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青竹》 150-160(第11/21页)



    然后他又看到了一本印着?“四海书院”的典籍批本。

    还是市面上不常见的,宝峰各个书铺绝对没有的版本。

    “……”

    不是开蒙的书院吗?

    谁开蒙看这个啊?

    这是考秀才、举人乃至进京考进士才看的书吧?!

    他没忍住拿起来翻了翻,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无?良书商搞诈骗,真是四海书院的批本。

    四海书院虽然每年都会刊印不少书,但印过的一般都不会再印,成套的批注有时候可能得收集个四五年才能收全,没想到他们这新开的小小书院,竟然有四海书院成套的典籍批注,最早的一本还是八年前印的。

    “这是,这都是从?何处得来的?”

    沈青越和姜竹都不知道这些书有多难买,更不知道张叔阳、马五大老远的捎过来,没好意思随便?买些满大街都是,大虞哪儿都能买到的书,给他们挑的几?乎都是只?有海康本地才能找到的和确实经典的版本。

    四海书院没有蒙学班,反倒是给他们带的开蒙用书,没有一本是四海书院出的。

    不过这些他们买的也是海康最出名、最经典的几?个版本。

    江修文和赵先生写底稿时候,还参考了一部分?。

    除了张叔阳、马五捐赠的,书架上还有孙毅成送来的医书,姜竹年前买来自己看的几?本书。

    江修文也捐了一些他用过的书。

    赵先生辛辛苦苦背来那箱子书一半也放在这儿。

    姜竹解释了书的来源和数目,给核查的文吏又给听懵了,竟然还有医术和衢国的书?

    他翻了翻,好家伙,还是抄的古本!

    虽然不能确定保不保真,但只?靠四海书院批注本撑门面,他们这小书院已经比县内所有教授蒙学的书院藏书质量高?了。

    他没忍住抄录了书目。

    一般而言是不用抄书目的,不过他们这儿的书确实比较少见,还是抄一下稳妥些。

    文吏给他们解释:“县内各书院间是能相互借阅书籍的,回头我将其他书院的藏书书目也送你们一份,读书之事,县令大人提倡各家能开诚布公,多多交流,既是为大虞而读书,不该分?那么?多你你我我。”

    沈青越马上想起了前两天在县城和那几?个官差吃饭时听到的案子和段子——

    两家书院为了抢学生,大打出手,被县令责骂有辱斯文,把带头打架的都扔进牢房清醒了几?天。

    沈青越默默憋笑,一本正经:“确实如此,我们随时欢迎其他书院来交流,借阅、誊抄,都没问题。”

    姜竹:“嗯。”

    文吏听他们这么?说,好感又提升了一些。

    心道县里那几?个老学究还不如人家年轻人有觉悟。

    他们若真有本事,多教出几?个举人、进士也算啊!

    自己教不出来,上次应举一个举人没考中,让他们宝峰县在整个镇南郡都闹得好大的没脸面。

    大人让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教学授课,一个个还摆架子,让他们互相借阅书,一个个也不愿意。

    这个是珍藏,那个是祖传,藏那么?宝贝也不见得会给自家学生看。

    沽名钓誉。

    要他说,教成那样好意思收人家那么?高?束脩吗?

    还不如这村里的小书院呢。

    从?衢国逃难背过来的书,不也放在书院供学生们看了吗?

    他哪知道这藏书室,基本等同赵先生的书房,学生里除了江修文、家旺、姜松几?个,根本就?没人来,来了也是看《长腿鸟》,常翻那本书皮都快翻掉了,昨天沈青越嫌破,给拿走?了。

    不明真相的文吏最后到另外一间讲堂外听课,那边课还没结束,他们也没进去,只?外面听了一会儿赵先生讲课。

    他愈加觉得这书院不错,人家这先生讲课也不比县里那两家大书院差啊!

    要不是路太远,他都想把他儿子送来念了。

    起码清净。

    中午里正设席邀请,他也没拒绝。

    姜树油嘴滑舌,喜欢溜须拍马,没想到他们村子倒是挺朴实的。

    饭前他又在村中转了转,还下田去看了看收成,对姜家村印象十分?不错。

    一顿饭的工夫,也算熟悉起来,他颇有些推心置腹地建议他们还是要多请几?个好点?儿的先生,别?只?教蒙学。

    这么?好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就?教村里的小娃娃识字,还不收束脩,这不是纯亏吗?

    他已经知道了姜竹家有座山,但有座山也盖不起他们规划的那种书院啊。

    沈青越:“我们也想来着?,刚刚新聘任了一名先生,等书院办好,就?能让先生落籍了。”

    文吏:“也是从?难民里找的?”

    沈青越:“对。”

    文吏:“倒是个好办法。”

    先前他们也给县城的几?家书院推荐过人,只?是衢国的功名在大虞是不认的,得重考一遍,不能拿来公开说书院新聘了几?位举人,几?位秀才。

    等他们考完,起码得三?年。

    不缺先生的书院就?不太愿意用衢国人,除非对方?愿意以书院学生的名义再在大虞考一次。

    而很多衢国读书人其实也不太愿意在大虞重新科考。

    忠君报国,他们国难之下逃到大虞是求生。

    但若是在大虞重考功名,那报效哪家皇帝?

    如果?将来大虞要打衢国,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可让这些人去种地耕田干苦力,又是浪费人才,官府虽在想法安置他们,但又不好出面担保什么?。

    毕竟人心隔肚皮,就?连推举他们去科举,其实他们这些地方?官也担着?很大的风险呢。

    万一将来两国兵戎相见,这些衢国来的难民中很可能就?会混有奸细。

    他们县衙是缺读书识字的文吏的,可他们也不敢直接从?难民里招人。

    青竹书院倒是个安置人的好选择。

    只?是……

    太小了。

    要是个大书院还好,姜竹和沈青越也不怎么?介意用难民,双方?一拍即合。

    偏偏人家只?有蒙学,那才能用几?个人呀?

    再说他们书院这个位置吧,想要像城内的书院一样招学生,也确实不太好办。

    文吏没多说什么?,只?勉励了他们一番,答应一定会尽快帮他们办完,又和姜树一起回去了。

    回到县衙,他将姜家村和青竹书院的见闻一并汇报给县令,县令听得也觉得有趣,“你觉得他们的书院不错?”

    文吏叹气:“可惜位置太偏僻了。”

    县令点?头,继续看文吏抄回来的书目,让这些书待在一个山村书院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