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40-50(第12/27页)

松的花朵。

    【棉花的重要性相信不用up主多说,如果没有棉花,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会没有衣服穿,更是很难度过寒冷的冬天。它是纺织业中最重要的一种作物。】

    洁白的蓬松的棉花在农民们的巧手中被采摘下来,送进了纺织工厂的车间。

    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成为了各式各样的棉布。

    有柔软顺滑的,也有扎实坚韧的,有白色的,还有各种彩色的……

    而这些棉布到了另外的车间,又在缝纫工人们和机械的处理下变成了一件件样式不同的男女服饰。

    有的衣服里面甚至直接塞进了棉花,变成了棉衣。另外的棉花则被送进了被褥厂。

    它们被拆成棉团,然后铺在了宽大的桌子上,有工人拿着长长的像是弓一样的工具对它们进行处理,像是弹琴一样。

    原本松软的棉花在这些长弓下变得似乎更有秩序起来,紧密的排列在了一块。

    缝上褥面,就是一套在大冬天让人舒适得不想起床的棉被。

    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棉花,只是它们生长在西南边疆和海南等地。中原地区是少有的。

    所以在元以前的大部分的老百姓是没有见过棉花这样的植物的。怎么能有一种植物看上去就能那么暖和呢?

    有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在看到生长在地里的棉朵时就眼睛一亮:“如果这东西能够填充到衣服里或者是被褥里就好了。

    她家贫,没什么余钱,填充在被子里的是

    晒干的茅草和一些芦花柳絮。遇到寒冷天气的时候,简直觉得处处漏风。她知道城里的有钱人家,用的是一种丝绵和蚕丝,甚至动物皮毛。

    她刚说完,仙画里就出现了做棉袄和棉被的情形。

    “真是个好东西啊。”女人感叹,眼里流露出渴望。

    “棉花当然是个好东西。”金陵皇宫里,朱元璋嘟嚷一声。

    不然他能特意下令让全大明的百姓都种棉花吗?每户人家若有五到十亩的田地,就需要拿出半亩来种棉花,若地更多,则要种更多的棉花。

    就是为了让百姓们不再受他当年寒冬里瑟瑟发抖只能埋在草堆里的苦。北宋。

    赵匡胤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着的叠布衣裳,笑了起来:“这可不巧了吗?”

    他身上的衣服就来自于崖州上贡的叠布,用吉贝,也就是仙画所说的棉花制成,比丝绸粗糙但并不扎手,而且保暖性要更好。只是崖州白叠布的出产不多,似乎很少能在民间见到。

    赵匡胤陷入沉思,要不要跟着后世的脚步,在民间大力推广棉花?再往上到唐朝。

    李世民看着宫人从御花园里剪下来的棉花,再示意其传给众老臣们观看。

    原来棉花就是吉贝。高昌那边的确是用吉贝……棉花来织布,织出来的细線柔软非常。

    但这细蝶只作为贡品,民间是很少见的。而且彩色极少,白色居多,因此也被称之为白叠布,完全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花样。

    李世民略有惭愧:这棉花朕是知道的,在御花园中久有栽种,只是从未想过要向民间推广。

    司农寺卿李玮立刻弯腰道:“陛下若如此说,臣等亦有罪。”

    这可是他们的管辖范围。

    于是,殿中又上演了贞观朝常见的君臣相惜之景,最后李世民对李玮和众臣道:“朕有意在司农寺中设一农学院,众卿以为如何?

    司农寺主管农桑一事,将农学院设在这里也不是设在太学,就说明陛下有意先将此与传统的读书育人一事隔开。

    是为了减少异见攻击还是以后就各部专职其事?比如工部也可以设个工学院……众臣们心思翻飞,却不约而同的躬身:“臣附议。”李世民欣慰的点头。

    还是仙画的威力大,只

    要不是忽然一下子迈出特别大的步子,一般没人反对。而秦汉。

    始皇帝嬴政和汉武帝刘彻还在各自拉着武将们商议,咱们是不是得早点把南边给打下来?顺便再

    往南一点点。

    这海南还真是宝地呀!

    【漂亮国人之前攻击我们就选择从棉花入手,因为他们特别知道棉花的重要性,他们当年国内的南北战争,本质是为了解放黑奴吗?不是,别听他们往自己脸上贴金,那只是顺带的产物,本质就是为了棉花。当时美国北部是以工业为主,南部都是种棉花的大庄园。林肯认为要以发展工业为主,要提高关税,贴补工业,那南方的大庄园主们就不乐意了,你要提高关税,那势必别的国家也会提高关税,那我们的棉花出口还咋搞?你这是要牺牲我们的利益啊!于是,他们就要求要独立,于是,南北战争就开始了,最终以掌握了工业和军事力量的北方获胜。】

    【由此可见,棉花的经济利益有多大,可以直接挑起人类战争。】

    【棉花由南北朝时期从印度传入到华夏,因为喜强光,一开始只是在新疆和西南边疆等地大量种植,到了元代的时候,棉花才推广到了江南地区。】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松江那时候的棉纺织业冠绝天下。】①

    在阳光下,洁白的棉花连成片。

    无数的农人在紧张的采摘棉花,而穿着长衫的商人就在田埂旁等着看刚被摘下的棉花,着急立刻运走。

    长势好的棉花田边甚至围了好几个商人,形成了哄抢之势。

    松江城中,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随便在路边推开一户人家的门,就能看到家中的女性正在纺着棉纱。从六七十岁的老妪到六七岁的小丫头,没有一个人闲着。

    明朝徐光启在京城看着仙画,心思却飞到了自己的松江老家。松江的棉布闻名天下。

    若是现在自己此刻在松江,晚上都还能听到周边四邻隐约传来的机杼声,尤其是收棉的季节,都得趁夜纺布。

    这也是松江一带百姓富庶的原因。

    不过,他想起家乡传颂的一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松江能有今日之成就,都得感谢一位老妪。像是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仙画也同时提到——【提

    到棉花,提到纺织,有一位不能不提到的人,那就是黄道婆。】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的松江人,从小因为家贫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被人欺压还经常被人毒打,日子过得非常的苦。她也是一位很有觉醒和抗争意识的女性,日子一久,她觉得没法过了,就偷偷的逃了,最后来到了海南。刚刚up主也说了,棉花当时就是在海南有大范围的种植,所以那边的纺织技术也更先进。在海南,黄道婆就居住在黎族和临高人周围,学习了他们用棉花织布的技巧。】

    3

    大概只有十几岁的小丫头,一身都是伤,脸上更是青红交加。她悄悄的推开门,见四处都无人,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

    一开始为了动静小,步子还比较缓慢,但到了后面,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像是黑夜中的飞鸟,粗布还带着补丁的裙摆又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