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22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220-240(第7/31页)

因为她是她看好的女将。

    制冰是独门生意,薛瑜交给了流珠,留下一批自家人和下属们用,其他的向外开放售卖,也算是补了补为地方官员们发福利留下的王府财政窟窿。

    需要她出面的事情全部解决,进入新的阶段,刚投到手下的民间才子们跟着江乐山,贯彻着薛瑜的意志。

    一只并不能上阵杀敌的队伍,以不容反驳的态度和尽显公平的清算,在茶宴结束后的第十天,敲开了仍抱有侥幸的士族大门,开口彬彬有礼,只是吐出来的查账内容,听着就令人肝胆俱裂。

    被一夜之间剥夺了所有家财的曾经的士族流落街头,头上可怜巴巴的微小爵位也被抹掉。写着他们罪名的榜文贴遍了各个县衙,专人宣讲着这家人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受到这样处罚。封地内的税收情况一起被贴在县衙外,清楚明白地告诉所有人每年需要缴纳的税赋。

    宣讲税赋的人认字也有一番好口才,还会生动形象地举例开始运算,几乎每个能听到的人,都跟着算起来,要是算不明白的,还能请宣讲人帮忙算算,自己到底该交多少税。

    官员们总是高高在上的,认字的人少,拿县衙外当做普普通通宣传栏的人也只有薛瑜一个,不少人竟是活了许多年,才知道自己交的税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人听了宣讲,对榜文最后的“如有加收,可诉至白露山襄王府”心存疑虑,不敢相信襄王竟会管这样的小事。

    来自襄王府直属幕僚的不厌其烦下乡宣讲,成为了投效襄王后读书人们难忘的体验,回来住在漂亮的屋舍内,走出水泡的双脚却在提醒着他们走过的田垄土地。

    向下去,向闭塞着的村落去,将襄王的名字与意志,以他们的口传递向她封地上的子民。不必怕,不必担忧,不必畏缩。

    她将坦途铺在他们脚下,他们食襄王之俸,自当为君分忧。

    没多久,第一例公田佃户发现问题告到襄王府的案子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被押在山下受审的怀阴县令,接受了更多怀阴县公田佃户的指认。他从最初的不敢相信,到现在的觉得襄王是个疯子,在烈日的灼烤下,昏昏沉沉地几欲昏死过去。

    怎么会?怎么会有人宁愿受鞭子,也要告他?他不过是多要了半成!有必要这么小气吗?!襄王难不成是闲得发疯了?他爹怎么还不来救他?他家可就他一个独苗啊!

    前怀阴县令受到的指认太多,当金族长敲开王府大门时,都觉得腿肚子在打哆嗦。禁军查案查的是人命关天,像这样的软刀子,稍稍越界些的,却是没有搭理的,本以为是没事了,没想到……他明白,薛瑜这是在清算过去的蛀虫,没有人可以逃脱。

    看在金族长之前族学建得不错,也惠及了周边贫民的份上,薛瑜给了他这个见面陈情的机会,只是听着明显苍老了的金族长颠来倒去说的都是“只有这一个儿子”,试图以此来让她心软,还是被逗笑了。

    “国法如山,虽是独子,但族内过继能承姓,抱来你女儿的孩子改姓能承你的血,何必执着一人?”

    金族长听傻了,薛瑜看着他,冷淡道,“金家主是聪明人,只可惜有个不太清醒的儿子,为你全族考虑,还是早做打算吧。来人,送客。”

    人失魂落魄地走了,薛瑜伸了个懒腰,让人去催促江乐山搞快点,尽早定罪收监。为一个烂人费心,实在不大值当。

    有了第一例示范,对公田私自加税或是在庄园里故意抹黑公田税赋的内容,全被或举报或查探揪了出来。只是对着士族们冷言冷语的队伍,在行走在田垄间与佃户们说话时,眉眼都相当柔和,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了。

    从士族们口中流传出来的“襄王之鹰”的名号,在佃户们口中多了亲热的味道,而当他们回到王府,就又变成了兢兢业业处理文书的无数个螺丝钉之一。

    横征暴敛的苗头,被薛瑜雷厉风行地掐死在了襁褓中,没了钟家的分支在小士族们头上压着,她作为新来的主官不强硬些,与地方士绅勾连颇多的基层官员们总会动别的心思,乃至于成为地方一霸。

    她倒也不至于真让手下人苦哈哈地过日子,粮肉菜这些暂时自产自销供应不了,肥皂冰块风扇这种对她来说易得、对旁人来说昂贵的东西,一个个全都配齐。

    一时间,东荆基层官员们的福利待遇直线上升。虽然觉得在襄王手下干活要求多了些,任务也重了些,但靠着单独发的“任务奖金”和工作福利,他们觉得,他们又可以了。现在考试的名额和考核方法还没有通知,但不管怎么样,年末考试一定要保住自己的位置,没准还能往上升呢。

    而闷头干活的胥吏们同时听到了年末考试的消息,蹭着上司们享受到的优待,艳羡的目光压都压不住,渴盼着也能拥有这样的生活。

    内斗不是好事,但良性竞争,尤其是有目标的竞争,薛瑜相当鼓励。考核报表在不断细化,地方官员的日子往加班社畜的方向狂奔而去。带着修路修渠修水车规划走来的薛瑜派人探查了一遍后,紧跟着为税收问题检查结束后,再也没百姓上门的王府安排了新的角色。

    县衙外的榜文再次更新,只要家中有冤情、被人欺辱,或是遇到县衙办事态度不佳,就都能来襄王府告状。

    当然,也不是谁都能告,要是最后查实是诬告,怎么罚被告人,就要怎么罚来告状的人。

    放到后世,大约就是个市长信箱的作用。

    被薛瑜的连续骚操作吓得从头到脚都绷紧的地方官员们,迎来了新的惊吓,榜文刚出,与其说是给百姓希望,不如说是在敲打他们不要干坏事。

    等了几天没等到新的动向,地方官员们松了口气,听着眼线回报襄王在视察山下一直没建好的建筑,幸灾乐祸地期待起最初负责建筑群的人倒霉。

    最初赶鸭子上架干活的陈安,已经随着第二卫深入荆州,而商业街也逐渐到了建造的尾声。

    接受新技术修渠修水车改善自家庄园环境的士族们,暂时还看不到灌溉和合适的种植方法对收成的改变,靠着薛瑜之前的成功事例,选择入股的商业街建设更是连门都没开。

    新开工的河渠水车等等建设上,能最快速建成的水车,在军屯试验成功后,作为能立竿见影让士族们看到东西与结果的商品,送到各士族面前时,拥有了不同的待遇。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水车,而是能特殊定制命名后,在一个地方长期保留下去,让一族的名字可以留传许多年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词还是薛瑜专门教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水车成功稳住了一个月内还没看到收益的士族们。

    当他们成功与地方官员们的政绩修路修渠对接,第一次体会到公事公办却效率极高的处理方式,坐着马车行驶在修整过一遍的路上,看着虽然还没铺设水泥,但多点铺开的道路建设,已经隐隐有了繁华的景象。

    怀疑与后悔,也就都咽了下去。

    原本在建筑群附近就近建造的工坊,已经在寻觅新址,但招工的人数一点没少,各县开花的建设让水泥供不应求,大举搞起建设的东荆郡人力也缺的要命。

    走在路上的人大多步履匆匆,忙碌赶工,但脸上的笑容,是停都停不下来了。

    225.  育幼园(修)   学前班兼女眷综合学校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