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第30/34页)



    这位直接上升地域攻击了。

    其后,众人各言其是,如陈群以为应当谨慎对待,或随大流附和这边、附和那边。

    不过,总得来说,都偏向于要警惕荆州世族,不能给他们好果子吃。

    荀柔展眼群贤,发现只有两个人没发言。

    卢毓年少,就不为难他了,带着这位少年来,一是让功臣之后蹭点经验功绩,二则是他本人有个任务,要去徐州收敛卢植,送棺椁归乡。

    但司马懿居然也划水,这就不可以了。

    “仲达为何一言不发?汝兄昔日常上箴谏,垒书万字,仲达当效仿之,畅言胸臆。”荀柔动了动唇角。

    当然,他老讨厌司马朗了,也就亏司马家在河内消息灵通,影响大,才一直忍耐至今。

    司马朗在河内时,屡次上书,要求复井田制,要求允许地方自营兵马,要求复秦军功爵制。

    看着明明白白是叫司马朗的,否则还以为王莽复活了呢。

    趁着文武转向这机会,司马家果然想两头下注,他也是直接将司马朗丢去搞祭祀。

    反正河内现在钟繇控制住了,他的确可以轻松愉快的卸磨杀驴。

    司马懿敏锐的察觉到荀太尉情绪变化,不过作为一个刚成年入仕的小吏,他是绝想不到上面坐的那位看过剧本,对司马家天然好感负数,只以为荀柔是不满自己沉默不言。

    他立即伏身一礼,“臣只是在想,刘景升欲为晋文公,若以蒯子柔为雍季尚可说,臼犯乃晋文公舅氏,蒯异度并不相宜,况晋文公有五贤,就以蒯异度为臼犯,余者魏武子、赵成子、原轸、贾佗,又是何人。”

    这一论,可谓耳目一新,独辟蹊径。

    且这话一说,晋文公其余四贤,也还真能找到对应。

    魏武子掌兵,不就是黄祖么,一直忠心耿耿跟随侍奉的庞季,或许是刘表期望的赵衰,为其亲信掌兵的蔡瑁,当算是晋文公托以后事的原轸,而同姓,性情刚直的刘先,当是刘表的掌刑名的贾佗了。

    且有意思的是,在刘表这里相反,臼犯这个唯一与晋文公姻亲关系重臣,与刘表全无关系,剩下四位,却是联姻、拐弯联姻、外甥以及同族。

    若是从这个角度考虑,蒯越的南阳太守,就十分微妙了。

    南阳的确是荆州军事重地,可从地理上讲,南阳盆地,与荆州其余几郡,相隔山阻。

    这就好比,历史上刘表将刘备安排在南阳新野,重用的确重用,但防备也十分明显。

    “仲达以为,刘景升对蒯氏,并不同表象一般信重?”

    刘表“五贤”,居然只有蒯越被遣在外,其余都在其身边,司马懿这一回的确发现了一个盲点。

    “正是,”司马仲达恭敬又行一礼,“臣以为,太尉可对蒯氏做出亲近之态,使其为太尉所用,以此收复荆州,仅愚见,望明公裁察。”

    “仲达之言,亦有道理。”荀柔点头称许,然后请众贤出帐,各自完成自己的庶务,他要独自考虑后再作决定。

    待众人全都告退离去,他往榻上一趟,长嘘一口气,命人端温水来。

    话没说多少,但就是口干。

    历史记录下的只有最后正确的言论,但这样乱哄哄的议事,才是常态,反倒过去他和堂兄、大侄子或者贾文和等,三下五除二达成一致,把问题解决的,才是少数。

    贾文和是机智,明确他的需要,文若与公达,是与他目标立场一至,而方才在帐中这群人,每个人视角不同,观念不同,理解不同,说话目的也不同有要展现才能的,有揣度他想法的,有要一鸣惊人的,还有就是想展现一下存在感的。

    在华歆之后,多少表示荆州士族,需要限制警惕的人,只是出于揣测他而已?

    不过每个人都能展现一点独特观点,且能把这个观点,包装得前因后果完整,逻辑推理顺畅,这已经说明这群人却非浪得虚名了。

    而这么多人,从各个方向分析清楚,也几乎把所有可能都举列出来。

    他需要做的,是从他的需要出发,选择其中一条。

    ……明天,还是对蒯氏兄弟热情点吧。

    唉,刘表比起袁绍还是差点。

    各地大族,德性其实差不多,造反其实不想造反,就想本地百姓安安分分,老老实实被他们吮血吸髓。

    但袁绍治冀州,能把不服从他的豪族干掉,让袁氏成为荆州最大势力,让大族跟着他才有肉吃,所以,他一造反,荆州大族都跟着他干,觉得他能成大事。

    所以一仗打赢,冀州上下一清算,把附逆的宰了,就只剩些虾米,冀州神清气爽。

    而刘表掌荆州的时间明明更长,却只一味联姻怀柔大族,开头杀的五十多个豪帅都是什么人呐,那些才是荆州的虾米,大族吃了虾米,吃成巨族,这下好,刘表更没法控制,果然都不听刘表的,都不感激他,不觉得跟着他有前途,直接给荀柔跪了。

    这一跪,反倒不好处理。

    若非顾忌大局,荀柔现在都不想处理刘表了,毕竟刘表若要代表朝廷出任荆州牧,身份立场就变了,按要求得籍田,得改官制,得扩隐,得放奴,得给百姓授田,说不定这样能冲锋陷阵,把荆州给平了呢,毕竟熟悉荆州形势嘛。

    哦,对了,还是不行,刘表现在于荆州,属于三互法范围了,得避嫌,不能在老婆娘家当官。

    刘景升,要你何用!

    荀柔端起水碗喝了一口,面无表情。

    他还是给文若写信吧。

    【致文若兄,善勿恙!前信已见,兄所寄寿礼亦随信至,并未违期,木砚轻巧,今常随于身,信即出于此。弟今添一岁,更知光阴易逝,人之性命如草,盈虚有时,一瞬而过,更不可不惜时,虚度光阴。

    已至南阳,暑期将至,愿兄幸饮食,察事,甚幸!长安无事否?幸兄大才,必无事,然兄亦当保重,勿违起居饮食。

    果如兄言,荆州蒯氏,背弃刘表,已献南阳,其为荆襄巨室,门生子弟遍州郡,如是,刘表不复能为。

    兄知,弟幼时,尝随先父流落汉水,母氏亦曾葬于是地,往事已不复记忆,此当寻故地以为纪念,只不能祭祀,以免惊扰百姓。

    南方草木易于中原,闻果实有荔枝、龙眼等,木有鸡骨香、沉香等,亦有抱香履木,抱木生于水松旁,削之即成履,弟初至未见,次后若得,亦当随书寄回。

    愿兄爱身,永安万年。

    弟柔谨拜。(出河南颍阴汉简53A.B)】

    第299章 大势所归

    时已入夏,清凉幽幽的银丹草香,消解了尚书台室内燥热。

    尚书令荀彧正整理案边一只硕大木匣,那木匣宽有三尺,高一尺,存在感十足,让人万分好奇。

    方才御史台的使令刚走,这莫非是太尉自荆州寄送回来的信件?

    这是寄了什么,用得了这么大匣子?

    尚书们来往出入,不免探头张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