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100-110(第27/39页)

是欣赏,先後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

    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一时风头无两。

    而且冯大人中状元後先外出为官,回京後便直接入职集贤院。

    因为富相公这些年一直在京城,他为了避嫌特意自请出京,前几年才以翰林侍读学士被召还京。

    韩琦韩相公还曾因为冯大人不经常拜访富相公而为富相公打抱不平,但是富相公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在京城中处处维护,得知韩相公对他不满还特意带他去拜访韩相公。

    ——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瞧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不过宋庠宋相公的三元来的就有点微妙了,当年宋相公和他弟弟宋祁同举甲子科进士,礼部奏他弟弟第一宋相公第三,只是当时刘太後执政不欲以弟先兄,于是将宋相公提为第一,而落他弟弟于第十。

    正因如此,宋家兄弟二人还有“双状元”之称。

    而且刘太後这一改,宋庠宋相公就成解试、省试、殿试都是第一的“连中三元”之人。

    因为是连中三元,其他进士考中之後都是出去当县官,宋相公直接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之後又破格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迁左正言,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做到宰相,说是平步青云丝毫不为过。

    宋相公哪哪儿都好,只有一点不好,太宠孩子了,还因为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被包大人弹劾丢了宰相之位,要不是他儿子在後面给他拖後腿,他也不会四处奔波。

    小郎加油,争取当也中个三元,名副其实的三元。

    苏家二哥三哥都已经考中进士在外做官,省试的时候不会出现弟弟压哥哥一头的尴尬情况,他们小郎要当就当名正言顺的三元。

    苏景殊:啊?

    苏小郎激动的心情彻底消失,肩负着小夥伴们的厚望,他现在想激动都激动不起来。

    赵大郎见状赶紧安慰道,“放宽心放宽心,一切随缘,小郎能在秋闱中考第一名已经很厉害了,春闱的时候再说,不要有压力。”

    “就是就是,考第几名都没关系,你看我们连名次都没有不一样很开心?”庞昱跟着安慰,“而且你还小,看看下面那些人,好多都是好几十岁了都没考上,你十几岁就能中解元已经很厉害了,能青史留名的!”

    “青史留名,超厉害!”赵二郎眼巴巴的看着他们中最有可能青史留名的人,“小郎,你以後写诗的时候可不可以带上我们的名字。虽然我们不会写诗,但是能出现在你的诗里一样是青史留名。”

    庞昱连连点头,“对对对,就和那个汪伦一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连我都会背,可见名字出现在诗里也能出名。”

    他的要求不高,小郎的诗能和李白差不多就行了。

    苏景殊:……

    你们在想屁吃。

    他的诗只是勉勉强强能当成诗,让他和李白比,怎麽不让文曲星君直接下凡替他写诗?

    “找我不太行,回头可以找我二哥说说。”苏小郎木着脸回道,“我二哥写的比我好。”

    ——张怀民,你睡了吗?

    不知道他二哥现在有没有认识张怀民。

    反正这事儿找他肯定不行。

    庞昱不信,他知道苏家老爹和苏家俩哥哥在京城名气很大,但是在他心里他的小夥伴才是最厉害的,他们景哥儿名气不显只是因为年纪小,也没有那麽多文章流传出来,要是能流传出来肯定不比苏家老爹和苏家俩哥哥差。

    庞衙内鉴定,绝对没问题。

    “也不需要多优秀,你看李白那首就很通俗易懂,你模仿着来就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对上京师樊楼高万丈。

    不及汪伦送我情,对上不及庞昱去烧香。

    多工整。

    前面再稍微凑上两句,这不就是一首能够名传千古的诗了吗?

    苏景殊长出一口气,“衙内,您不参加秋闱真是可惜了。”

    这脑袋瓜放在学习上肯定不会差哪儿去。

    庞昱摸摸脑袋,“嘿嘿嘿,我爹也说我挺聪明。”

    赵顼移开眼神,生怕再看下去会直接笑出声。

    孩子聪明,就是不学。

    贡院门口唱名结束,考中的士子三三两两去庆祝,没考中的失意落魄再做打算。

    秋闱之後不像春闱那样会有朝廷派人接考中的进士们去宴饮,这时候考中还没有让朝廷那麽看重的资格,得等到春闱和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厮杀之後才行。

    前几名的文章会被张贴出来供人参考学习,苏景殊为了让小夥伴们知道他的诗真的平平,直接带他们去贡院门口看答卷。

    策论什麽的他说平平是谦虚,诗这个是真不行,他倒是不想谦虚,可是他没有那个本事。

    庞昱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怎麽看都挑不出毛病,“这不是很好吗?”

    赵大郎无声叹气,让一个连完整的诗都写不出来的家夥来评判好坏,小郎也是被气糊涂了。

    几个人闹了一会儿,苏景殊没在贡院门口多待,将榜单从头看到尾,看到他们家青松兄的名字出现在中游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正事儿结束,他还要回家一趟。

    庞昱摆摆手让他自己回去,他再研究研究这个诗到底哪里不好。

    赵大郎:……

    算了,还是他把人带走吧。

    “小郎回吧,正好我去找我爹报喜。”

    他爹喜欢苏二哥的文章,对小郎也是喜欢的紧,可惜不知道苏家三哥性情如何,回头有机会得仔细看看,他现在对苏家三兄弟都很感兴趣。

    苏景殊和小夥伴们告别,然後钻进马车准备回家。

    秋闱考完就是春闱,到时全国各地的学子齐聚京城,参加秋闱的都是年轻人,参加春闱的却不光是年轻人,还有多年屡试不第的年长者。

    去年送两个哥哥参加春闱的时候能看到很多须发尽白的老者,秋闱就看不到那种场面,因为大中祥符年间真宗皇帝下令进士曾至御试皆免取解,只要考中一次,接下来的解试都是免试,直接报名参加春闱就行。

    越想越紧张。

    小小苏瘫在车厢里,为了他的偶像包袱,接下来几个月要更加努力的卷。

    春闱之後还有殿试,殿试啊,算了,还是继续担心春闱比较好。

    虽然春闱过关只能被称为贡士而不是进士,但是贡士其实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进士了,因为殿试一般不会除名,只是赐个进士出身,证明这一批学生成了天子门生。

    在大宋当读书人就这点好,考中进士就能分配工作,除了难考以外没毛病。

    公务员考试嘛,难考很正常,他懂。

    科举考试难考才正常,往前头看看,科举制度不那麽完善的时候,大部分官职都能靠门荫拖关系,包括状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