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180-200(第14/30页)

迫害流放,履历好得毫无污点,比荀柔受灵帝拔擢,从前的佞幸名声不知好多少。

    不过,能脱颖而出,蔡邕最大优点,他是一个敏感、善良、温和、有节操的艺术家,年纪不轻,日常徜徉于文学艺术的海洋,没有太多政治智慧,但也颇有自知之明,即使身份变化心态变化,也很难做出危害社会国家的事情。

    简直是天选国丈。

    所以就他了。

    自己不能得到,也不能让政敌成为国丈,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估计争斗已经偃旗息鼓。

    听说蔡邕喜欢收集图书,家中藏书丰富,这里头大概也能做点事……也可避免国丈由于无所事事至于生非。

    “曹兖州有意收回泰山郡,太尉以为如何?”荀长史没有接话,说起关东形势。

    阿兄是君子,虽然明白,但仍然不喜欢这样的“阳谋”,荀柔接收信息,也连忙回转话题,“曹孟德若是能战胜臧霸,当然是应该,泰山郡本属兖州,可若需阿兄相助……乐安不过一郡,兵马不过两万,恐怕有心无力。”

    让他亲哥出力帮忙,转头曹操再拿为国为朝廷的大话堵人,好处一点没有,是很可能的。

    这种事以己度人,荀柔觉得自己干得出,郭奉孝那家伙也干得出。

    “此次出兵泰山,还是太过急切,他经营兖州尚不满岁,若等秋收之后,胜负或许会不同,阿嚏”

    荀柔揉揉鼻子,这话其实有点马后炮,不过堂哥对曹老板太有情怀,他当然难免会有点小肚鸡肠。

    “确实。”不过这次荀彧却赞同的点头,起身拿来一件青色披风递给他,“秋收之后,毕竟钱粮宽裕,可以更从容些。”

    荀柔接过来搭在肩上,“这次回长安,阿兄也不必奔波,等商议出绢帛去处,经营绢帛就由阿兄你总领,另外织局建起,第一批绢出得慢,再之后,今年至少还能出十万匹,只是问题恐怕也不会少,我走之后,还要请兄长多费心。”

    “何不交给段太守?”荀彧皱眉,“河东兵马由休若兄统领,连织社也不与太守,未免有些过分。”

    都是官僚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还是地方政府垄断?

    现阶段当然还是国家。

    “阿兄,此事可不能只看眼下,今年一年河东的妇人能织绢十五万匹,不过千万钱,可如今河东才多少百姓,只要能保证安稳,二三年间人口多出一倍都不止,承平年间,关中人口有数百万!

    “河东过去人口不足,盖因水利不兴,土地不丰,然若织局建立,凭此就能养活一户人口,河东郡增至百万,也非不能。”

    联合作业的效率和小门小户的作坊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样一来,绢帛之利归于地方,岂非有枝强干弱之弊。”从长远看,国家垄断弊端自然也有,但比起地方垄断,还是要有节操得多。

    “至于兵马,是我有意为之,日后收复州郡,兵马与地方官府不相统属,地方以免再蹈覆辙。”

    荀彧微惊,堂弟往日改革都从小处入手,且小心谨慎,还从未做出这样大的决定,如此一来,整个官场格局都将发生变化。

    “此事还需详细商议。”

    “自然不急。”其实本朝地方的官吏制度挺完善了,州中有主兵的长史、郡有都尉、往下有都邮、亭,将这一线从行政司法系统迁出,直接划归到执法,就是完整链条,把收入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现在的确不着急,等仗打得差不多再说。

    ……

    钟鼓雅乐,在太乐令的指挥下奏响。

    天子刘辩与其弟渤海王刘协,同日,除丧服,加冠,并一同进行婚礼。

    刘辩取妻蔡氏,取字伯义,刘协取妻伏氏,取字仲和。

    大赦天下,改元昭宁。

    百官观礼、拜贺。

    荀柔端立首位,顶着秋阳炽烈,和目光炽烈,行礼如仪。

    他又没什么可心虚的,毕竟天子未冠之前,早就临朝听政了,他可不是霸权朝纲,阻止天子亲政的反派。

    连渤海王婚礼后不之国,要留在朝中参政,他也没有一点反对。

    朝贺过后已过正午,众卿依次礼退,剩下昏礼部分就不需要大家参与,民间虽有些闹洞房,听墙角的神奇活动,宫廷当然不可能。

    走出宫门,荀柔忍不住捂嘴打了个大大的呵欠。

    清早祭祀宗庙,百官随行,得天不亮就起来,关键是他先前小小中暑一回,于是从河东启程就迟了些,昨天才抵达长安。

    干活,还是明天再干活吧,太尉府明天再去,他先睡一觉再说……

    “荀太尉、慢行”

    荀柔正扶着荀缉犯困,听见身后传来一道声音,转身回头。

    白须飘飘的儒者,步履款款走来,是太学祭酒郑玄,郑康成。

    “郑公。”毕竟是长者,荀柔先行一礼。

    当年郑玄和他爹在经书注解上颇有异议,但灵帝刊印六经用的是他家的版本,这些年郑玄在太学授课,也没借威望给自家站队,遇到歧义之处,两派理解都讲,这些年,也始终致力将儒学两派合为一端。

    凭这点,就当得起一礼。

    “不敢。”郑玄连忙拱手回礼,“不知太尉此次在长安停驻多久?”

    “不会太久,各地秋收,我想四处看看。”这也不算什么机密,关中肥沃,但长安一地的收成,他已经不准备管了,有多少算多少,但地方上各有不同,还是去看看才有底,另外他还有一桩事要干。

    秋收过后,就是农闲,他准备在各地推广一下扫盲。

    对了,不知道可不可以向太学借点学生……罢了,好不容易将太学政治边缘化,还是不要再牵扯进来。

    “不知,明日是否方便拜访?”

    “哪里,是该在下登门拜会才是。”荀柔客气道。

    也不知郑玄找他有什么事?

    第二天,荀柔就知道了。

    郑玄要辞职。

    “为何?”

    “去年太尉所著《史论》在下反复拜读,所得颇多,其中“扬弃”之论,在下深感赞同,”郑玄先小拍了一下马屁,“自有汉以来,古文、今文之论,议论未休,其中又以《尚书》争议最多,在下常有感念,想将两家之学,并入一书,论之优劣处,辨析《尚书》本意,只是一向所学未精,不敢着笔。近来,为修缮旧籍,多闻古人之见,略有小得……想要专心于此,恐难再兼顾太学。”

    明白,当官耽误大佬写书。

    见荀柔不语,郑玄叹了口气,开始卖惨,“老朽今年六十又六,老病缠身,实在不知还有几多春秋,只望能在死前完成此书,了此唯一夙愿。”

    好家伙,这都来此生“唯一夙愿”了,他还能扣下人家不让辞职?

    只是……郑康成这几年太学祭酒真是做得太好了,有学问,识时务,宽和大度,处事圆滑,还不慕名利,清廉守节……

    “不是柔不通情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