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320-340(第4/46页)
前往梁州任务的禁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赶了上来,将在当地的见闻和各方态度汇报给薛瑜听。作为效忠皇室、准确的说是皇帝的禁军,有这么多年的忠诚度在,薛瑜对他们转述的消息很放心。
抵达梁州的纺织机和落地的纺织工坊发展,没有太超出她之前和工部、度支部商议的范围。
国家官方工坊,好处在于集中,劣势也在于集中。好在工坊才办起来,尾大不掉和贪污腐败等等事,暂时还没有影子。
筛选女子为官的事,先前在士族的默认下推进了,这次以官方名义召集织女,在女子们生出惊恐、开始怀疑是否是强征徭役之类的事情之前,在工坊里保留了自己的一些实力和利益的士族们,率先出来做了宣传。
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在各个庄园内部对佃户们宣讲新的工坊的内容,亦或是接受并配合工坊的各式安排,作为地方势力的士绅宗族们,都很好地分担了官方体系伸向细枝末节的管控压力。
薛瑜听着汇报,露出一点笑意。
在现在信息传播速度极慢、家庭链接紧密的情况下,就算寒门在扶持下站起来了,也只是成为新的地方利益集团。薛瑜提出“硕鼠”,想要解决的是太过限制底层发展的既得利益者,打破完全垄断的阶层。如今深入治理,士族们看得清前景站过来,就再好不过。
齐国上下一条心地发展,大势就足以裹挟着只想要谋求利益的一些人向前走。
织女们能够走出家门、解放人手去做别的事情,就代表了地方士绅们的能力。在转述里,带着消息来的禁军还提到了县学或州学附近兴建的育幼园,意识到事不可为后,士绅们见风使舵选择的培养女眷路子,相当及时。
自京城到东荆的路上,绝大部分官道被水泥覆盖,修成了平坦宽敞的大路。薛瑜走走停停,顺便看过一路上的建设,暮春初夏时节农耕的活略少,兴建的各种建设,走到哪里都是热火朝天。
道路改建极大方便了信息传播和人口的往来,抛开回京时的季节问题不考虑,与去年官道上的状态相比,肉眼可见地来往密集起来。
去年官道上的商队更多些,今年的构成复杂得多,押货的商队、来往的信使、求学的学子、各地忙碌着管理郡县的官员和差役、出游访亲友的普通人……
这样的繁荣状态下,也有薛瑜的一份力,当看到修缮的驿馆和客店,以及每到一处大多都会赶到的信使们,被各地追着送消息来的薛瑜,在公务和掌握时事结束前,有着令人愉快的小烦恼。
离东荆还有一县多远,夜色渐深不便加急赶路,一行人在驿馆住下,刚吃了饭,自梁州送来的最新消息,就摆在了薛瑜案前。
新送到的是韩北甫的来信,他忙的合作事宜告一段落,用了假期回家一趟,重回益州郡时,专门去了梁州取经。
有着桑蚕业基础的梁州,虽然在丝绸纺织实验上给不出什么帮助,但过去的经验,让织女们很快上了手,麻布产量迅猛提高,名声打了出去,手艺越好、做得越多到手的钱越多,基于技术产生的比试链飞快运行。
纺织工坊只收女工,但也有缺少一技之长的男人来死乞白赖地求人或是闹事,说着不能厚此薄彼之类的话,中心思想不过是想学这门如今变得赚钱的手艺、想进入工坊。
一半是为了给自家牟利,一半是怕出什么事,影响了工坊,走马上任的工坊管理者和辅助他们的拿着技术的士族们,完全没松口。来乞求和闹事的男人一个都没成,纺织工坊,还是安安静静只收女工。
韩北甫在信中感叹,钱赚到手,女孩们也舍得给自己用了,他在梁州看着街上卖手工簪子和精巧玩意的人都多了起来。
虽然梁州和益州郡并非薛瑜名正言顺管辖的试验场,但从东荆工坊辐射出去的选择和事业架构,像被吹走的蒲公英一样,在各地扎根发芽。
“笃笃。”
敲门声打断了看完信正在思考的薛瑜思绪,门外传来低声禀报,石勒都烈来了。
两队人马一起出发,明着是送别,暗里是监督,这不是石勒都烈第一次来找薛瑜闲话,他拿着好奇汉学的剧本,但试探与打的“过去的交情”牌,一个都没少。
路上走了半个月,都住在附近驿馆,就算分开安排两队人,接触也不可避免,更何况本来也需要接触。薛瑜的打太极水准在磨练下与日俱增,两人互相都试探不出什么新东西,到如今,基本变成了彼此的陪练。
对练消耗的木刀木剑,都够煮几顿饭的了。
今天也一样。
一场比试以薛瑜的木剑被大力折断做结,丢剑向前出拳的薛瑜在最后一瞬堪堪打到了石勒都烈喉咙,算是平局。
虽然说好了比试与国家无关,但两人身份在这里,不可能一点都不在意。让人回去说什么“手下败将”之类的话,就不那么令人开心了。
若非有一国的面子在,薛瑜清楚她会输得更难看些。她的武艺算不上顶尖,但总不可能让作为使臣的石勒都烈去和她的侍卫统领打架,她在旁边看着。两人对练比试中,她输多胜少,输自然包括了勉强逼平的状态。
旁边盯着打斗的侍卫们精神紧绷,薛瑜好好出了场汗,暂时抛开了试探和其他的事。石勒都烈的武艺与中原的招数迥异,和高手过招,薛瑜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有收获,这就够了。
323. 安内(二更) 越州兵马向南调动。……
对练结束, 带着茶水和干帕子拥上来的仆从各自护着自家人走向一边,薛瑜回头看了眼石勒都烈,维持着客套, “使君早些休息, 再有一日,就到东荆了。若非东荆偏南了些, 该将榷场设在此处的。”
高壮的青年抱臂而立,有些不屑的样子, “殿下的封地上,缺这点小利?”
他声音讥嘲,是这段时间里惯常的口气,很好地演出了一个对结果心有不服的主使形象。但这次,在夜里灯火照耀下, 薛瑜竟从深邃的眉眼中,看出了几分惦记, 顿时警惕起来。她在心里飞快划过之前做的几个计划, 准备早早把使臣队伍送走, 最好一天也别留。
让使臣早点回去,榷场的落成和第一笔交易就能早点完成。他们不留,东荆也能平静些。
石勒都烈顶了一句,见薛瑜不理睬他,又变回了普普通通的客套状态, 施了一礼, 转身先走了,好像薛瑜拔高的警惕完全是白费功夫。
他的表现在薛瑜脑海中落下一笔,但很快被旁的事务挤走。
薛瑜接着看完了石勒都烈来打扰她之前的几封汇报,刚要休息, 就听奔马声越来越近,砸在官道的水泥路面上,声音脆响,让人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这座驿站新建不久,并没有建在城中,而是取了官道上一处人流密集处建起来,不受宵禁和城门关闭的影响。马蹄声离得很近,飞快地消失,薛瑜还没出声让人去看看怎么回事,外面下马丢开阻拦的人的信使,就跌跌撞撞跑了进来。
“殿、殿下!”
信使穿着王府亲卫的服饰,被拦在院外时,抖着手掏出了怀里的信笺,“长史与将军遣我来传信!”
薛瑜刚轻快几分的神色严肃起来。
她和使臣们选择的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