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秦唐之好》 30-40(第5/18页)

国君的妻子,通常为他国公主,再不济也得是本国贵女,得有一定的见识和政治素养。这娼女做个寻常姬妾也就罢了,让她做一国王后,她做得好么?见了外国来宾,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么?

    对于嬴政来说,他不轻易立后,则是又多了一层思量。

    他有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在不久的将来,他必会吞并六国,如若他娶了六国公主做王后,到时王后反对他的大计,他究竟是给自己寻了个妻子,还是给自己添堵呢?

    至于本国贵女,嬴政亦未觉得有哪个人配站在他的身侧,与他共掌权柄。

    从前在提及王后这个话题时,嬴政从未有过任何想法,如今,嬴政的脑海中则映出了李令月的身影。

    若有哪个女子能够如李令月一般,既能安邦定国,又能令他心中欢喜,他不介意许以对方王后之位。

    可他心知,如李令月这般的女子,有且只会有这么一个,而李令月绝不会甘心留下来做他的王后。

    华阳太后先是被嬴政下了脸面,而后又被嬴政戳穿了心思,面上的笑容再也挂不住了。

    她长长叹了口气,瞧着似乎有些伤心:“政儿,大母只是关心你……你是一国君主,自然该明白继承人的重要性。你如今身边别说王后了,连个伺候你的人都没有。这样下去,老身何时才能见到我秦国下一代小王孙?”

    华阳太后越说,思路便越是清晰。那两名楚女若有幸能得秦王看重,一跃登上秦国王后之位,自然最好。

    倘若不行,那暂且跟在秦王身边做个寻常姬妾,抢先为秦王诞下子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无嫡子的情况下,长子天然便占据一定的优势。

    届时,楚人在秦王后宫的影响力,便得到了进一步增加。华阳太后本人也可借此增加她对嬴政的影响力。

    “阿衿与阿琼那两个孩子,老身瞧着都是极好的,你若是瞧不上她们,只让她们在你身边做寻常姬妾就是。有她们伺候你,老身也放心。”

    “她们二人样貌尚可,却蠢笨不堪。寡人的子嗣,如何能由这样的女子来生?”

    嬴政一脸嫌恶地道。单是她们处处受制于华阳太后,嬴政便不会考虑她们。

    “那陛下欲让何人为你诞下子嗣?”华阳太后提高了声音:“那位大唐太女吗?”

    嬴政顿了顿,道:“这就不劳大母操心了。寡人近来十分忙碌,就不来大母这里了。大母若觉得无趣,可与夏大母作伴,或是去雍城王宫看望看望……赵太后。”

    在提及赵姬之时,嬴政对她的厌恶溢于言表,他甚至连一声“阿母”都不愿再叫。

    华阳太后听了嬴政的话,浑身一颤。待她回过神来之时,只看到嬴政离去的背影。

    咸阳宫很大,从华阳太后所居住的宫殿到秦王所居的宫殿,要花费不少时间。

    嬴政在回到自己所居宫殿的路途中,想了很多。

    他回想起李令月与他说起大秦王朝二世而亡时,始皇帝那些子嗣的表现。

    在如今还是秦王的嬴政看来,始皇帝子嗣数量虽不少,但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担起重任的,却无一个。

    他们或许孝顺,或许仁义,或许讨人喜欢,但作为继承人,他们无疑都是不合格的。

    始皇帝的长子扶苏与其他诸子相较,算是比较有才干的那个。可想要成为大秦的继承人,仅仅只是有才干是不够的。扶苏的政治嗅觉不够敏锐,达不到始皇帝的要求,也达不到如今尚且膝下空空的秦王政的要求。

    这也让嬴政不怎么追求子嗣的数量——生再多有什么用呢?若是没个能顶事儿的,在他看来还不如从老嬴家旁支里寻个能耐的子弟继位。

    更何况,嬴政刚与李令月确定情侣关系,如何能令对方伤心?

    李令月虽未对嬴政说过不许他纳妾的话,但想也知道,若嬴政寻了别的女人,她定不会再理会嬴政。

    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女子,而与李令月闹僵,着实划不来,也并非嬴政所愿。

    眼下,嬴政只想先把那些在他看来十分紧要的事务一一处理妥当。

    至于往后的事如何发展,往后再说吧。

    ……

    变法之事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此次变法较为温和,只是放宽了对黔首的部分限制,将先进的农学知识教导给黔首,并将先进的农具交到了农人的手上。

    除此之外,嬴政还加强了对吏治的监督,禁止官吏随意解读秦法,坑害黔首。

    此项工作由秦锐士来完成,一旦秦将发现官吏随意解读秦法,戕害黔首,必将重罚。这些负责巡逻的秦锐士还会顺道将简易版的秦法告知沿途的黔首们,并向黔首们宣扬秦王的仁德。

    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思议,秦国与秦王向来以“虎狼之国”与 “暴君”的面目示人,他们几时需要“仁德”这种好听但无用的名声了?

    可眼下,秦王与李斯就是决定这么做,其他秦国大臣虽困惑不解,但此事反正也没有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新法。

    由于此次变法没怎么侵害秦国现有阶层的权益,李斯的新法推行的颇为顺利,没遇到什么大的阻力。

    不过,秦国朝臣们对李斯的感观仍然不怎么好。

    究其原因,《垦草令》当初限制的不只是黔首,也对朝中官员及王公贵族进行了限制。

    譬如《垦草令》中规定,官吏不准将当日的政务拖延到次日①,这便限制了官吏们的行事作风。

    权贵之家需要根据人口数量来增加赋税,以此来限制这些人家养门客②。

    卿大夫与贵族之家,除嫡长子外,其余的子嗣需要承担徭役与赋税。倘若他们想要免除家中子弟的徭役,需要花费比黔首家更高的代价③。

    ……

    商鞅不仅对黔首们管头管脚,对官员及贵族们也管头管脚,剥夺了他们的诸多特权,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也难怪许多人明知商鞅变法对秦国意义重大,却仍对商鞅恨之入骨。

    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之时,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一心为公,毫无怨言?

    李斯所变的新法放松了对黔首们的许多管制,却没放松对官员和贵族们的管制。

    两相对比之下,秦国大臣与贵族们对李斯的印象自然好不起来。

    哪怕李斯为人圆滑,在变法的过程中已经尽可能争取这些人的好感,也仍然效果有限。

    毕竟,这之间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他们甚至有种自己比不上黔首的错觉。

    况且,李斯现在所变之法没有损害到秦国大臣与贵族们的利益,不等于未来不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呀。

    他们可是听秦王透过口风的,变法不会只有这么一次,之后还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如今,秦王政视李斯如“商君”,而对于“商君”这类人物,秦国大臣们皆是心中尊敬,却难以与之亲近。

    他们生怕哪一日,自己与自己所在的家族就成了李斯杀鸡儆猴的典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