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90-100(第5/20页)
指望工坊那边的进度不掉链子。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了结的事情。”
既然贸易上被狠狠卡了脖子,那就只有自力更生、自主生产。但问题在于技术总有其发展规律,就算有后世的知识强力催化,也不可能指望一群公元前的工匠能在几个月时间里精通化学精通工艺,打通从零开始的全产业链——实际上,上林苑的匠人们能够按照说明搞搞组装式的来料加工,将穆祺从现代采购来的化学物质安全处理而不整出大的乱子,那都已经是心灵手巧、能力大大超出预料了;至于强行上马,搞什么跃进一样的技术升级,那弄不好就是穆人一炬,可怜焦土;长安天子的屁股都得飞到天上去。
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要指望上林工坊拿出什么惊天大杀器,估计是有点缘木求鱼了。穆祺顿了一顿,不能不承认自己的无奈:
“到了现在,暴力破局的办法实在已经不多,不知陛下……”
是的,如今军事上的办法已经穷尽,又一时没有使用高科技降维打击的余裕,所以思来想去,就只有诉诸于某些阴暗的、恶毒的、不可告人的计谋——当年长平相持时,秦国不就是巧妙用间,挑拨赵国临阵换将,才最终解决了问题么?
当然啦,要论这样阴暗而恶毒的权谋,那在场谁又能胜过皇帝陛下呢?所以穆祺转过头去,投来了殷殷的目光
穆祺既然已经承认无奈,老登倒也没有强人所难的爱好。只不过穆祺好容易服软,老登当然也要稍稍矜持一番,表示一下自己的风度与能耐,以此满足某种微妙的情绪。所以他淡淡一笑,从容起身:
“暴力破局的法子当然痛快;但如果实在不好动用,那也不能干巴巴束手无策,总有其他迂回婉转的套路,可供一试……也罢,看来我还是得稍稍用一点心思。”
虽然说是“用点心思”,但其实执行起来也相当之简单粗暴。在两军相持数十日后,渭水前线开始逐渐流传起谣言,传闻此起彼伏,都说魏军重兵屯驻畏葸不前,多日以来战局毫无进展,多半是因为主将司马氏心怀不轨,企图把持兵权扶持亲信,有意在战争维持外重内轻、干戈倒持的局面;以此——以此“图谋大事”,效法前人之旧智。
至于是什么样的“前人旧智”嘛。那显然也是一目了然。那些漫天飞舞的传闻一点也不遮掩,有鼻子有眼的给司马侍中上了不少劲爆段子;什么“鹰视狼顾”、什么“司马懿必预汝家事”、什么当年魏武帝曹操梦见三马同槽,那匹“马”指的恰恰就是司马,可见此人雄心勃勃,天意早有预兆;段子还引经据典,郑重指出:当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入朝为官;司马懿以“风痹”为由推辞,说他身体僵硬疼痛,已经不便举动,直到痊愈后才应召入朝;但如果仔细算来,那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不刚好就是在他“风痹”的时候生下来的吗?
您老都已经全身风痹,举动不能了,这儿子又是怎么生的?风痹发作时全身关节痛得像刀割,您老一边忍痛一边造人,这兴致是不是也太好了些?
又尖酸,又刻毒,又涉及大人物隐私,隐约中还有点淫秽的意思。这样的段子,当然是随风流布,口口相传,迅速就炒出了惊天的热度;即使魏军全力弹压,也拦不住这些谣言无孔不入,随春风而散播至渭水上下——再说了,段子中的某些内容确实是证据确凿(比如司马侍中长子的出生时间),无可辩驳,不能不令知情者——尤其是军中的知情者升起莫大的猜疑。
事情走到这一步,司马侍中也必须得回应了。当然,他还是表示得很淡定、很从容,一面下令释放因为搜捕谣言而被无辜波及的士卒平民,一面公开安抚亲近心腹,表示谣言止于智者,自己风光霁月,自然无愧于心。而且——
“葛氏情急之下,居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可见其技穷无路,快要支持不住了。”他镇定自若,对着众人抚掌而笑:“强敌走投无路,我军胜利在望;诸公不应该为我愤怒,而应该为我欢喜才是啊!”
一语中的,立刻就逆转了魏军上层的心情。没错,长时间一动不动蹲王八,不但蜀军焦躁难安、情绪不稳,魏军将领的心情也相当之糟糕,只是在强压下勉强忍耐而已;如今眼见敌方露出急迫不安的破绽,这场战争似乎结束有望,那当然如释重负,欢喜无限。谣言所激发的种种诡秘猜想,至此亦消弭无踪——
靠腚力硬生生腚出来的胜利当然有些丢脸;但只要最终能磨走诸葛氏,丢脸又算什么?
轻描淡写安抚住了上层的情绪,将谣言影响消于乌有;司马懿又给洛阳寄了一封信。没办法,蜀军传来的段子颇为恶毒,不少似乎在影射他本人的不臣之心,甚至刨根究底地翻出了早年的往事;哪怕为了打消少帝的疑虑,他也不能不稍作姿态,在书信中恭敬请罪,表示出惶恐不胜、战战兢兢的态度——当然啦,少帝肯定不会相信这个态度,司马懿也不指望少帝相信这个态度;但君臣之间一唱一和,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嘛。
遇到这样特殊的情况,曹魏的办事效率同样可以很快。司马氏谦逊请辞的书信送到洛阳皇宫之后,少帝曹睿立刻挥毫泼墨,亲笔写了一封密信安慰老臣,并派使者带上丰厚的赏赐犒劳,送至前线,一定要在天下人面前彰显君臣相得的殷殷情谊,将蜀军的挑拨离间消弭于无形之中。
既然是要在天下人面前彰显情谊,那这赏赐的流程就不能走得太迅速;使者带着一大车的礼物招摇过市,过一站就得停一站歇息,每到重要关隘之处,还得召集当地的官吏长者,宣扬皇帝之于司马侍中的莫大信任,尽力消除谣言可能有的影响。而这样慢慢吞吞、斯斯文文、大张旗鼓的行进方式,当然就给某些手脚提供了空间。
自京城出发的第五日,使者奔波多处,精力疲惫已极,安顿好赐物后倒头就睡,不多时呼噜连天,人事不醒。到了丑时一刻,一架小小的无人机自天窗中飞入,无声无息地降落高度,抛下一根附有强力胶质的锁链,恰恰搭在了被安放使者床头的锦盒上。
——那里面装的,恰恰是少帝亲笔的谕旨。
没错,从宣扬谣言的一开始,皇帝陛下就非常清楚,这种造谣手段是一点用也没有的。
归根到底,曹魏的皇帝和大臣都不是什么蠢得挂相的npc、攘外必先外内的绝世类人;他们有脑子、有经验、同样也会看史书。只要能吸取长平之战的教训,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那无论谣言多么悦耳多听,都决计不能左右此次战局。所谓疏不间亲,只要曹魏的皇帝信任前线的大将——或者至少表面上信任前线的大将,那再多谣言也要不攻自破。
不过,即使明知结果,刘先生依然选择了花费精力散播谣言;因为他本身的目的也并不是要动摇什么莫须有的信任——既然谣言已经浮动人心,那前线的大将就总得向天子陈奏;只要洛阳的小皇帝一封密信寄到,他们动手脚的机会就有了。
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已经通过无人机窃取到了洛阳皇宫中少帝练字的“御笔”,扫描后输入ai学习笔锋,再以高精度的机械臂反复试验,已经可以将少帝的笔迹学个惟妙惟肖、人力难辨;用这样的技术来篡改一封书信,足可以假乱真。这样的以假乱真,就是刘先生最大的成算。
……所以,在接到无人机送来的快递后,刘先生从锦盒中抽出那封帛书,只借着灯光看了一回,便随手放在一边。
“工具都已经备齐了吧?”
“……备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