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25/31页)



    不过,他本性开明,因而此次并非在愤怒的状态下问询,而是以一种平和的状态询问了起来。

    “将军这般举动,莫不是想要统一儒家经典?”

    蔡邕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只是为了方便而已,以后这些孩子们长大了,若是还想要继续研究,他们就会发现不同的版本断句,到时候他们可以深入研究交流。

    而没有兴趣的,他们也许会做官吏,也许会做工匠,也许会做疾医,也有可能是做商贾,也有可能是专注农学或者算术。

    蔡公觉得,这些许的差异会导致他们未来不向善而作恶吗?”

    杨秋目光平静,神色从容地说道。

    那似乎确实没什么影响,在他们眼中视为惊天动地的大事,于这世间千千万万的人而言,或许还比不上能饱食一碗饭来得重要。

    只是蔡邕是个治学严谨之人,他依旧微微皱着眉头,眼中仍流露出一丝忧虑。

    始终觉得如此做法可能会误导这些年轻的学子,可他并非昭国的官吏,最多只能询问,并不适宜进行劝诫。

    “这便是将军先前拒绝修建学宫,广邀大儒的缘由吗?”

    没错,此前蔡邕曾向杨秋提议,既然已然称王建制,难道不该如修建太学那般,广纳天下名士?

    毕竟想要吸引天下人才前来,这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

    然而杨秋当时拒绝得极为干脆,蔡邕甚至觉得杨秋目光有点短浅,可此刻他似乎隐约明白了杨秋拒绝的原因。

    “蔡公所言没错,我所做之事,除了蔡公能够心平气和与我交流,其他的天下名士恐怕会认为我大逆不道,我怕把他们给气死。

    为了天下名士的生命安全着想,还是别让他们过来为好,所以还望蔡公莫将此事告知外人,以免引得天下名士群情激愤。”

    在杨秋看来,东汉这个圈子里的名士,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随便出去嘚吧嘚吧几句,都极有可能引发天下震动。

    因为这群人已然完全掌控了天下舆论的权力,就连天子都拿他们没办法。

    更为可怕的是,这群天下名士皆有各自的私心,有的还会因家族利益做出颠倒黑白之事。

    有的即便一身正气,但若道统不同,又或者极度信奉某些伦理纲常,也会对天下不平之事大肆批判。

    而杨秋这里所做之事,恐怕会被天下的大儒名士视为异端。

    这些人来了之后,定会每日对她进行劝诫批评,这岂不是请了几个活爹过来?

    一旦这群大儒名士会在她的头上撒野,对她的执政措施指手画脚,最后那只手一定会伸向权力。

    所以求人过来,就是求几个活爹过来。

    而杨秋所做的是先埋头苦干,让自己强大到众人不敢再来指挥她,只能依照她的措施予以赞美。

    因而她未来的目标是:

    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待到她的实力能够影响整个天下,众人都想前来分一杯羹之时。

    这群人只会对她所有的执政措施进行各种赞美,帮她找出一套合乎逻辑的说法,所以当下时机还不成熟。

    当然,蔡邕并不知晓杨秋未来的安排,只是理解了杨秋此刻拒绝天下名士到来的原因。

    确实太过惊世骇俗了,就连他都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若让他那些名士朋友过来,恐怕真会被气死,确实还是隐瞒为好。

    “将军所行之事胆大妄为,我们这些老家伙恐怕有时的思想的确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也不知将军此路是否正确,不过有件事将军此刻能否给我答案?

    待昭国建立之后,将军届时能否让我回去?”

    蔡邕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虽说在昭国住得愉悦,生活也舒适,但终归还是想要回去的。

    杨秋当初扣留蔡邕,是因为她当时对刘宏进行了羞辱,害怕蔡邕这个使臣回去之后会被迁怒,如今倒是不必再有此顾虑。

    “自然可以,蔡公无需担忧,新年过后再回去吧,如今天气寒冷,还是待气候暖和之后出行更为适宜。”

    杨秋微笑着说道,神情温和亲切。

    这个道理蔡邕自是明白,于是他点头应下。

    而中平二年终究走到了年底,新的一年来临。

    汉朝迎来了中平三年,而昭国也终于在这一日举行了盛大的建国仪式。

    昭国的开国之日,开平元年终于到来。

    第109章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昭国,大年初一的清晨。

    马邑县远处山峦之上,太阳缓缓升起,即便处于冬日,今日的天气却格外宜人,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有个好兆头。

    沉睡寂静了一整夜的马邑县,此刻已然热闹非凡。

    兵卒们整装待发,昭国的其他官员也都身着官服,翘首以盼今日这场盛大的仪式。

    为了这场仪式,众人筹备了将近一年之久。

    马邑县的官道各处,皆有兵卒站岗维持秩序。

    今日,普通庶民百姓不被允许自由活动。

    街道之上披红挂彩,一条长长的红毯从杨秋居住的官邸缓缓向外延伸,整条道路都洋溢着喜庆欢欣的氛围。

    为了今日这场仪式,昭国可谓是花费了不少钱财。

    因为要修建天坛、地坛、社稷坛,以及一些其他需要祭祀的地点,如日坛、月坛、先农坛等。

    当然,官员的官服,今天祭祀流程需要的种种东西,都需要花钱。

    然而,这并非只是形式表演,又或者面子工程。

    至少在这个时代,上至天子大臣,下至普通百姓,祭祀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若缺乏这种仪式感,那与蛮夷之人又有何区别?

    自华夏文明有记载以来,对天地的祭祀、对祖先的祭祀、对神明的祭祀,早已刻入人们的骨子里。

    昭国既然要宣布正式称王建制,就必须举行这场盛大的仪式,向众人宣告自己的合法正统,并祭天宣布顺应天命。

    若不完成这一套流程,连普通百姓都会认为昭国是野路子。

    所以,尽管花费不菲,但实际上带来的正面意义远远超过那些花钱的开销。

    因为从此此后,众人都会意识到,昭国确实建立了。

    即便未来有一天昭国失败了,记载于史书之上,那也是一个正经存在过的国家,而非反贼叛乱。

    当然,杨秋坚信自己不会失败。

    她身着一身玄色冕服,坐在特制的豪华马车之上,缓缓朝着天坛行进。

    其他需要一同参与祭祀的官吏,也都跟在她身后前行。

    今天这场祭祀,除了她要穿着特制的冕服,其他人也都准备了今日特制的礼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