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醉酒花间: 300-3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苏景殊醉酒花间》 300-310(第19/23页)

    “嘶,消息都传到坊间了真的不会坏了大事儿吗?”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麽想,咱们都能知道的消息肯定已经烂大街了,朝廷会没有应对的法子?”

    “……”

    虽然但是,还挺合理。

    阿飘们越听越沉默,听百姓闲谈比听仙家讲故事还要考验人。

    都怪滕子京,怎麽重返阳间还能返错时间?他们从英宗刚登基开始蹲一直蹲到现在不好吗?

    滕宗谅:……

    痴心妄想!

    他们能跑出来一天已经很不错了,还想在凡间待几十年?做梦呢!

    滕宗谅对好友们的异想天开表示谴责,愤愤的飘到另一根房梁上不搭理他们,不道歉的话就绝交一刻钟。

    阿飘们在上面嘀咕,茶馆的客人们在大堂中嘀咕。

    刚刚有人提到“嗯、你们懂得”的那位,衆人的话题很快转移到他们敬爱的苏相公身上。

    要说这苏家可真是人才辈出,哥儿仨都厉害的不得了。

    苏子瞻官运不咋好但文采是真好,虽然没和他俩弟弟一样都进政事堂当宰相副相,但是有俩位极人臣的弟弟在就算他品级不高官场上也没人敢为难他。

    那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夜放白鹿青崖间,游山玩水的同时还不忘在当地搞基础建设。

    别人去地方当官是想着作出政绩好往上升,他可好,到地方先看农田水利有什麽问题,然後就开始申请银子招揽人手动工,几十年来走哪儿修哪儿,苏堤苏河苏坝遍布大江南北,可给他们老苏家长脸了。

    苏子由也不差,那是响当当的铁面御史,遇到什麽事情都敢参,满朝文武愣是没人敢和他对着刚。

    人家三思而後行可能思考之後就退缩了,苏子由不一样,他三思之後更刚了。

    算了算了,惹不起躲得起。

    最小的那个苏子安就更了不得了,这麽说吧,每次官家有什麽奇思妙想,九成九都是他在背後出主意。

    人比人能气死人,也不知道人家的脑袋瓜是怎麽长的,怎麽就能想出那麽多奇奇怪怪的主意?

    关键是还都挺有用。

    他们苏相公这辈子就没走过寻常路,本来正常的事情交到他手上都能不正常。

    啧啧啧,和他们官家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凡换个皇帝都不能让他这麽折腾。

    尹洙扭头,“我没有记错的话,本朝为了防止臣子把持朝政,宰执和台谏不会有父子兄弟或者近亲,如果实在要提拔,在位时间长的那个肯定要上疏请求外放,这规矩从大宋开国到咱们魂归地府从无例外。”

    他们大宋防备武将的同时也防备文臣,看似将文臣捧的很好,实际那些叠床架屋的衙门机构就是用来分文官权的。

    皇帝为了分权制衡宁可冗官冗费给後代留下无穷的隐患,肯定不会让一家人权势过大。

    莫说父子兄弟,就算是姻亲同时出现在两府台谏之中都会被御史铺天盖地的弹劾。

    律法上没这麽写,但是这是不成文的惯例,是朝堂上的潜规则,皇帝不可能为了提拔某一个人而忘掉制衡。

    滕宗谅忍了又忍,最终还是没忍住接话,“就不能他们兄弟交叉掌权?”

    一个在京城一个外放,还有一个一直在外放。

    没毛病。

    范仲淹:……

    晏殊:……

    得嘞,他们不说话。

    不过滕子京说的没错,苏子瞻似乎一直在外放,宰辅之臣隔几年也要到地方体察民情以防一拍脑袋想出个政策却闹笑话,一个在京城一个外放最後俩人都进两府也不是不行。

    举贤不避亲,不能因为人家是亲兄弟就不用他们。

    底下客人们话题换的飞快,一会儿又到万一和西域各国开战他们能怎麽帮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自当以身许国赴国难!”

    “得了吧,这年头当兵也不容易,你想为国捐躯也得有那个资格才行。”

    “多喝点酒给朝廷多交点税行吧?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西域的葡萄酒嘞嘿嘿嘿。”

    “我感觉打不起来,咱苏相最擅长的就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放为上上策。”

    “可读过几本书了,不要掉书袋。”

    “等等,你没读过书?”

    “朝廷派人各村各乡的教书扫盲,你没读过书?”

    “谁说的?老子认字,老子就是不喜欢那些文绉绉的东西。”

    ……

    阿飘们在茶馆待了半晌,等到客人们都找馆子吃饭才慢悠悠飘走。

    “你们说,现在去投胎能不能再回到大宋?”

    “在地府当官没啥意思,我现在更想亲身感受大宋的繁华强盛。上辈子没赶上,下辈子一定行。”

    第309章

    *

    大宋神宗寻常元年,是格外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即便风不调雨不顺大宋百姓也能靠着遍布大江南北的水利安心耕种;这一年,军中将领犁庭扫穴征战四方後终于打无可打总算能停下来开荒种田;这一年,大宋百姓终于、大宋百姓站起来已经很久啦!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希望大宋今後每一年都能和前些年一样承平富足,所有百姓也都能挺直腰杆说繁华在大宋只是寻常。

    年号“寻常”,已经不年轻的小赵官家对此非常满意。

    不愧是他们家子安,脑袋瓜一如既往的好用,换其他人还真想不到这麽别出心裁的年号。

    大朝结束,殿头官亮嗓子唱“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前排的宰执看着沉稳持重的皇帝,再看看旁边一本正经的苏某人,心道这俩人要是能一直保持沉稳就好了。

    正经沉稳的帝相无所不能,不正经跳脱的帝相、唉、不说也罢。

    年轻一辈自当官起看到的就是时正经时不正经的皇帝,这麽多年下来早就习惯了。

    老一辈早年好歹还见过故作成熟的小皇帝和绷着脸胆战心惊当宰相的小小苏,眼睁睁看着俩人从干啥都紧张到现在这种混不吝的滚刀肉说不感慨那是假的。

    岁月催人老,别人年龄越大越稳重,他俩可好,直接反着来。

    也不知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臭味相投本性使然。

    咳咳。

    朔望大朝会更多的是开个形式,大几百人聚在殿中肯定商量不了事情,就是半个月不见给大家夥儿找个集合的机会碰碰面而已。

    不想见也得见,谁都不能缺席。

    殿头官宣布大朝会结束,参会官员依次离场各回各衙门,宰执和少数几个重臣则移步垂拱殿或者崇政殿和皇帝一起处理要紧的政务。

    朝会仪式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刚开始参加的新人觉得有意思能激动好几个月,过了新鲜劲儿後就是无聊。

    然而今天却和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