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40-160(第2/27页)

道,“父亲,这不一样,这个从八品之位,是向和凭本事通过层层考核得来的,旁人谁也不会小看,而且您别看这个位置品阶低,它很锻炼人,学习的机会也多,很适合向和。”

    常明仁在大理寺,与刑部属同一个系统,当然清楚内部职位的情况,就算是他想以权谋私,都未必能如愿将儿子给塞进去。

    宫中没有避讳他的身份,愿意参考他儿子的个人特长和意愿,将其安排到刑部培养的决定,让常明仁颇为感动。

    常会成却不耐烦听这些,愤愤不平的大声斥责道。

    “怎么适合了?咱们向和是有名的少年天才,即便是走科举,也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他,走荫恩,有他姑母在,说不定能谋个五品的位置,你这个当父亲的偏要耽误他,先是坚持让他去参加那什么大招募,现在又坚持让他去当个从八品的小官,你是在误他!”

    常向和拉住想要辩驳的父亲,目光坚定的看着他的祖父道。

    “祖父,去刑部赴任,是孙儿自己的决定,不是父亲坚持的,孙儿非常珍惜这个官位和机会,比起祖父希望孙儿去的翰林院或礼部,孙儿更喜欢刑部,接受三个月的培训后,孙儿更确认了这点,而且娘娘也说,孙儿在刑名之学方面,很有天赋。”

    听到这话,不仅常明仁双眼一亮,本来暴跳如雷的常会成也冷静了下来,通过他儿子的经历,他很清楚能得这位皇后娘娘的赞赏,会有多大的好处。

    “娘*娘真的这么说了?通过复试,进入面试的人那么多,娘娘会记得你是谁?”

    常向和坦诚而又难掩自豪的回道,“祖父放心,孙儿绝无虚言,娘娘的记性很好,她应该是曾亲自关注过我们所有人的情况,在面试时的提问,都是根据我们各自的特长来的。”

    看来皇后远比他们所以为的还要更重视大招募啊!

    常会成和常明仁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一点,不过常会成还是冷着脸。

    “即便如此,她也只是给了你一个从八品的位置,连八品都没给,那崔相之子,只是一个秀才,却能拿到八品,你有什么可骄傲的?”

    说完,他又不满的低声抱怨道,“依老夫看,这所谓公平的背后,未必没有人情考量,却不给我们常家面子。”

    常明仁这才明白他父亲真正的心结所在,不由得苦笑。

    “父亲万不可这般揣测娘娘,大招募更注重参选者在实务方面的能力,乃是大家早就心知肚明的共识,崔相之子虽在科举方面天分有限,但他早在家中负责管理庶务,是有名的精明能干,向和在这方面明显要略逊一筹,能得从八品之位,已属难得。”

    常会成也不得不承认,他儿子说得是事实,可他还是感到有些不甘心。

    “你也知道,那崔相之子是因读书天分不好,才会选择弃科举而参加大招募,咱们向和明明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只要他能在三年后考中,怎么着也是个七品起步,想去刑部也不难,你们父子,这不是……自误吗?”

    说完,常会成甩袖而去,知道这是对方最终妥协的反应,常明仁松了口气,看向自己的儿子道。

    “你祖父的考虑不无道理,只是他没看清当前的形势,娘娘已经不止一次的透露出想让会读书的人,专门去做学问的态度,甚至还曾一度提出,要给读书人单列一系官阶,你知道这其中的深意吗?”

    【作者有话说】

    142

    第142章

    本事

    常向和打小接受的是他父亲的言传身教,绝对堪称是精英教育,所以他能领会到这其中的深意,却对此感到很震惊。

    “爹的意思是说,娘娘不喜那些读可是娘娘还特意为大招募安排了三个月的培训啊。”

    常明仁肃然回道,“不要糊乱揣测,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连你祖父在内的这些人,都受前朝遗风影响太重,认为读书科举才是最正统的入仕之道,可是他们都没想过,那样的前朝已经亡了!”

    新朝的掌权人不想让大安重蹈覆辙,势必要做出调整,前些年新朝初立,当务之急是求稳,为安抚人心,同时也为拉拢那些中坚势力阶层,只能尽量循前朝旧制。

    旧制能让新朝尽快摆脱多年乱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百姓已经熟悉和接受了的规则秩序,可是谁也无法否认,前朝的灭亡与当时实施的政策与环境存在直接关系。

    常向和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儿子明白了,宫中的意思,是大安不需要只会一心读圣贤书写文章的官员,而是需要会读书识字,且愿意钻研实务,最好在某些方面比较擅长的官。”

    常明仁欣慰的点头,正待开口,就听到常向和接着道。

    “儿子觉得娘娘的提议甚好,那样一来,心无杂念,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可以专心做学问,像儿子这种,只是将读书视作入仕途径的人,也不必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研读那些经书上,也算是各取所需要。”

    常明仁愣了一下才开口道,“话……也不是这么说的吧?”

    常向和却道,“父亲说祖父受前朝遗风影响过重,依儿子看,父亲可能也在不经意中,受了不小的影响,您可以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当年苦苦研读的那些经文典籍和释意,有多少能用得上?”

    听到儿子的反问,常明仁下意识回想了一下,然后不得不承认,确实没什么能用得上的,他若遵循书中所倡导的圣人之道,讲什么仁善宽和,他这个大理寺少卿的工作就没法干了。

    “不管怎样,书还是要读的,娘娘也说过,人一定要多读史,读史能使人知兴替明得失。”

    “父亲放心,儿子等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必修的就是炎黄史和大安法令。”

    常明仁笑着颔首道,“如此甚好,你进了刑部,也算是子承父业,一定要奉公守法,可不能落得个知法犯法的恶名。”

    常家算是大安立朝的受益者,从身份上讲,本该属于功臣派系的,只是随着常明仁正式上位,在族中话语权得到加强,已借兵部大案和平国府的谋逆案,与功臣派系做了切割。

    早年常家还曾因为外戚的身份,获得不少势力归附,不过随着皇后临朝,太子的地位变得无比稳固,那些冲着五皇子归附过来的势力,都已悄无声息的主动消失。

    借此彻底认识当外戚的巨大弊端后,常明仁对此乐见其成,他父亲倒是为此感到气恨难平。

    毕竟在常贵妃还是宠妃,五皇子也是最受宠的皇子的那几年里,常家当年为笼络人心,也曾给出过一些很具价值的资源。

    如今常明仁只想带领家族,踏实本分的做事,再尽量抓住上面的风向,让儿子的仕途走得更顺些,前途更广些。

    毕竟从目前的形势看,大安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他儿子也算是正赶上了好时机。

    朝廷现在发展得越来越稳定,宫中有钱,银庄的信誉越来越好,从而在民间越发得到百姓们的认可,吸纳了大量民间存款,使得朝廷用钱也变得方便了许多。

    地方税银、官吏和驻军的饷银和经费,都能通过各地的银庄及时存取,不用再像从前那般进行繁琐的调运,极大的减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损耗的同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