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90-100(第12/29页)

的。你先定下来再让人写。”

    李渊把笔一搁,“你自己起!”

    李世民很失望:“阿耶怎么就想不到呢?”

    明明原历史里你很能想啊,现在想不到肯定是没用心。

    自己起就自己起。

    秦王破阵乐没有了,至少要有个天策上将破阵乐吧。

    毕竟不好叫太子破阵乐,太子可太多了,谁知道是说谁啊。

    待李世民高高兴兴地离开,李渊盯着纸上“天策上将”四个字,嘴角都在抽抽,心情一言难尽,最后抄起纸去拿给皇后看:“看看你儿子,都是太子了还要我封他这个名号。”

    窦皇后淡定地看了一眼,说:“挺好的,谁想出来的?”

    李渊没好气:“他自己。”

    窦皇后点了点头,她大概明白了,肯定是李渊原来立了长子做太子,二郎又功大,没得封了,硬想出来的封号。二郎那个爱嘚瑟的小脾气她还不知道吗,肯定是这个封号在后世非常响亮,他做了太子别的都满意,少了这个挺失落的,抓着李渊硬给自己封上了。

    她失笑地摇了摇头。什么太子,天策上将,她看去还是她的爱子,跟小时候也没什么不一样。

    不过夫君也要安抚,她配合着一起吐槽:“二郎怎么还是小孩子脾气,尽胡闹。”

    “就是!朕不好说他,他到底不是长子,朕斥责他几句难免朝中议论,让小人以为窥见什么父子不和,再生出什么风波来。你管管他。”

    “今晚家宴让他留下,妾身来说他。”

    李渊拉拢了妻子作为同一阵营一起骂儿子,顿时舒服了不少,见妻子在摆弄李世民给的电脑,坐下倚在凭几上拿过鼠标,关了她在看的悬疑片,点开了一部家庭情感片,“上次刚看了个开头就有事打断了,看这个。”

    大唐初立,事情千头万绪,尤其是用人上面,他和太子的人怎么安排才不会父子相忌,颇费他心思。他在外面费了精神,回来就不想动脑子,不乐意陪她看。窦皇后默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没有阻止,陪他一起看了起来,还给宫女使了个眼色,让她们备好热水和帕子。

    果然吧,没一会,皇帝就潸然泪下,嘤嘤作声,需要她递帕子擦脸了。

    她就说,她迫于世俗和家世,向来扮得柔顺,内里其实刚硬。二郎那个爱哭的性子,绝对不是她传下去的。

    第95章 天下英雄入彀来(秦)

    秦王政二十三年。

    王翦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主帅, 没有了李信轻敌与昌平君叛秦的事,使得楚国比历史上早灭亡了一年。项燕战死,其家人被带到了咸阳居住, 未免惶恐。不过秦人并没有多加为难, 除了不能随意离城之外, 行动上还算自由, 一家人才渐渐放下心。

    只作为新家主的项梁为之气闷,郁郁不乐, 只以教导一众子侄打发时间。

    战争还在继续, 王翦继续向南, 平定原属楚国的江南之地, 降服百越之君。但在战争已经结束的土地上,如同赵、燕一样,普通的百姓担惊受怕之后, 生活仍在继续。

    秦国现在也已经有经验了, 先恢复生产自不用说, 派遣秦吏控制基层也不必说,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派人来组织监督考试, 不要当地官吏互相举荐,而是用秦国的考试制度选拔底层小吏。

    同时加试一场,有自恃才华的考生,也可以洋洋洒洒写一篇文章, 看能否一举为秦王所知, 从此步入朝堂。

    嬴政知道,不要说他这个时候, 就是到李世民那时候,因为读书的人仍然不多, 知识还是被垄断的。选出来的人仍然有局限。

    拿刘彻他祖宗打个比方。虽然刘邦成为亭长,估计少不了萧何的作用,因为亭长本来就需要有人推荐,才有进一步被考核的资格。

    但亭长除了识文断字背得下相应的秦律之外,还要通武艺会几种武器的使用。按现在的考试制度,没有人脉推荐,刘邦还是能考上。

    因为平民掌握这些技能的就是不多,能一箭把信射上城墙的刘邦,无论怎么选拔人才,他都能行。

    过去嬴政并不考虑这些,他们这些贵族天然与平民不一样,这是出生以来就刻在脑子里如同真理一样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崩塌,从他到后世读史开始。

    不必看后世的繁华,只史书里冷冰冰的朝代更迭就能看出来。且不要说中原贵种了,只看被视为蛮夷的异族,都曾经两度入主中原。

    血脉原来……不足贵。天生贵种原来……也不是一定比平民智慧武勇。

    打碎了原有的三观,嬴政才能仔细思考秦时制度与后时的不同。

    他并不完全赞同科举。因为科举选出来的人……怎么说呢,可能是考试内容的原因,他实在是觉得多少有点文官误国的意思了,像他们战国这时候出将入相的大才好像越来越少似的。

    就说明末的阎应元,守城近三个月不屈而死,才是个未入品阶的典史。不要说嬴政,刘彻看了都想吐槽。

    可别说沛县一干开国功臣也不过是屠夫功曹之类的小吏,嬴政认为他们是刘邦带飞的,他大秦的制度下,这些小吏本来就要有相应的能力,哪像后世王朝这种小吏废物居多。阎应元放他大秦可能也只能做个小吏,可放明末本来大才就不多,这么一个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城池的人物,居然才是个不入流的小官!

    当然这也让他有些警醒,毕竟天下无六国之后,这样有才的小吏不能再像李斯一样奔走他国求官,恐怕也会埋没了。

    所以他和刘彻都不打算纯然用文章选拔人才,而是参考他们所去的时代,分科目去考,秦国重视的律法自然也单独为一科。

    自然科学更是要推广,可别皓首穷经钻研孔子那一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了,更别抱着几本经书考到没题目可考了,弄什么混搭题,考什么“君夫人阳货欲”。

    确实能把全国的聪明人精中选精,选出智商特别出众的,但实在是没多大意义。

    不过科举制度在他们的时代依然有很大的好处。对秦汉两朝来说,这使得国家掌握了选拔人才的途径,尽管发展到明清,“座师”又成了新的朋党,但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考官对考生的意义,绝比不上举主对被举荐者的意义。

    由此得官的人,他的感激更多应该是对着国君。

    他们也打算极力淡化考官的作用。哼,抢君主的恩惠,嫌命长了么?

    再者,虽说平民很难掌握知识,但知识的垄断毕竟已经被兴盛的私学稍稍打破了一点。而更多破落的贵族之后与小士人家庭的后代,由于家庭原因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却也因为家庭的原因没有人脉得到推荐的机会。

    科举制度便给了他们机会。

    就像嬴政决定采用科举的初衷那样:让天下一统后,不能奔走于六国之间求官的士人,重新找到了一条出路;让连奔走于六国之间求官都无力的士人,在家乡就能找到用武之地,找到向上攀登的起步之阶。

    他们的能力只允许用在秦国,他们的感激只允许指向君王。

    结束战事不久的淮阴县,便组织了这么一场考试。现在这样县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