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60-70(第21/29页)
然后第一笔生意不是茶叶换马, 而是茶叶换人。
换一匹马的茶叶, 可以换到三个男奴。如果是自由身的牧民, 这包茶叶可以换他在秦国做工一年。
秦国也不要他们种田, 而是让他们修路,从咸阳到榷场的路,也是这条茶马交易的路。
嬴政在咸阳收到了榷署的公文,汇报修路的进度, 他用朱笔在旁写了几字:“缓, 不可急。”
用在七国中不流行的茶叶当钱,雇匈奴人做工, 是当前比较实惠也不伤民力的办法。匈奴人的小部落遇上难熬的冬天,自己也愿意出几个青壮到秦国做工。换去的茶叶可以跟别的部落换粮, 同时还省去了这几个人的口粮。
小部落出人也不会多,毕竟他们也要青壮守护自己的财产。长城以外没有中原诸国的秩序,只有更明显的弱肉强食。不过一个个小部落加起来的人也不算少,更何况还有牧奴。
匈奴贵族有的是奴隶,他们挺愿意用奴隶来换茶叶的。嬴政也更想要这些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更安全。
这条路他打算全用匈奴人出力。所以最好是奴隶,牧民的话要放得远些,不能让奸细混进来观察边境虚实和收集地理情报。
不过说真的他并不是很担心这一点,如今的匈奴仍然是部落林立的时代,并没有哪个雄主有这个野心为了长久打算。
他们主要想的是抢一笔就跑。所以榷场才是最危险的,那里集中了大量的货物,那些匈奴的部落眼馋起来,可不管将来的事,先抢了再说。
嬴政搁下笔,揉了揉眉心,想到匈奴去抢劫时的场景,浮上一丝笑意。
去后世一趟其实对他多少也有点影响,不过他自己不承认而已。
他更认为是被那个乐子人的汉武帝给精神污染了,李世民也有锅。就像现在,他想起匈奴来犯的场景居然没有冷笑,而是真心觉得很有意思,必然是因为前两天三人交流时,另两人一人一句生生把战事给说成了笑话。
来吧,让寡人看看这个笑话成真的样子。嬴政想。
在这样的心态下,他对燕太子丹都没放在心上。这个燕丹不好处置,人在秦国为质,秦燕之间又没有交战,他也不能好端端把人除了。
看紧了不让他逃吧,嬴政倒是担心反而会有什么蝴蝶效应,荆轲行刺没有成功而且他现在有准备了。这燕丹没逃走,回头燕国找了别人用别的方法来行刺呢?
所以还是没有派人盯紧,任他逃去了,弄得自己心气不顺了许久。
现在有了匈奴的事情打岔,嬴政倒是想开了,一个燕丹而已,虽然跑了,迟早是要死的,他想点开心的事不好么,不必为了这个人生气而折损自己的寿命。
秦王政十六年,魏国、韩国都被迫献地于秦,秦国不战而扩张了疆土,嬴政不期然想到后世的文章,道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
难道是诸国不知道这个道理吗?那是他们打不过秦国啊。
今年他还要完成全国人口的登记,有了纸张之后这件事更容易做到了。
这年五月间,费济已经对榷场的工作完全上手了。
榷署不在长城内,孤悬于榷场之中,这是他唯一不能安心的地方。虽说城墙高大坚固,秦军也是百战精锐,可毕竟只是一座孤城啊!
他几次想上书建议把榷场改在长城内,但一动笔就颓然放下。无他,放在长城内让匈奴人进来交易?他可不敢这么写,怕被当作匈奴的奸细处置了。
而旧日领号排队的交易方式也不可行。
当初改成建榷场的方式交易,就是因为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匈奴那边,费济最近已经登记到了从邻近赵国的地方跑来交易的匈奴人了。
燕国那个方向没有,大概是因为太远了,赶着牛羊千里迢迢的过来,还不如跟别的部落间接交易。
而这些在中间做二道贩子的部落,为了带货,交易的规模也在扩大。
秦国这边呢,一开始是采的野茶,现在隶属于秦王的茶山和民间的茶园,经过几年人工培植,已经开始采茶了,数量也是猛增。
再让人排队等候根本不现实。
等接下来六国行商都得到消息,那都会收购茶叶,往秦国与赵国涌去。燕国应该也会有人去,但路途远些,想必去的人也少。
这会给秦国分流,但总数增加,秦国这边分到的生意只会增不会减。
思来想去,除了在长城外建城设榷场,还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生意的需求在这里,费济自家经商自己知道,就算榷场被抢了,安全性受到质疑,难道商人们就不会来了吗?
不!
这生意利润太大了,八次里被抢一次,剩下的七次还是净赚。就算负责的家族子弟会丧命,他们还是会来。
所以秦国根本不担心。反正抢一次,以秦国的实力,出去屠一次,总能震慑两年的。
至于他费济和其他榷署的人,死就死了,又不是没人当官了。
费济有心辞官回家,又舍不得好不容易考上的官职。这个职位做几年,从榷署丞接任榷署令,然后是有机会回咸阳,在治粟内史下面做事的。
更何况这个位置就算不得升,对家里的生意也有好处,父亲早就让家仆带信回来,让他好好做,有什么消息及时往回送。
上个月,费氏的商队刚来过一趟,他的大兄亲自带的队,年纪较长一向老成的大兄,来看他时笑得见牙不见眼,连连夸他有出息,可见是赚得过头了,把人的性情都移了。
今天费济又想拟稿,还是一字未写又放下,一时坐立不安,无心办公,干脆出去到榷场转转。
反正这也是他的公务。
这座大城不到一年已经热闹得有赵国邯郸和齐国临淄的味道了。剃了头发裹着毛皮的匈奴人和操着各地口音的秦国商人比划着说价,空气里飘扬着羊的膻味和屎尿的臭气。
尽管牲畜都在牛羊市那边交易,路上的屎尿也有人及时处理,但这个味实在太重了,费济待久了已经不太闻得出来,可但凡出城一趟再回来,能被冲一跟头。
感觉整个城都腌入味了。
可城里的商人都不嫌弃。除了这些来去匆匆的行商,这里还聚集了一些胆大的坐贾。卖饭卖酒水,卖衣服卖首饰,各种铺子都渐渐全了。
要是味淡点,安全一点,费济觉得在这里生活也蛮不错的。
毕竟羊肉极便宜。
他转了一圈,见没有异常,便去了一家卖羊肉汤的铺子,叫道:“一大碗羊汤,羊肉羊杂都要,三个馍!”
因为肉便宜,他有官俸,还有大兄给他留下的钱财,过得就十分惬意了。面粉是已经传开但平常人家根本不会去尝试的食物,这边羊肉便宜但粮食本来价贵,面粉理应更贵。可榷场里的面食并没有贵太多,仍是平价供应,只是不往外卖,只供吃食而已。
费济天天换着吃,今天就要吃这个羊肉泡馍。
这家铺子也好玩,因为这里多能吃的大肚壮汉,生意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专程去定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