兵,随时可能回来,董卓不会等下去。

    两天后,荀柔终于退烧,虽然还咳得厉害,却也能出席朝议。

    董卓派出使者,向城中送来了吴匡、张璋几人的首级,以及一封情真意切、言辞感人的上书。

    这份尚书深情问候天子、问候太后、问候渤海王,对雒阳城中发生的宦官叛乱表示十分愤慨以及担忧,听说天子夜奔出宫,他董卓非常关心天子安危,疾驰三百里前来驰援,至今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日夜相思成疾。

    听说这几个叛将杀了车骑将军,他非常震怒,对于其行为表示严重谴责,杀之以慰车骑将军在天之灵。

    信中还表示,如今皇宫毁坏,天子无法安住,这让他太担忧了。他以及他属下的将士,都想为天子效力,不,请务必让他为天子效力,无论砌砖凿石,还是铸台抬梁,他都愿意干,并且请一定让他见天子一面,这是他毕生唯一的请求。

    虽被雒阳公卿当做边僻之人看不起,但董卓手下笔杆子的文章水平,并不输雒中名士。

    当听说吴匡二人出奔,荀柔就知道,董卓入城挡不住,但他没想到,董仲颖比他想得还要狡猾,还要有政治头脑他选择了最理直气壮、光明正大、无懈可击的办法。

    有理有利有节。

    吴匡等人的头,让这篇本来就情意款款的上书,增加了说服力。

    当上书被郎官念出之时,有些感情充沛的公卿,甚至感动得当堂洒泪,何太后更是垂泪连连,当堂呼之忠臣。

    以此为节点,部分公卿转变了立场,认为就算放董卓进城,也并无不妥。

    理由也充分

    将为国百战的忠臣一直拒之城外,尤其还是位边将,恐怕会寒军中之心,更进一步,可能会对大汉边境稳定,造成影响。

    况且,董仲颖看上去,真的是忠臣啊。

    卢植、曹操、张温几人的反驳,在庞大赞同群体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只碍于卢植与张温的政治地位,以及袁家今天安静如鸡,暂且僵持。

    御座上的刘辩,在频频望他,但他此时却不能说话。

    他也在犹豫。

    一方面,他并不认为,有朝廷下令,董卓就会乖乖走人,另一方面,公卿们的理由也并非不合理。

    如今汉朝的问题,不只是雒阳城中。

    王匡不说,张杨与张辽都是边将,当他们带着征招的军队回来,见此情况,真的会坚定的站在朝廷一边?

    东汉朝廷一向蔑视边地之人,以为其粗犷无礼,这种做法,是很伤人的。历史上,张辽到底为何投到董卓麾下,他并不清楚。

    经过何苗被杀,对待记忆中的历史,他必须添了一分谨慎。

    最好的结果,刘辩在群臣劝诫下拒绝,但次一点,他也不能主动说出拒绝。

    更何况在董卓入京已成定局,这时发出诏令,唯一的结果,让天下人看到,天子诏令如今已是一张废纸。

    御前的争论,暂时没有结果,卢植却在朝议之后,上书辞官归家。

    走之前,他来见荀柔,请他以朝廷的名义诏回皇甫嵩,算是最后为大汉朝廷尽一份力。

    且不提皇甫嵩可否发挥超过历史的作用,又来不来得及赶来,撤走西面防线,凉州韩遂、汉中张鲁又该如何?

    荀柔向这位,为汉室江山竭诚尽智的老人,问出这个问题。

    卢植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沉默稽首一礼。

    他走之后,荀柔继续写奏章《谏除宫刑书》。

    何太后派人在城中四处宣令招人入宫任职,包吃包住,还有品阶,唯一问题就是要斩草除根。

    他以如今雒阳城中未定,不宜再兴事端请天子下令暂停,但将之变成定例却不那么容易。

    何太后恨他,这不是秘密,也并不奇怪。

    成为太傅,他侵犯一部分何太后本该独拥的权利天子,阻止何太后辅政上朝,让她失去了许多可能得到的利益,如今又要再添一条了。

    “太傅,”疾步而来的尚书令神色紧张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