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 100-110(第21/29页)



    蒋进一阵羞恼,“我就是不明白,这样的人怎么能中?”

    何景云也是才回来,听见这话,找到程辉两人赶紧就上了二楼。

    何景云是会试榜单第三百名,感觉自己这次考试运气超好,此次共取中三百二十八名,别看后面还有二十八个人,他这便是差一点就上不了皇榜的名次了。

    出榜单那日便把家里的祖宗谢了一个遍。

    程辉没中,打算三年后再考。但两人从老家出来就是一起,程辉也没有提前回去,想着多待两天见识见识。

    二人上楼,和正巧端着洗脸盆出来打水的张柯碰上。

    这人真是整个江浙试馆的最令人意外的一位,不仅高中了,名词还那么靠前,何景云程辉以前都没有怎么跟张柯说过话。

    这突然迎面撞上,也是尴尬。

    程辉笑道:“张兄可用饭了没有,不如跟我们一起去那杨家馆子喝羊肉汤去?”

    张柯想了想,道:“也好。二位稍等。”

    程辉:“我那屋里有一桶热水呢,现打的,张兄进来,我给你倒一些。”

    他话多,给张柯倒了半盆热水,话都没住:“听说京城有一种可以保温的水壶,是淳郡王所制,很难拿到,但皇上经常用此赏赐朝中官员,你们俩日后谁得了这个赏,也赏我看看。”

    张柯端着水离开后,程辉跟何景云说道:“没想到这位张兄还挺实在。”

    何景云点点头:“以前是我们以貌取人了。”

    三人一起去杨家馆子吃了羊汤炒饼,此后三天倒越发合脾气,经常一同进出,倒是让想在这两天给张柯使坏的蒋进一点机会都抓不着。

    在三天里,礼部也召了新科进士去学习觐见礼仪,一转眼就到了五天一次的大朝会,听说皇上昨日就从畅春园回宫,新科进士们都明白这是方便召见仍旧住在京城的他们。

    激动之余,都是对未来满满的憧憬,三更十分就有人爬起来等着进宫的,张柯也起得很早,跟何景云一起吃了点东西,就往皇宫赶去。

    到地方之后天还黑着,冷风挂在脸上也不觉得冷。

    直到天色大明,听说早朝结束了,才有人传他们进去。

    胤祝今天起了个大早,跑过来看点状元,虽然每三年都有那么一批新科进士和状元,但这可是他监考出来的一批新科进士啊。

    而且里面还有戴名世,还有他自己看好的一位大才,这种重要时刻坚决不允许错过。

    因此当看到这位也跑过来上朝的时候,没少在他手底下吃亏的阿灵阿等,知道佟国维是怎么倒下去的等,家里有孩子被他揍过的等,总之几乎是满朝文武都挤出了一张苦涩面具。

    康熙坐在龙椅上俯视众臣,看到他们对十五这种不喜欢的态度,轻轻哼了声,既然都这样,以后还要让十五经常来上早朝呢。

    正准备用慈爱的眼神看十五一眼,就发现这小子抬起袖子挡在脸前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康熙:---

    第108章 探花郎

    “新科进士进殿。”

    胤祝前半段基本上都在打瞌睡, 直到听见这么一道高昂的呼喊一声一声传出老远,瞬间精神了。

    在太阳初升的保和殿前面的宽阔广场上,新科进士们迈着阔步走了过来。

    胤祝顺着大家的视线, 一齐向后看去。

    保和殿虽然能装几千人, 但也不可能让新科进士全都进来,能到殿内的,都是殿试考卷上得圈圈最多的优中选优的进士。

    胤祝在进来的这一波三四十人中看见张柯,放心了。

    然后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扭头, 看到正一脸关心看着他的三哥:看啥啊诚亲王。

    胤祉:瞅你上朝就是在打酱油。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新科进士们,康熙很满意, 首先问的就是赵熊诏。

    赵熊诏出列,虽然有点紧张, 回答问题却没出什么大错, 这就是家中有为官之人的好处了,不说皇上本来就会因为他爹对他高看几分, 就是他本人对皇帝的了解也比其他人多。

    接下来问的是戴名世。

    因为儿子之前说起戴名世那虚心的熊样子, 康熙对这个人的了解和关注都比较多,当庭这一测就发现此人的学识真的非同一般。

    像胤祝说的, 朝中还真缺不了这种文采斐然的臣子。

    放到翰林院吧。

    但是赵熊诏和戴名世谁为状元,康熙一时之间没有个决定,于是决定接着往下看看, “哪个是李绂?”

    李绂站在第一排的几个人中,刚才心里就惴惴的,一听圣上问到自己的名字, 赶紧上前。

    康熙打量了李绂一瞬,笑道:“的确是孔武有力, 仪表堂堂。听说你年幼时,曾只带几百个钱徒步千里寻兄?”

    到殿试就不往下黜落人了,因此康熙虽然以亲试进士文采为主,问到底的问题却是方方面面。

    其实能被问到私事,大家还都很羡慕,这表示皇上对此人早就有一定的关注,一时间所有人的视线都在李绂身上。

    李绂知道皇上是听谁说的,心里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面上倒还能保持着从容,按照礼部教的行完了礼,才回话。

    “学生幼年家贫,与兄长寡母相依为命,为了维持家中生计,兄长十二三岁开始便跟同乡人外出经商。那年一走三月也没有任何消息,后来同乡人都回来了,言说兄长还要等最后一批货售完才归,学生不放心,便带了家中仅剩的几百个钱去找了找。”

    康熙问道:“那你兄长那次是否盈利?”

    李绂一愣,怎么都没想到皇上感兴趣的是这个,回道:“多赚了二两银子,让学生一家过了个肥年。”

    康熙笑了笑,说道:“你们兄友弟恭,可赞。以后你入朝为官,倒是可以让你兄长做个羡煞旁人的富家翁了。”

    李绂表示,他考上举人之后已经不让兄长外出奔波。

    胤祝看了眼上面的老头,嘛意思啊,难道是担心李绂当官了,他哥做生意就会不老实?

    朝廷一直都有管官员经商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哪个当官的家里没有几个经商的子弟?或者有些当官的本人还让人弄一堆铺子给自己赚钱呢。

    而且胤祝以后都就要做又当官又做生意的人,听到老头这是点了李绂一下,不知道自己要干的红茶出口生意会不会影响当九门提督的总兵。

    康熙又问李绂本人平时可否习武,李绂说自己每天都会打一套太极拳,家里有条件之后也学了骑射,虽然赶不上武将,但骑马一日走个三百里不在话下。

    满朝大臣们:还是年轻啊,皇上问什么说什么。

    康熙却很满意,“朝中现在最缺的就是似你这般锐意进取的年轻人,以后当了官也不要稀疏了武艺。”

    什么就武艺了?

    诚亲王看了李绂一眼,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而已啊。

    胤祝的关注点在年轻人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