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300-320(第11/39页)
而出走的谢宝彦,则放大了谢家内斗的可能性。只有在谢家留不下来,或是被安排着出走,进入东荆还算合情合理。
许袤没有点评谢宝彦的事,反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殿下送人入楚几月,酿酒之策,未免太顺利了些。”
他不戳破这个窗户纸时,薛瑜还不觉得,但一被点破,背后就有些发凉。
是的,她能看到的,楚国的高层会看不到吗?就算加上贪图享乐、不在乎民众这些士族恶习,也不至于一点都不对此做出反应。毕竟,如果她之前的猜测没错,今年就是楚国定下的开战时间,酿酒大量消耗粮食,本就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这么说……楚国内乱?”因此只能抓大放小,忽略掉许多事。
许袤缓缓摇头,“臣以为,或许是积重难返,或许是内乱,但目前来看,这样的反应恰恰是好事。陛下寿辰将至,从楚国使臣身份上,应该也能看出些端倪。”
“有理。”薛瑜点点头,对楚国继续保持“敌不动我不动”的观察策略,将重心更多的集中在草原。
陆恪带兵出关抵达燕山,在路上建立完成第一批哨卡和补给点后,整个北部的资源调动就变得频繁许多。薛瑜在自己住处准备好的沙盘上,标注着燕山和止戈城两处之间的草原上,已经钉满了小旗,分别代表建成了的小型哨卡,星罗密布。
下一步,则是以它们为基础,将点连成线,变成深深钉住西北部的一根矛。
堡垒还在经营中,后续的补给线拉得很长,在春天来临前,燕山-止戈城之间形成的草原围场都不会有出产,因此,不管是什么辎重,除了红砖的黏土原料外,全都得依靠边境线以内运输。
在这样的调动下,兵部在今年不太明显地忙碌了起来,在完成第一轮布局后,止戈城出关的安排并没有刻意隐瞒,但不特意关注,也不会知道相关内情。
防备草原攻击是一回事,理直气壮去开辟牧场是另一回事,连自己都心虚,那迎来的攻讦还怎么应对?
不过,一个多月来从兵部抄录回来的军报显示,目前为止还算顺风顺水,这段路上并没有遇到阻碍,让谨慎至极随时带着千里望预备的半工兵队伍没了用武之地。
草原太大,西北边在冬日本就不是能有收益的地方,大多数部落都会发生迁徙,这样碰不到部落发生冲突的情况其实并不意外。
但陆恪不情不愿却也在按着薛瑜的提议做下去的收留牧民这件事,带来了新的发现。
草原部落发生了明显收缩,陆恪以过往对他们的了解判断,可能是在准备大动作,他在带人绕后,从雪山后方靠近石油田,筹划起出击夺下的计划。
支持着军队出发的国家后盾,让人到中年的将军也轻狂起来,跃跃欲试地想搞一个大新闻。
薛瑜并不看好立刻开战,也是这样劝说皇帝的。
和皇帝谈过后,皇帝的倾向也还是先巩固草原堡垒,暂时在路上截断运输,让石油田变成孤岛,而非硬碰硬地去几万人对几万人迅速开战。
分成小股队伍完成的进攻,将战役控制在小范围内,东北和西北部隔着一整个雍州边境长城,达成了微妙的联合。
兵部传回来的调动辎重数据日日增加,天气渐暖,围场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薛瑜的多次传信沟通下,陆恪的军报上也写下了“共留七十一人,尚勤恳”的类似妥协的话。
随军报一起送来了私下的信函,里面写着陆恪对一部分人经历的怜悯与叹息,被收留下来的牧民和逃奴,渐渐融入了整个建设中。
这也让新的专题稿件有了宣传的方向。之前薛瑜不曾大张旗鼓地宣扬,是因为还不到时候,避免出了乱子,但围场经营见好,堡垒也一日比一日稳固,又有现成的素材,不趁热打铁还等什么?
307. 圆满成功 农业培训和新一年大齐招考……
与边关特别版报纸一同发行的, 是农业司培训结束和一些其他消息集合在一起的《大齐要闻》正式版。
三月初一,莫名变成双月刊印发的《大齐要闻》,作为供稿方之一的薛瑜, 反倒是内部人员里最晚拿到手的一个。
苏禾远亲自带着印好的报纸送来, 薛瑜怀疑地看了他一眼,按住加上了特别版之后变得格外厚的纸卷, 先瞄了一眼上面的头版标题,“大齐招考……”
看不出有哪里不对, 但苏禾远怎么都不愿意给她提前看原稿这件事,就处处透着奇怪。
“看来苏师对这次的内容相当满意?”
苏禾远送了报纸没立刻离开,听到薛瑜的阴阳怪气,没忍住笑了一声,“殿下多虑。”
只要不开始对她下毒手, 苏禾远的翩翩文雅气质还是很能养眼、让火气下降的。薛瑜看着他和许袤的眼神交流,知道一定有事瞒着她, 但不会是恶意, 也不会是大事, 也就只稍稍表达了一下不满,认真看起报纸,试图从里面找到阻拦她的秘密。
头版的招考指的不是简单的京城范围内胥吏考试,而是经过升级的全国考试。
这次的考试,不至于像去年临时在蹴鞠场用水泥板搭建考场那么寒酸, 也不像之前的规则那么简单。
有了第一年的胥吏考试经历加上东荆选官考试的参考, 吏部和礼部共同主办的选官考试,今年仍安排在正月二十开考。
但是这个日子,只是各地地方性筛选考试,第二轮的各州考试, 只有有基层工作一年以上的吏目或官员才能参与,考得好的部分,则一起进入第三轮的赴京正式选官考试。今时不同往日,国子监重修扩建后,本就肩负了作为考场的任务。第三轮的赴京考试,正是在国子监内完成。
前有吏目与官员同考,后有男女同试,短短时间频繁接受冲击的各地士族闹起来的不在少数,拖家带口出走楚国的士族不是没有,但离开齐国,也是伤筋动骨。
皇室占据了大义和大局,不占理的反倒是他们。
在东荆士族们现身说法,《大齐要闻》中给出了可选的道路,又刻意将各地官员能力捧高后,大多数人认清现实,咬下了皇室给出的饵料。
这次的考试进度,倒不是薛瑜出的主意,而是吏部的天才想法。水被搅浑,一个个都开始认真打工后,能力强的就被显露了出来,薛瑜没有专门去接触,而是私下让人悄悄去提醒了等教育更普及一些,再分得细一些的考试设计方案。
想考中央公务员?先从地方做起再说。
相关的公文薛瑜是见过的,在大朝上的议事也参与了不止一次,简单扫了扫措辞就略过,去看剩下的内容。
紧跟着创刊号发行的第二期报纸,积攒的大事件不如第一期多,最重要的边关内容还列了特别版,因此正式版面中,能被薛瑜多看一遍的,除了招考,就只剩下了农业司培训。
农业部建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并非是它建立的初衷——协助完成油料和种子分配计划,而是培训,或者说,农耕指导。
这场培训在正月十五后持续了大半个月,水车、堆肥场和一些农具改进,值得所有区域在春耕开始前为之做好充足准备,而针对全国被区分成了大致五六个区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