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130-140(第2/20页)

民,不知是谁,还将二十年前治水时,被工部按下的《为凤阳四州县请命改束为蓄为疏以治淮安民保收谏》散至满城。

    赵沧州的名字,时隔二十年,再度被提起。

    那年他以血泪写下的谏文,也以这种方式重见天日。

    就在水淹淮安之后的第三天。

    朱笔大字,触目惊心。

    朝廷阴谋,无所遁形。

    看过谏文的无不摇头叹气。

    若是早些采用他的法子,无非是多出些钱,却能完美保下两地,又怎会叫两岸结成仇怨,酿成今日大祸?

    说到底,就是朝廷不施仁政,官员贪腐成性,都不把底层老百姓当回事罢了!

    一时间,凤阳府百万人众呼天抢地。

    怎么地,咱不是大宁子民是吧?

    那行,咱就还不当了!

    一支高举“赵”字旗的叛军横空出世,与东边安池难兄难弟、遥相呼应。

    这大约就是赵随风迟来的报复吧。

    顾劳斯对着密报,心情沉闷。

    他滞留的安庆府,与上游隔一水对峙。

    虽临近漩涡中心,但朝廷以震慑为主,尚未真的开始围剿。

    主要是,塔峰一叙后,在这个节骨眼上,明孝太子连同苏训,一起失踪了。

    消息一出,不止南直隶乱了套,整个大宁都乱了套。

    神宗接到密报时,距离明孝太子在湖口地界失联,已有七天。

    他最后踪迹,是雨夜登船前,码头仓促所留一封混杂着黄泥与雨渍的请愿书。

    短短两行字,叫神宗不由老泪纵横。

    父亲,如保我与保国抉择之艰难,保民与保粮亦是。

    此前在救他与处置顾准之间,神宗已作退让。

    这次换宁云亲自问他,要如何选?

    老来膝下尤为萧索的神宗,不得不一退再退。

    他投鼠忌器,不敢出兵,只令人暗中找寻。

    可洪波浩荡,江水茫茫。

    神宗苦等一月,明孝依旧杳无音信。

    北边战事未停,南部民怨未息。

    长此以往,大宁甚至要面对腹背受敌的困兽之境。

    来硬的他手软,那就只剩下……

    他想起谢昭说的罪己诏。

    “如今太子下落不明,贸然出兵镇压,恐陷太子于险境。

    不若朕罪己怀柔以招安,阁老以为如何?”

    被传来议事的,正是太子外祖陈尚书陈愈。

    他溜须本事一流,“老臣以为,甚妥!汉武唐宗有错则改,陛下无错,可为了太子亦可加勉,大善,大善!”

    神宗舒坦了。

    他一拍板,我这领导讲话,就交给陈部长了。

    可怜老陈,一把年纪了,还得熬夜给领导诹表态发言。

    七月廿九日,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扰帝星不宁。

    钦天监进言,要神宗修德自省,远奸臣、亲贤人,诛程先。

    如此,将人祸嫁接为天象,神宗终是舍下老脸,亲自向天下罪己。

    洋洋诏书千字,承认自个儿受奸臣蒙蔽,以至于不事天、不爱民、不重农桑,招致天生异变,民不果腹、天下饥馑;也终于松口,不做那皇世仁,凡春上以来受灾的,令有司核准亩数,一律免赋税三年;又特令各地州府全力退水,不得再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一同下往各地的,还有一纸招安令。

    念在流民失地,情有可原,凡愿主动顺服的,一概既往不咎,遣回原籍原地,同样免赋三年。

    此外,神宗又另点三司重臣,赴南方查处一任涉事官员,该杀的杀,该剐的剐,该正名的正名,以肃清流弊,平息民愤。

    钦差来得快,行动也快。

    盈雨不歇的七月才过,两岸动乱渐渐随着大水一同褪去。

    一切都走上正轨。

    唯有明孝和苏训,掘地三尺依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八月桂子飘香季。

    经工部、户部与河道会商,兼小顾劳斯提供的一些些现代灾后重建思路,在神宗默许之下,以明孝之名发行的国债及地方债,正式发行。

    效果超乎想象的好。

    大抵商贾、平民感念太子仁义,只身犯险救民于水火,以至于生死不知,无不慷慨解囊。

    甚至大部分人都没弄懂债券是什么,直把几文几十文的碎钱往户吏桌上扔。

    原本的一千万两债券,不仅半日售空,无券可买的各地百姓甚至还自发捐款。

    金额超出预计三倍有余。

    钱有了,怎么建,建什么,也提上日程。

    虽然指挥部依旧笼在阴翳之中,但明孝带下来的人,依旧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林部长、韦大人熬了数个日夜,总算拿出了全新的治水之策。

    迫在眉睫的修堤筑坝、农田清淤沥水,很快安排下去,又有南户部新老两位尚书驰援,与各州府商定水毁民房重建一应细节。

    老尚书核完灾后重建预算后,退休返聘又来跟踪审计钱款具体使用情况。

    新尚书下州府查账,这时候也正好到了最后一站,刚好被抓来做现成苦力。

    为了避免各地层层盘剥,顾劳斯向张尚书又提了一个新建议。

    “财政直达系统???”

    张尚书一捋美髯,“细说,干爹听着呢。”

    顾悄:……

    财政直达,简而言之,就是叫户部掌钱,重建所用资财、劳工,各地实行报账制,所需银钱下发之前层层公示,并直接与原料商或包工头直结。

    事虽繁琐,两位尚书还是皱着眉采纳了。

    特殊时期,特殊钱帛,一个用得不好,再生事端就得不偿失。

    长线些的两河综合治理,也被工部提上日程。

    特派下来的裴岗裴大人,见僚属日日到个后生厢房点卯,出于好奇,也跟了过来。

    自此沉迷河道系统整治、保蓄泄综合治理以及河长制等等天马行空的设想里不可自拔。

    甚至回京上奏一本,令韦岑与林如晦同他一道,一人认领一条河,当起了总河长。

    这三位亦不耻下问,不仅向顾影朝讨了江淮地图,还亲自分赴三地,召集沿岸里老修定完善。有理论、有经验,又有实践,一年后三人分别向神宗提交了数以万字的水治调研报告,与详尽的专项治理方案。

    方案细致到,哪个河弯要裁,哪个水库可蓄,哪处应加固堤坝,哪处应凿河入海,都一一标注清楚。

    此后几十年,每年朝廷稳定发行专项国债,分段而治。

    聚沙成塔,终于以人力之无穷,实现江河无患、风调雨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