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薛家长子: 24、第 2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红楼]薛家长子》 24、第 24 章(第3/4页)

很容易为人诟病,就算他们不觉得宝钗有问题,却也不得不多替她考虑几分。与其叫旁人议论,不如推说形势所迫,还能给宝钗立个大义人设。

    且这也不是假的,在薛虯回来之前,宝钗的确是这么想的。

    “好孩子。”果然冯氏听了这话,对宝钗极为怜惜,拉着她的手又拍了拍,沉吟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dc也不失为宝钗的一个机会,我瞧她人品相貌都是顶尖,未必没有中选的机会,改日我回娘家问一问。”

    冯氏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官居正二品,她说回家问问,便是要看能不能替宝钗疏通的意思。

    薛母脸颊发红:“怎好劳烦亲家伯父?”

    冯氏便笑:“这么大岁数了,脸皮还和小时候一样薄,动不动就脸红。”

    话虽这么说,心中也不无感慨,嫁人多年还能保持少女心性,说明被保护得非常好,若妹夫没有英年早逝,这妹妹过得合该是神仙日子。

    可惜了。

    薛虯看着这一幕,也不由暗暗称奇。薛母与冯氏关系好他知道,只是不明白二人如此亲密,为何原著里薛家却没有住到王家,反而住到不算亲近的贾家去呢?

    却不知原著中随着薛母出嫁,冯氏也随着王子腾迁居京城,山高水远,通信不便,二人便渐渐疏远了。这世因为薛虯身体缘故,冯氏时时来信询问,也帮着花了不少心思,姑嫂二人才没有断了联系。

    不等他深思,冯氏又将目光落到他身上,上下打量一回,眼中便露出赞叹之色:“这便是虯儿吧。”

    薛虯也跪下请安:“外甥薛虯见过舅母。”

    “快别多礼!”冯氏亲自扶他起来,笑道,“果然是少年才俊,比我家那个孽障强多了。如今身子也好了,可还难受不曾?”

    “不曾,到家这几月再没发过病,便是一点小病痛也没有,瞧着比一般人还强些。”薛母满脸都是笑,儿子身体好转,可比什么都叫她高兴。

    冯氏眼睛微微张大:“如此说来,那道观真有奇效?”

    其他人也十分好奇。

    薛母也不知道薛虯到底怎么好的,不好说到底是不是道观的作用,只道:“同样的药方,那观主制出来的药丸便比旁人的好,总归有些独到之处吧?”

    这倒也是,道观多在山上,许是水土格外养人的缘故。

    冯氏不再深问,又看向薛蟠。

    薛蟠也规规矩矩请了个安,然后仰着头眼巴巴看冯氏,等待她的夸奖。

    冯氏:“……”

    她可疑地沉默了,顿了一下才道:“蟠哥儿长得真高,瞧着也健壮,你是怎么养孩子的,个个都这么好?”

    薛蟠顿时乐开了花。

    薛虯与薛蟠不好在后院久待,与长辈见过礼便告退出去,由丫鬟领着去外院找王仁和王义,二人也已经在设宴等待了。

    是的,王仁也住在王子腾府上,王义今日在家是因为书院休沐,王仁却是无所事事。

    王义长相白净斯文,是个沉稳内敛的少年,因为比薛虯和薛蟠大了几岁,对他们非常照顾。

    王仁略有些瘦,眼下带着青黑之色,一瞧便知是沉迷酒色之故,人有些过分的活泛。

    陌生的兄弟几人相见,却并不觉得尴尬,世家子弟嘛,与陌生人交往是必修功课,几句话就熟络起来。

    席间王仁提议玩游戏,众人便开始行酒令。

    本来想玩划拳或者骰子的王仁:“……”

    行酒令是一种酒桌助兴游戏,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对诗、联语或猜谜等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2。也有简单的行令方式,譬如猜拳,多用于不大读书的平民百姓。

    他们行酒令自然要对诗。

    薛虯是不怕的,他虽然不考功名,但该读的书一点没少,不敢说多有才华,做出几首看得过眼的诗不成问题。王义同样不惧,读书人哪能没有一点诗才,科举考试也要写诗呢!

    王仁就比较尴尬了,他不爱念书,也没什么急智,实在不喜欢这样的场合。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还有个人跟他做伴。

    王仁在桌下扯扯薛蟠的衣袖,小声道:“让他们俩玩这个,咱们玩别的去吧?”

    薛蟠疑惑:“为什么?”

    王仁:“……”

    王仁:这还用问?

    他无语道:“咱们俩又不会对诗,看他们玩多无趣,不如玩点有意思的。”

    他可是听说了,姑母家的这个表弟不学无术,大字只认识一箩筐,书也没读过几本,镇日里招猫逗狗、惹是生非,可能比他还不如,他都不喜欢这样的场合,难道薛蟠能喜欢?

    薛蟠只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同情:“你连这都不会?”

    薛蟠:我以为我已经够菜了,没想到有人比我还菜!

    顿时就骄傲了呢!

    挺胸.jpg

    王仁:“?”

    王仁:“???”

    他看薛蟠的眼神顿时变了,一脸“你吹牛都不打草稿吗”?这下他也不急着走了,倒要看看薛蟠能做出什么好诗来。

    事实证明薛蟠不是吹牛,轮到他的时候,他是真的做了一首诗出来,虽然十分稚嫩,听起来有点像打油诗,但的确是一首对仗整齐、韵律和谐的诗无疑。

    王仁:“???”

    不是,早知道江南文风昌盛,但已经昌盛到这个地步了吗?一个传说中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都能对诗,那对不出诗的他算什么?

    就连王义也陷入沉思,觉得自己之前太过自大了,以为在松山书院名列前茅就已经很好,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江南才子多如牛毛,他还要更谦逊、更努力一些才行。

    ——这是一个美妙的误会。

    薛蟠之所以表现这么好,纯粹是薛虯压着他读了好几个月的书,进京的后半程还逼着他背了许多诗词的缘故。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背了那么多东西,即便只是囫囵吞枣,也足够他做出一首诗了。

    而王仁和王义对薛蟠的认识还在数月之前,于是认知便有了偏差,也有了这次误会。

    此后王义收起那一点点懈怠之心,沉下心来钻研学问,勤奋程度令人咋舌,原本就很好的学业更是突飞猛进,卷得同窗晕头转向,实在想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大动力,明明已经在书院数一数二,还能保持这么高强度的努力。

    每每问起王义,他也只是叹息一声:“你们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还差得远呢!”

    众人:??

    松山书院已经是京都名列前茅的书院,放眼整个大庆也属上游,哪里就差得远了?

    不过努力还是有用的,王义不到三十就考中进士,可以称一句年轻有为。他的同科不乏江南才子,后来也曾去江南任职,接触多了才知道,江南士子学问是好,却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夸张,信中与薛虯说起此事,才知当初乃误会一场,也只余哭笑不能了。

    此时王义尚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