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180-200(第12/30页)

匪,免了咱们旧债,就轻松了。”

    荀柔实在无法对着两张瘦黄的脸读出所谓的轻松,但好歹也知道这年头,对农民来说吃半饱,就能活下去。

    借来的犁看着并没有偷工减料,不是官府这边的问题,他也就不再管了,只是揣着沉重的心情再次上车。

    “以如今境况,不能盐铁出利。”盐铁收税的前提,这两样是必须品,如今百姓饭都吃不饱,盐税一收,好多人家吃不起盐,那就是严重的健康问题。

    “河东今年新垦不少田土,只要没有水土之灾,秋后便不必担忧。”荀彧安慰道,“再有尚方所制器贩卖,充入少府,朝廷亦足。”

    荀柔终于体会到为何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将春日祭田当做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

    他现在就想下车去给老天爷磕几个头,只要今年能风调雨顺,让他搞啥封建迷信他都愿意。

    可惜,他清楚这没用。

    不仅如此,他还记得,三国演义里有一段蝗灾,具体年份不可知,但应该就这几年,他既然记得,那就得先做准备。

    “去年用了平仓谷,今年还得再买些,也得让百姓人家有点存余。”

    平仓就是官家粮仓,在承平年代用来平稳粮价的,粮价高时,往外卖出,粮价低时,官方收购,是本朝创新。

    迁都过后百姓无存粮,冬天时他向天子请开平仓赈济,刘辩立即答应,他也没客气,一冬就用了一半,如今不仅要找补回来,还得多屯点才能放心。

    一个国家、政体富裕依靠什么?

    资源。

    除了土地、食盐、铁,关中还有什么可以卖的?

    “自然有。”

    荀柔猛然抬起头。

    “石炭。”荀彧沉声道。

    荀柔愣了愣。

    石炭就是煤炭。

    河东郡位属山西,自然是有煤的。

    与木炭比,煤炭有温度更高,更耐烧的优点。

    但如今的挖煤技术还不稳当,开采不多,关键是危险“岸下百余人尽压杀”,这是史书记载的煤矿事故。

    正因如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主要用于宫室和冶铁官所,少量流入民间,用于制香。

    所以贵,自然是贵的,然是……是血染出的黑金。

    用,还是不用。

    这是一个问题。

    第189章 官营合作

    璇玑斗柄朝南,天下皆入夏时。

    微微风荡过,树枝婆娑,将融金碎影,透过竹帘洒在泛光的绿瓷砖上,交织出一片梦幻光阴。

    远处蝉鸣,近听流水,屋内四角的冰鉴内,冰山缓缓的冒着白雾,盛夏的炽烈,就这样被巧妙的消解。

    “咕嘟咕嘟”

    竹炉中水声沸腾,冒出一串串精致的鱼眼小泡。

    烘烤得微卷的墨绿茶末,用竹筷拨入水中,然后是放在竹纸上的一小撮盐,颗颗晶莹雪白的盐粒,入水即溶,只剩下茶叶随着竹筷快速翻搅,逐渐舒展。

    随着泠泠水声,琥珀色的液体,倾入一只只湛蓝的琉璃小盏,分与座中耐心静候的公卿。

    “蜀中之物,名荼,与诸位共享。”座首的司徒王允,身着蝉衣,白须飘飘,恍然如神仙。

    “微苦而后回甘,实乃清心灵物。”坐中蔡邕端详着精致杯盏轻叹。

    自从为太学博士,他一心沉浸诗书,不理俗务,又为太学祭酒郑玄推荐给太尉荀柔,由太尉举荐给天子授课,日子过得很是悠闲,若非好友邀请,说司徒王允得蜀中荼叶,邀他一同品鉴,他还在家中与女儿弹琴读书。

    “司徒这般从容姿态,才堪为百官之表率啊。”

    这有个“才”字,自然就有“不才”之人。

    说话之人自以为得意,含蓄又意思清楚,只是对同座公卿,这话意思却说得未免浅浮。

    故而倒不是说,坐中公卿都是这种谄媚小人,而是这种人物总是城府不足,忍不住冒头说话。

    “听说荀家那小子,堂堂太傅太尉,竟如农夫农妇,一天到晚纠缠于田亩毫厘之间,还时常被黔首下民搞得狼狈不堪,实在大失朝廷威严。”

    “还给河东官吏立了种种规矩,不得迟到早退,所行所为俱需文书,若有未足,就要严罚,简直成了暴秦之政!”

    蔡邕动了动唇,忍不住道,“听闻太尉在河东,革新吏治,又成里中合社,使上下清明,百姓得惠,故颇有民心。”

    这话说的,就跟正义使者似的。

    方才说话几人,顿时露出些微不悦,又碍于其身份清贵,两朝老臣,不好同他计较。

    “话虽不错,但荀含光贵为本朝太尉,又为太傅,却将自己当河东太守,连教导天子之职都丢弃一边,显然是失职。”议郎董承争辩道,“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如司徒这般,入朝则忠守帝侧,诤谏不屈,归邸则坐论天下大事,岂不比荀含光埋首田亩有为?”

    蔡邕看了眼曲意奉承的董承,又看了一眼神色不动的王允,心中却暗自后悔,不该好奇蜀中灵物,该听女儿之言,老实在家呆着。

    不过他不说话,周围数名官吏却都纷纷开口附和,认为荀柔此举不止失职,还大失风仪。

    行政嘛,就该像司徒这般,端坐明堂,发号施令,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端庄又威仪,哪有亲自跑到田间地头,处置鸡毛蒜皮的小事,听说还被村姑追得抱头逃窜。

    顿时,室内充满快乐的空气。

    自从荀柔归朝过后,朝中许多著姓眼看就失势,宫内由凉州人把控,宫外是并州军耀武,尚书台掌管人事,朝中朝外,想要举荐自家子弟越发困难,廷尉府则不时要张口咬人,而且什么人都敢咬,让满朝公卿日常战战兢兢。

    司徒府中不用担心安全,大家忍不住就过过嘴瘾。

    蔡邕坐立不安的望向王允,想要告辞离开。

    却见王允低头注视着琉璃盏,神色渐沉。

    “太尉故有失职,不是年少,略失分寸,但毕竟算忠勤王事,若论功绩,在座诸君,算允在内,都不及荀太尉,诸君何敢将之取笑?”

    欢快的气氛一滞,众人表情凝固,露出惊疑之色。

    蔡邕虽为天子讲书,但不过是个迂直文人,大家都不太将他放在眼里,但王司徒这话一出,意思就不同。

    可如今长安谁人不知,当初荀太尉班师回朝,可是王司徒寻来西凉叛军百般阻挠,如今却一派忠直,连背后说两句都听不得大家还不是以为王司徒要与荀太尉斗争到底,才说这些话来讨好么。

    有人露出鄙薄神情,仿佛对王司徒的谄媚态度不屑。

    董承左右一望,“司徒说得是,本是议政,却不小心失了分寸不过,太尉始终不归长安,这天子的婚事,恐怕就需司徒费心。”

    此话一出,众卿神色又是一变。

    其实,这才是他们今日聚于此处的原因。

    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