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1110-1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1110-1120(第12/15页)

什么了?诸如此类的。

    但是这个金镇不是,他很啰嗦,将密折当私密信件在投递。

    在密折上,他说,他父亲在山里种植药材,收药材也是个极其繁琐的活计,他就曾想过,若是能叫父亲省力些便好了。

    皇上:“……”这是个极其孝顺的人。

    他又说,中秀才以前,曾一度认为杂学才是有用的,读些四书五经甚迂。可后来渐渐懂了,先有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才能称之为人。为人后,需得办事,而杂学才能助人从高处落到实处,教人怎么去务实。

    皇上:“……”这些东西实不必告知朕!天知道朕是怎么忍了这些碎碎念。还心想着,这是不会用密折,回头别搭理,他自己就悟了。

    然而人家没有,人家几乎一旬一个密折,上一个密折还在念叨:实乃无奈之举!河防紧要,徭役抽调了壮年劳力,臣心急如焚。知府大人有令,需得尽心;同僚初任事,怎好拆台争执?

    看到这里,皇上就觉得,这个知府是谁呀,这人很不好!这般安排看似合理,其实并非如此。此人不是在做事,他是在做官。

    两个属下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有冲突,他站在高处看着,存的是什么心?

    这个人能任地方,若是放在朝堂上,必乃党争急先锋。

    还有这个同知,办事没有轻重缓急。粮食不抢收,必然有损耗,这是十成十可以肯定的事!但水患乃是概率问题。

    为什么不能抽调小部分,先检修要紧河段呢?

    这个金镇,还顾念同僚,不肯拆对方的台,殊不知这个同僚在拆他的台。

    把密信放到边上,再看递上来的折子——贾雨村!

    这就是那个很不好的知府呀?这折子再读,就觉得这个臣子心眼不好,夸奖里暗含的意思不就是要将这能吏踢走吗?

    岂有此理!

    皇上也写了一封信,觉得这个金镇需要手把手的教一教。

    赋税收上来了,四爷收到了密折,这还是第一次。

    桐桐都觉得纳罕:“这是要叫你办什么事?”

    四爷只笑,将密折打开,看完之后递给桐桐,坐在摇椅上晃荡二郎腿去了。

    桐桐接过来一看,这位皇帝在密折给四爷说,不光要埋头做事,还要抬头看路的道理。虽然言辞不多,但是他回复了。

    她:“……”只能问:“今儿又得上密折?”

    嗯呢!

    四爷摇晃够了,然后坐到书案后,写他的密折去了。在折子上说,别人抬头看路,那是总怕上面的人看不见他们。但臣知道您在,所以,埋头做事就好了。

    言下之意,您指哪,我走哪。您给看着路呢,有什么不放心的,乖乖听话就好了。

    对于那位同僚,他很厚道,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说这是人之常情,怕干了很多,但上面的人看不见。

    然后还跟皇上分享,说谁谁谁请他去喝了什么酒,那酒口味如何,做的什么船,吃的什么菜,又很遗憾,不知道陛下南巡的时候有没有尝过。

    桐桐在边上看着,然后就:“……”请你吃喝的人得谢谢你,把他们的家底全叫你给露了!

    第1119章 红宇琼楼(61)三更

    这一年,直到秋收后,都是风平浪静。

    今年也还算是风调雨顺,姑苏一地,粮食大收,赋税钱谷交齐,对于四爷而言,这一年中最重要的差事就算是完成了。

    过了中秋,天渐冷,桐桐在院子里摇桂花,收起来做糕点之用。

    银翘问说:“郡主,有鲜甜的藕儿,才挖出来了……”

    “这个好!”桐桐叫人:“送一车来,做藕粉。”

    藕洗干净后,白白胖胖的,她又想吃莲藕糕,需得蒸糯米,想了想又喊人:“把家里送来的枣泡上……”

    将枣核去掉,塞上糯米,蒸出来淋上桂花糖,也是一道美味。

    后衙里都是她欢快的声音,前衙此刻却气氛凝重。平安州连着三年遭遇旱灾,有流民闹事,朝廷征调粮草,以备应急之用。

    四爷将征调令放在一边:小户百姓哪有余粮?小地主之家,尚且也只是温饱,需得勤俭非常才能供养一个读书郎。

    真正的巨富乃是士绅大官,宰了上一两个,抄了家就足够办大事了。

    而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呀!

    这次,他没给皇上上密折,而是给四王写信。在信中他也只谈日常,诸如与郡主出去玩耍,看到小童在水渠边挖小沟引水。大河磅礴,小渠小沟便满满当当;大河干涸,小渠小河自然就干了。倒是许多深水沟还是有水,鱼虾全在其中,往往守住这样的水沟,便能有大收获。

    信写完了,可这封信还没寄出去,就听到消息,有钦差下江南,亲自督办粮草。

    贾雨村说四爷:“金通判,此次钦差为四王。粮草之事,迫在眉睫!此事若耽搁,必为重罪。”

    是啊!事有轻重缓急。

    他回去之后,将之前写的信焚了,又重新写了一封:朝廷没钱,百姓有粮但不能无偿征收,或者打着将来抵税的名号先征调,这不可行。

    如此做,就怕平安州的事还没落下,江南又得起乱子。

    四王接到信的时候沉吟了一瞬,焉能不知这个道理,只是从哪变出这些银子来。

    户部的账目不敢细看,竟是外债极多。有些老账目可追朔到三十年前。

    那而今怎么办呢?

    四王先见王子腾,你们征调不来粮食,那就拿银子来。

    王子腾从哪里来的银子?

    四爷在转圈圈,这事很难办:“按说,江南富商无数,该是有家资,足以借贷。但是,包括盐商在内,生意要做,官府要吃大头,他们手中的利益是被吃了的。本来心中就存着怨气,贪官剥一层,朝廷还要剥一层,拿不出钱来事小,引起民愤事大。”

    桐桐嘴里的枣子糯米都不香了,她放下米糕,喝了一口水,这才道:“其实,这事要办也不难。”

    不难在哪?

    桐桐抬起眼睑:“叫人放出消息,朝廷急着用银子,而今要查水利。”

    四爷:“……”

    “水利每年耗费朝廷巨额资金,这里面贪了多少,大头在谁的手里,咱心里都是心知肚明。贪污得来的,一半太子吃了,剩下的一半中的一半,甄家吃了,其余的才被大大小小的经受者瓜分了。”

    桐桐就说:“四王只要摆出这个阵仗,太子就会以为四王是有意害他!在朝廷的紧要关头,捅出水利贪污案,这对有多少人对太子失望?太子为了不将此事掀开,必然先得帮四王将眼前的事应付过去,省的他在水利上纠缠。”

    四爷:“……”

    桐桐看他:“不对?”

    四爷:“……”对是对的,但是:“这就意味着四王要站在太子的对立面,你问过四王是否愿意吗?”

    “这等大事面前,他若过于爱惜自身羽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