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秦唐之好》 40-50(第12/17页)

如此,大概也没有武皇与李令月什么事了。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她们若未处在权力的漩涡中心,也不会轻易被权力的动荡所波及。

    李令月至今还记得,自己最初其实只想做一个咸鱼躺平的公主来着。

    后来,她选择走上夺权之路,是她身处权力中心,深深感受到了身不由己是种什么滋味儿,进而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若当时给她一个安稳的环境,恐怕也就没有如今的她了。

    嬴政听完李令月的话后,问道:“既然,你觉得秦皇汉武与你大父,在教导继承人方面都是失败者,那么在你看来,若换做你,会如何培养自己膝下的继承人?”

    李令月愣了愣:“我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毕竟她自己都还是她家阿娘的继承人呢。

    “不过,我会观察我孩子的性情和才干。若是大差不差,便由长嗣继位。除非长嗣心性不行,又或是资质远不如后来的弟弟妹妹,譬如我阿翁与隐太子李建成那种情况,那为了王朝的发展,自然要让资质最为出众者继位。”

    “另外,在立储之前当慎重,一旦定了储位,就不要纵容其余诸子再生出不该有的野心来了。要定期与储君沟通,万不能再让刘据那样的悲剧发生。”

    话是这么说,但李令月觉得,指不定最后她膝下就一根独苗苗,根本没得挑。

    毕竟,她热衷于在前线冲锋陷阵,对乖乖待在宫中生孩子根本没什么兴趣。

    嬴政在听了李令月的话后,露出了思量之色。

    第048章 第 48 章

    “咱们继续讲我阿翁之事吧。在农事方面,我阿翁实施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文化方面,又建造了弘文馆、史馆、崇文馆等来藏书……”

    嬴政对建造藏书馆兴趣不大,却对后世的耕种制度很有兴趣。

    于是,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了李令月:“可否为我细细讲解一下‘均田制’与‘租佣调制’?”

    田里的粮食产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至关重要,但凡是头脑清醒的封建帝王,就没有不关心耕种之事的。

    李令月对于嬴政会向她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感到意外。

    她对着嬴政点了点头,道:“将我大唐的无主之地租予百姓种田,并向百姓征收赋税。我阿翁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唐从最初建国时的萧条中渐渐缓过了劲儿来……”

    均田制这种制度源自北魏孝文帝,彼时,男、女、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①,北齐与隋、唐也沿用了这种制度。

    到了隋唐时,官方取消了对妇女、奴婢的授田。一定程度上,这也使得在田间劳作的妇女们不得不依附于她们的丈夫②。

    李令月无意评价李世民不给妇女、奴婢和丁牛授田究竟是对是错,因为发展到武周一朝,随着百姓人口激增,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已经隐隐有崩溃的迹象了——朝廷已经没有足够多的田地可以租给百姓耕种。

    在这种时候,阶级矛盾显然才是主要矛盾。

    想要重新分配蛋糕,至少得先保住蛋糕甚至将被人夺走的蛋糕重新抢回来再说。

    武皇与李令月若要抑制土地兼并,维持住均田制,其难度显而易见。

    她们有心以法律的形式限定每家拥有的田地数量,每家可拥有的田地,则以爵位高低为准绳,依次递减。

    但既得利者绝不会乖乖吐出吃进嘴里的肉,若要将新法推行下去,她们必将受到重重阻碍。

    在李令月率军出征之前,武皇就在暗自为变法一事做准备。

    这变法之事,不变则已,一变必要一鼓作气,否则一切便前功尽弃。

    李令月将大唐的种种情况分享给嬴政后,又补充道:“每个王朝发展到中后期,大概都绕不开土地兼并这个问题。我大唐如此,大秦日后亦是如此。虽说陛下眼下还不需要为此而担心,但日后这也是陛下的大秦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早在李令月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嬴政的脑子便已开始高速运转了起来。

    在他看来,李令月所说的这个“均田制”,与当初周王朝实行的“井田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譬如两者都是拿出国家的土地,租给底下的人种,且都规定了这土地只能供这些耕种者使用,不能随意买卖。

    若说其中有什么不同,便是这“均田制”是直接将田地分发到种地的黔首手中,由黔首来缴纳赋税。“井田制”则是周天子将田地租借给底下的诸侯,诸侯又将土地租借给卿大夫与臣属等,届时,诸侯及其手下的卿大夫给周天子缴纳赋税。

    坐拥这些田地的诸侯与卿大夫经过代代积累,势力会变得越来越强。而在井田上辛苦劳作的黔首们,则没有任何好处可拿,他们在耕种之时自然也提不起干劲。

    一百多年前,商鞅看出了“井田制”的种种弊端,于是,在变法的过程中,他“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化。秦国的黔首想要获得土地和爵位,便得拿军功来换,上战场去拼。

    正因如此,大秦锐士才会如此悍勇,闻战则喜。

    这种获取田地的方式,在战时没什么问题,待天下平定之后,他又该将这一条换成哪种策略?

    若是像李令月的大唐一样,采用均田制,大秦与六国之地有没有那么多的田地?

    嬴政渐渐皱起了眉。

    秦国的军功制是按照人头来的,斩了几颗敌人的头颅,都对应着不同的爵位及田地奖励标准。

    若秦国大军当真按照嬴政原计划的那样,逐一推平六国。等到六国灭亡之日,别说拿出无主之地来实施“均田制”了,嬴政很可能连本应兑现的军功制奖励都给不出来——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即使是他,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许多地来啊。

    总不能把在战场上立下军功的老秦人都迁到六国之地去种地,让原六国之地的黔首无地可种吧?若嬴政真这么做,便又要滋生一场动乱了。

    也是在此刻,嬴政下定了决心,对待六国,要尽可能以攻心为主,最好是能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劝说他们投降,将他们的城池与黔首纳入到秦的管理下。

    若六国国君实在不肯投降,嬴政也要尽可能减小战争的规模。如此一来,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军功制无法兑现的矛盾。

    待嬴政完成一统六国任务之后,再对土地这一块的律法进行变更——而这一块,往往也是最得罪人的。

    用一种新的律法来替代军功制,给黔首们一条新的上升通道……

    一时之间,嬴政陷入了沉思中。

    这时,李令月又对他道:“陛下莫要轻视文教方面的力量。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文教的功效虽非立竿见影,却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譬如当今之世,士子对本国国君不满,便会选择离开本国,去寻其他的国君来辅佐,百姓们也在诸侯们的不断征伐中随波逐流,无所谓自己究竟是哪国之人。归根结底,是他们缺乏对本国的认同感。”

    “陛下若能以文教来改变这一切,让百姓们忠于唯一的君王,让官员与士子们都以‘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