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少爷竟被假少爷逼着科举: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真少爷竟被假少爷逼着科举》 40-50(第4/46页)

系整篇文章的背景。”

    苏敬仪垂首认真记录阅卷标准。

    “这说话背景源于公孙丑向孟子请教齐国能否一统天下。孟子通过列举周文王起兵一统天下的实例像公孙丑诉说时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眼下对于齐国而言,具有这样的实力。因为当前百姓被暴政折磨得困苦不堪……”林书吏缓缓解释,郑重道:“且施行仁政的君王已经很长时间没出现了。所以……齐国只需付出古人一半的努力,就能收到古人一倍的功效。”

    将文章背景介绍过后,林书吏望着眉头紧锁的苏敬仪,直接问:“大少爷,联系这背景,您觉得二等文章该如何破题?”

    苏敬仪听得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带着些试探开口:“抓住机会一统天下?毕竟番邦还有海外贸易,证明外头还有好多国家呢?全都收入大周麾下,让武帝成为万皇之皇!比唐朝那天可汗更厉害!”

    边说苏敬仪还朝皇宫所在的方向,郑重的抬手抱拳。

    铿锵有力的话语,让寂静的考场周围都瞬间涌动出几分热血。就算夜色降临,也将少年郎的眉眼突显的格外明亮耀眼。

    可……

    林书吏狠狠吸口气,也跟着朝皇宫所在方向一抱拳后。他飞快且小心的望了眼钟刑。撞见人似乎真恍若邻家世伯来看看孩子的表情,林书吏紧张的吞咽了一下口水,悄声提醒:“这……这山东宁阳的考题。这……这是一个穷困的县,饱受过三年旱灾的县。您……您联想联想这个背景。”

    说着怕苏敬仪一不留神又没扣准要点,林书吏再一次重复:“山东旱区的县试题目!”

    “旱区!”

    “假设您是这个县的考生!”

    听得这声声强调的重点,苏敬仪急得都想咬笔杆了了,“那……那旱区我回答农田重要,不是……不是擦边了吗?”

    林书吏吸口气:“事半功倍这个词想想,再想想全文提及事半功倍的因素。兵法有云的天时地利人和!”

    苏敬仪听得这声声引导,默默在脑子里勾画思维导图。

    正琢磨时,他就听得身后想起凉凉的一声:“听说宁阳县出了一个鼎鼎有名的商号,叫粪土金。为首的两个商贾少年用往日所有人都看不上眼的粪土创造了沃土。”

    闻言,苏敬仪缓缓转向放下考卷,慢慢走出考场,朝钟刑抱拳行礼的苏从斌。

    钟刑也还了一礼,还颇为有礼着:“侯爷海涵,打扰您演练了。”

    见状,苏敬仪也连忙给亲爹行了个家礼。

    确定自己没在“外人”面前丢了侯府颜面后,他恭恭敬敬问:“父亲大人见谅,您刚才说的这件事,跟考题有关吗?”

    “这是县试考题。当地父母官出这道题,就是号召当地百姓,尤其是学生们向粪土金少年郎学**王开恩,赦免旱区三年税,县令父母官推动安民治荒之策。这便是天时!地利便是当地有少年已经摸索出合适的沃土肥田之道了,宁阳县相比其他灾区而言,已经就运道。人和便是上下齐心。”

    “所以一等阅卷标准就是学子知旱灾苦,知百姓难,而后抓住天时地利人和,一同为家乡繁华出谋划策。”

    听到新出炉秀才公的解说,苏敬仪恍恍惚惚,竭力把自己思维转到旱灾区,去回想自己当初刚穿越时那纯天然沃土风化屋……

    苏从斌扫过有些懵懂的苏敬仪,挥挥手示意林书吏离开。

    林书吏一怔,但眼角余光撞见颇为耐心等待,似乎有话要说的钟刑,沉默一瞬,也拿好苏敬仪的考卷,打算离开。

    见状,苏从斌是直接无比伸手。

    林书吏迎着自己前任上峰以及恩人如炬的目光,最后双手奉上苏敬仪的考卷。

    目送人离开院落后,苏从斌也顾不得自己会不会在钟刑面前丢脸等等问题,定睛看向自己亲儿子的答卷。

    钟刑瞧着瞬间脸涨成猪肝色的苏从斌,轻咳了一声,借此提醒苏敬仪。

    猝不及防的听得咳咳的声响,苏敬仪刚回过神来就看见了亲爹整个人在夜色中格外“红”的脸蛋。他当即抱着错题集,脚步往钟刑身后一闪,跟似乎要打孩子的鸡娃狂魔强调:“亲生的,锦衣卫认证的!把我骂忧郁了,你再生一个,没准更笨!”

    话语中还夹着些许大逆不道的威胁,钟刑默默一侧身,示意苏从斌狠狠揍!

    “苏敬仪,你没看见考卷上山东宁阳四个大字吗?”苏从斌倒不是因为苏敬仪完全想不起出处而动怒,而是他想不明白这斗大的字在呢:“你题目只看一半吗?”

    “那……”苏敬仪闻言一愣,而后反过来怒了:“我是考县试啊亲爹!我的户籍在京城大兴县!”

    “大兴县!”

    “我哪怕要关注,也是关注大兴县的风俗人情和政令啊!您让我刷县试题,还得想当地的风情?这有些过分了啊!您也没给我讲过。要不是苏琮在那发家,我都不不会往锄头等农具上琢磨。”

    迎着这声声还似乎蕴含着委屈的音,苏从斌抬手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忽然间有些心累:“大兴县县令,我不是跟你分析过了吗?是山东人士!首辅阁老的徒孙,务实为主!个人风格是想故乡恢复生机,出题多为农事!这宁阳县县令,是他好友。据闻也算半个董门弟子。要不是如此,我当初也不会让琮儿在琼林宴上与人示好!”

    “我没事给你挑这题目,还派人去当地抄录答卷干什么?”

    “因为这些政见相同的,这题就有可能类似!”最后,苏从斌说的是咬牙切齿:“且你以为那些人没收到风声?琮儿这回高调的!”

    普通政客会以为苏琮被厌弃了,毕竟谁埋头“玩”粪啊!可一流政治家,老狐狸,那首辅阁老,那提出冯道进《大周二十八孝》的董阁老,定然看得清形式——不管什么粮种,都得在农田上种植。而天生肥沃的农田少,需要百姓精心伺候着沃肥。所以苏琮只要将肥土的经验办法整理成册,确保不管大周天南地北什么气候都能够推行的话。此举,便算是功劳!

    因此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董阁老肯定会跟自己的徒子徒孙强调以农为本。更别提大兴县县太爷谢孟礼,本就是山东籍。

    苏敬仪听完这些揣测,佩服的点点头:“爹,您……您有八百心眼啊!”

    钟刑也幽幽的盯着苏从斌,竭力让自己想想好的。比如苏从斌到底培养出苏琮来了,且也算有行动力,也算踏踏实实的,也容得了苏敬仪创作。

    感慨着,钟刑指指自己先前喷水的唧筒,道:“侯爷,您也冷静冷静。这大少爷嘛,政治方面不太机灵。可他也是会动脑子思考的。这唧筒运用到农田上,还有个人水匣子喷洒机,这两不错。”

    听得堂堂锦衣卫指挥使,帝王心腹如此发自肺腑的赞叹,苏从斌缓缓视线看向木制的唧筒,沉默的点点头。

    瞧着两位大佬都因为“唧筒”一事而面色有所改变,苏敬仪颇为不好意思的红了红脸。

    这唧筒,历史上本就有,甚至还有插图——北宋曾公亮在其《武经总要》的一幅插图中画有唧筒。附带内部结构解剖图的,有有拉杆和活塞。将其竹筒端放进水中,并将裹絮(即活塞)水杆(即拉杆)往上抽起,水就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