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160-180(第25/27页)

复,勾一个答案又划掉一个, 选了第二个答案后再次划掉。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在题目序号前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参考”王宇的作业这方面, 曹毅不可谓经验不丰富。可就是这丰富的经验,让曹毅也感到苦恼。

    王宇注重学习方法,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作业,遇到不确定的题目都会在序号上打个问号。等到后面的题目做完,有时间的话再回头思考,免得在一道题上耽误太久,后面会做的题都没时间写了。

    越不确定的问题,王宇问号打的越大,笔划力量也会越重。

    于是,在曹毅和丁悦两人的目光注视下,王宇毫不觉察地在自己的试卷上打了一个又一个问号。而且曹毅发现,不知是他的错觉还是什么,题目越往后,王宇打问号时用力越猛,恨不得把纸划穿了。

    曹毅知道,完了,这下彻底没法抄了!

    孙志亮刚走进这间多媒体教室,就瞄准了最后方的角落位置。他唯一一位“邻居”是盯着试卷一脸懵逼的高老师。

    斜眼望去,高老师的试卷空白一片,所以孙志亮也明白,这作业是没得抄的了。

    于是,孙志亮献出了他在三中时就驾轻就熟的惯常操作:忍法·保持书本干净术!

    众所周知,孙志亮上课不爱听课,下课不写作业。他用过的课本,拿去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当新书卖,都不会有人质疑这是旧课本,因为孙志亮一学期都几乎不翻书。

    这张卷子,他也决定,不翻了!

    解说员留给10班的25位同学外加一位老师,一共40分钟的时间做试卷,正好是一节课。

    连翻都没翻开过一次试卷的孙志亮,在第35分钟时,终于觉得无聊,有些坐不住了。接下来五分钟,发呆也是发呆,干脆翻两眼吧。

    没想到这一翻,居然给孙志亮翻出名堂来。

    试卷最后一页,几道图片题赫然在目。孙志亮的目光浏览过一张张图片后,忽然定格在了其中一张特别的图片上。

    这道题的图片描述是这么写的——图中所示植物名称为“叶露草”,从它的茎叶中可以提取一种名为“雷德斯汀”的多环芳香族有机化合物。此化合物可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适用于治疗高胆固醇、混合型高血脂等疾病。然而,尽管这种物质的药用效果显著,但叶露草却很难在实验室环境下培育,导致雷德斯汀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背景介绍完毕,孙志亮扫了一眼题目。对孙志亮以及在场的大多数同学而言,这题都难得离谱:制取雷德斯汀的一个步骤,是将中间产物与氢气按1:1的比例混合,进行氢化反应。该反应使用粉末状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请简述使用粉末状活性炭的优势。

    孙志亮大为惊愕,他连题都没有细读,只是盯着图片和这张图片的背景描述,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叶露草?很难在实验室环境下培育?这不是笑话嘛!

    尽管打印出来的试卷上图片是黑白的,而且略显模糊,但孙志亮凭借自己对植物分类敏锐的感知力,发现图上所谓的“叶露草”,实际上是小河村农民口中一种叫“灰黄草”的杂草极为相似。

    灰黄草的叶片宽大,外形与高粱幼苗相似,颜色也较接近。

    由于缺乏特异性较强的除草剂,小河村里种植高粱的农民往往要亲自下地,一根一根高粱苗掰开检查,有经验的农人才能发现高粱幼苗灰黄草的区别,把灰黄草一一拔除。

    寒假时,孙志亮寄住在一户农人家,那家的老奶奶和他描述过全村下地为高粱除杂草的故事。一天下来,几十亩高粱田中拔出的灰黄草,能够堆成一个大草垛。

    可惜,这草连家畜都不喜欢吃,于是农人们只好把灰黄草晒干,当作柴草使用。

    在高粱地里野蛮生长的灰黄草,到了制药厂,竟然变成了很难在实验室里生存的叶露草?

    孙志亮再看一遍,确认图片上的植物,的确就是自己在乡下亲眼见过的灰黄草。哪怕不是,两种植物的亲缘也很接近,至少是同一个属的。

    小河村要发达了呀!

    解说员煞有介事地收了卷子。收到孙志亮这里,他表面漫不经心,内心激动不已地说:“这玩意儿,农村高粱田里到处都是,运夏市农科院所在的小河村就长了不少。想要找叶露草,随便去那儿找块实验田,种些高粱,你们说不定就能成捆成捆地收获叶露草了!”

    孙志亮话语中透露出的自信,明显让解说员小姐姐愣了一下。不过她很快恢复了神情,并没有把孙志亮的话语放在心上:这话从一个交了白卷的男生口里说出来,又能有多少可信度?多半是开玩笑的吧。

    她笑着,不带恶意地白了孙志亮一眼。

    这张试卷并不是解说员或者哪位药厂员工闲来无事,临时为10班学生出的。实际上,一些药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偶尔会来制药厂实习,这张试卷的结果,便是他们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将这样一张专业的卷子发给10班同学,倒也不是解说员心血来潮,想看10班同学笑话,而是她讲也讲累了,却还要等一个小时,领导才能忙完他们的工作,来做总结陈词。

    解说员有权限进入的几家实验室,她都介绍完了。过往的历史故事,翻来覆去也就知道这么多。

    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了这间通常都空闲的多媒体教室,以及那份提供给大学实习生的试卷。又可以消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了!

    解说员没指望这群高中生能做对多少题。毕竟,药学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在制药厂实习三个月之后,做这张试卷的平均分也就80多分,对于这群连有机化学是什么都还不知道的高中生,她更不抱什么期望了。

    然而,收卷子过程中,她忽然发现了刘二明的卷子。开头一些选择题,刘二明没怎么动笔,可到了中间,有一些要求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简答题,刘二明居然写得像模像样,他的答案出人意料地准确,甚至专业。

    某些有机物极其复杂的化学式,他刘二明居然也能准确无误地绘制出来。

    收完了试卷,解说员这才好像忽然想起来什么,对着现场26个人尴尬地问道:“哎,你们带队老师在哪儿?”

    高松然心情复杂地举起了手。解说员脸腾地一下红了,因为她刚刚从这位年轻老师手里收过一张白卷。

    收卷子时,她心里还在想:怎么这人和他旁边那个说什么“高粱”的学生都交白卷呢?一就该是班上的差生吧!

    没想到,原来这位是班主任老师啊。

    试卷收了上去,解说员简单扫了两眼,高松然却执意抽出秦添的那一张,希望借此机会让解说员认真看看。

    同学们留在教室里聊天、休息,等待药厂领导结束致辞,高松然则和解说员在教室前方认真地批改起了卷子。

    “你说的这孩子是上生物竞赛的吧?”解说员看着秦添的试卷,有些欣慰,“才上高一,学得还挺深入。人体解剖结构图填空、免疫反应、药物作用原理相关的题型,正确率都挺高!对了,我当年也是我们林西省生物竞赛一等奖呢!”

    虽然面对同学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