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120-130(第24/35页)

抄完襄阳王府回去再说。

    包大人麾下有南侠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这两个出身江湖却被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的江湖人,肯定能理解六扇门的定位。

    六扇门名捕是朝廷命官,主要和江湖人士打交道,黑白通吃专门拿捏江湖宵小,只要成立六扇门,江湖败类口中所谓的“江湖人不归朝廷管”就都是笑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不讲理的封建社会,管你是人还是牛马统统归朝廷管。

    沈仲元察觉到旁边这位年轻的大人越写越用力,写到最後几张甚至到了力透纸背的程度,不由感慨年轻人就是有热血。

    他在江湖上闯荡多年,长大後便依附各路豪强生活,这些年换过的主家没有十个也有八个,见识过的民间疾苦可能比大部分朝廷官员都多。

    不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不是什麽好人,也自认为不是大奸大恶之辈,能在这世道中生存下来已经不容易,没那个本事去济世安民。

    济世安民是当官的该干的事情,连当官的都救不了百姓,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湖人没必要也没资格去凑热闹。

    话是这麽说,该帮忙的时候也不能袖手旁观,比如现在,襄阳王在襄阳为非作歹几十年,朝廷要拿他回京问罪,他们就算帮不上大忙也决不能给朝廷添乱。

    倒不是他觉悟高,而是他和这些江湖人的名字都在盟单兰谱上,不抓紧时间表现表现就得跟襄阳王一起被抓走,到时再说他是为了打入襄阳王府才追随襄阳王就晚了。

    其实他感觉在白五爷进入襄阳王府的时候说出来也有点晚,但是亡羊补牢总归能有点用处,希望包大人别把他们全都关进大牢。

    别处的大牢他们还能想办法越狱,青天包大人指定的大牢他们还真不敢跑。

    襄阳王府藏污纳垢,这些年被强抢或者拐带来的妇孺不在少数,只能看到的这些就已经比中牟县念奴娇中的数量更多。

    襄阳王杀人不眨眼,活着的就那麽多,丢了性命的呢?

    舞女歌伎需要年轻貌美,王府里带出来的这些舞女歌伎年龄都不算大,可襄阳王耽于享乐不是三年两年,以前被强抢或者拐带来的妇孺哪儿去了?

    苏景殊不敢想,他选择把问题交给明察秋毫的包青天。

    抄王府动静颇大,禁军和衙役忙活了半夜才堪堪将所有的院落搜查一遍,大晚上的没法细细搜寻,明天白天还得继续搜查。

    死物留在王府里等着明天继续搜,活人一个不留全部带走。

    一群人精神饱满的来精神饱满的走,连躲在远处看热闹的百姓都没人打瞌睡。

    苍天啊,大地啊,包青天不愧是包青天,有事儿他是真上啊。

    大部队带上战果回衙门,留下两百禁军将士看守襄阳王府,围观的百姓看大部队走了也意犹未尽的离开,都这个点儿了也别睡了,回去把已经睡了的街坊邻居都喊起来告诉他们襄阳王被包青天抓起来的好消息一起庆祝。

    襄阳城的夜晚不似京城热闹,但是今天是个例外,有襄阳王被抓这根萝卜在前面钓着,城里的酒楼茶馆生意出奇的好,看着竟然也有点不夜城的意思。

    苏景殊回去的时候没有骑马,拿着整理好的受害者名单就钻进马车和其他人一起唾骂襄阳王。

    幸好他们包大人是主角,龙头铡除了皇帝谁都能铡,换成正经世界观,襄阳王就算被抓也肯定不会在大庭广衆之下处斩,皇室为了维护他们那所谓的尊严顶多一杯毒酒把他赐死。

    甚至连原因都不会是他残害百姓,而是他意图谋反。

    荆襄一带的百姓摊上这麽个藩王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好在大宋只有襄阳王这麽一个藩王选择就藩,其他宗室王爷都在京城好好待着,离开京城到别处谋生的都是些血缘关系远也没什麽靠山的宗室子弟,那些人一般不敢惹事,就算惹事也有地方官能镇压。

    位高权重的藩王他们不敢招惹,没什麽靠山的宗室子弟再不敢管教还能得了?

    有襄阳王谋反的例子在前,官家今後应该不会再让藩王离开京城到封地当土皇帝。

    在京城好吃好喝供着怎麽样都行,去封地想都不要想。

    前面几个朝代已经证明分封制不可取,他们大宋还没虚到需要藩王去镇压当地百姓的地步,要麽老老实实在京城待着,要麽爵位就别要了。

    唔,官家应该是这麽想的。

    苏景殊捶捶脑壳,努力把脑袋瓜里乱七八糟的念头捶出去。

    他又不是官家,想那麽多干什麽,回京城之後有什麽想说的再和官家说,现在还是琢磨怎麽解决眼前的事情比较好。

    眼前之事……

    “公孙先生。”小小苏郑重其事的问道,“您觉得朝廷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管理江湖人的衙门吗?”

    公孙策睁开眼睛,“景哥儿怎麽会想到这里?”

    苏景殊往他那边挪挪,“江湖人不服管教,朝廷总不能一直不管不问。”

    朝廷越是不管那些江湖败类就越嚣张,只靠正派人士出手教训那些败类远远不够,还是得朝廷来管才行。

    人家正道大侠有自己的事情要办,总不能一年到头都忙着清剿江湖败类,又没人给他们发薪水,这麽下去他们非得饿死不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朝廷何不招揽些展猫猫和白吱吱这样的大侠来管理江湖人士?

    江湖人都不服管教,不管是败类还是正派大侠都一样,让他们天天到衙门点卯坐班肯定不合适,那就新建个衙门来安置他们。

    新衙门只管江湖事务,于朝政上半点不沾手,有事儿就出去办差,没事儿就自由活动。

    看似松散其实有组织,对江湖人来说应该比正儿八经的官府衙门更容易接受。

    公孙策看他连怎麽招揽江湖人都说的头头是道,怀疑这小子可能已经把建新衙门的章程都想好了。

    苏景殊拍拍脑袋,“是哦,我现在是个官,可以直接给官家写奏疏。”

    很好,计划书走起。

    多谢公孙先生提醒,接下来的事情就有劳公孙先生费心,他得赶在回京之前把创建六扇门的申请报告写出来。

    金大腿不许的话就留着给小金大腿,反正朝廷不可能一直放任江湖人胡作非为。

    公孙策:……

    处理公务要在官府衙门,包拯借了金太守的书房,公孙策轻车熟路借用师爷的地方,苏景殊没那麽多要求,给他文房四宝和一盏灯就行。

    身为官家亲自任命的监察御史,他要把这两天在襄阳王府的所见所闻都汇报给官家,顺便呈上他的申请报告。

    奏疏行文需得简洁,包大人说了,写的太絮叨送到官家手上的时候就会是画满红道道的奏疏,政事堂的相公们实在看不下去甚至可能给他打回来重写。

    不对,他现在还不是地方官,呈上去的奏疏不用经过政事堂。

    御史的地位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他们的奏疏可以直接送到官家手上。

    嘿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