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206章(正文完)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206章(正文完)(第1/2页)

    第206章 正文完 麟游阙下,凤栖梧桐,……

    既然已有口头婚约, 平安中状元的消息第一时间报给了沈家,沈家很是被京中的亲朋好友庆贺了一番,又听说平安醉的不省人事, 沈太医不得不拿出家传的醒酒汤,硬把他薅起来灌了一碗。

    第二日,宿醉醒来的平安,却是唯一一个无暇享受荣光之人。

    因为在传胪大典之后, 新科进士们还有许多繁复的流程要走,要去鸿胪寺接受皇帝赐给他们的进士宝册、朝服冠带,然后由状元做代表,上表向皇帝谢恩,并表达他们尽忠报国的决心。

    随后新科进士们更换吉服,谒国子监、谒孔庙、行释菜礼, 以芹、枣、栗等瓜果蔬菜作为祭品,表达对师道的尊崇。

    平安确实挺感谢孔子的,可孔庙里供奉的不只有孔子, 还有陪祭的四配十二哲, 以及东庑奉祀的七十四位先贤先儒, 平安带着一众进士, 要把这些圣哲先贤全部拜上一遍, 顺序、礼仪不能有丝毫疏失, 也亏得平安记性好, 这样一圈下来, 大家都有些晕头转向了。

    完成所有礼仪, 又要去拜乡试、会试的座师、房师,感谢老师们的知遇之恩,结束了一天的忙碌, 平安又去了大师祖、二师祖家里,感谢他们一路栽培。

    郭恒将一对冰种飘绿的双鱼吉庆翡翠玉佩送给了他,让他好好拿着,是给他徒孙媳妇儿的;沈廷鹤不似郭阁老出手阔绰,送他的一套前朝官窑茶具还是祖传之物,但他家的厨子很会杀鹅……

    鹅:???

    平安谢师的方式就更直白了,他以两位师祖的名义在他们的老家捐资修建学宫,还在官学最显眼处为他们捐建了“师德碑”。

    当然,这种好事小叔公和小郑先生也各有一份,为人弟子嘛,要一碗水端平。

    平安在家里好好歇了两天,沈清儿又特意告假,两个人满京城压马路,三日后就到了回笼……呸,是授官的日子了。

    吏部文选司,他这辈子都不想踏足却很难避开的地方,平安被授予翰林院正六品修馔,榜眼和探花则被授予正七品编修,这是雷打不动的惯例。而刘厦、王实甫、方禧和邓驰则经过朝考,进入翰林院庶常馆继续读书。

    所以平安在翰林院度过了一段闲庭信步、喝茶读书的日子。

    备考的时候对这样的生活极为憧憬,闲了月余终于闲不住了,开始利用官场“人脉”,到处打听小道消息。

    今年是外察之年,在齐州任按察司佥事的小郑先生考绩名列前茅,被调回京城任户部清吏司郎中,而郑行远的位置被原盛安县知县孙燮接替——孙知县被“刺头”名声所累,备受上司排挤,在各地知县任上辗转,直到陈琰发迹才开始晋升,三年功夫就升了三级,也算当年的坚守正义有所回报。

    但小叔公陈敬时仍留在齐州,升任布政使参政,兼任市舶司提举,继续主持开海事宜。

    平安一有空闲就与他通信,了解齐州开埠的详情,了解开海后的贸易情况——这可关系到他的俸禄能不能及时发放。

    值得一提的是,小师兄凌瑞的父亲、齐州巡抚凌砚即将任满回京,升任兵部上书,皇帝有意让他在京中站稳脚跟,在年底之前入阁。

    平安听到这一内幕,心里暗自揣度,陛下是打定主意在禅位之前,打造出大雍最强内阁,为太子殿下保驾护航了。

    博兼堂的伴读们全部上岸后,学堂地点被转移至翰林院,实行课业廪给制,由地方举荐神童,发给廪米,入学读书。

    太子则转至文华殿读书,由陈琰、刘玺、胡萦充任侍讲官,另有侍读官员若干。

    到了六月份,一年里最炎热的季节,平安散衙回家时发现家里多了两个人。

    一个身姿高挑、面容英气的女子从正堂中挑帘而出,与刚进二门的平安看了个对眼。

    “阿蛮!”平安激动地跑进院子,像小时候一样给了她一个熊抱。

    “安哥儿!你长高了!”阿蛮激动地说。

    对于这个评价,平安已经习惯了,他退后一步打量阿蛮,阿蛮如今变得大不一样,她抓过贼、剿过匪、镇压过不服管教的土民,扛过百年不遇的蝗灾,边陲为官的磨砺,使她目光中带着鹰隼般灼灼的锋芒,即便不着甲胄、不带刀兵、换回女装,也难以掩盖通身的凛然气度。

    阿蛮平时在外要要保持官威,惜字如金,如今看到平安,话也多了起来——外察也包括地方宣慰司,阿蛮跟随岑夫人进京述职,自然要来家里看望大爷和大奶奶。

    “什么大爷大奶奶。”

    一个声音自身后响起,两人回头一看,是陈琰进了院子。

    陈琰已在前院换了官服,只是入阁日久,气度也与六部堂官时迥然不同,阿蛮微惊,正要朝他行礼。

    阿蛮不忘本,陈琰却不能再将她当做下人之女,只说外面热,让她进屋再说。

    林月白也在堂屋里,使人将白铜冰桶里镇着的酸梅汤拿出来给两个孩子解暑,陈琰坐到妻子旁边的位置,温声对阿蛮道:“你若不嫌我书生文弱,执弟子礼吧。”

    阿蛮错愕片刻,便朝夫妻二人纳首叩拜,一拜再拜,四拜方兴。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有些感动,这是对父母师长的最隆重的礼仪。

    林月白扶起阿蛮,让她坐下,听她口述滇州的土司局势,及改土归流的实际情况。

    正说着话,九环通禀说平继少爷换好了衣裳,来见大爷。

    平安瞠目结舌:“堂哥?!你又离家出走了?”

    陈平继白他一眼:“我是那种不着调的人吗?”

    陈平继身量也长起来了,又因常年习武,变得猿背蜂腰、英俊挺拔。

    他去年通过了武举乡试,是进京来参加会试的,武举仿照文科举,会试三年一度,在九月份举行,首场考马射,二场考技勇,三场考兵法韬略和实务对策。

    平继这孩子从小就猛,武学天赋没得说,曾协助锦衣卫捣毁了一个贩卖人口的窝点,敏锐有观察力,脑子也还算灵光,如果不是被策论拖累,兴许能中个武解元。

    陈琰任兵部侍郎时参与过武举阅卷,陈二老爷索性打个包袱,把陈平继提前送到京城,跟陈琰读三个月书,恶补一下文化课。

    平安笑道:“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陈平继考中了乡试,他是知道的,他们少时还约好一起考科举,在陈家巷的小桥以南上立一座“文武进士牌坊”,如今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平安把堂兄引见给自己的侍卫们,闲得吃饭不用放盐的锦衣卫每天看着自己逐渐消失的腹肌正发愁呢,听说这小子要备考今年的武举,如群狼看到了小羊——练他!

    平安站在廊下唏嘘:“哇,还挺燃的。”

    被锦衣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的陈平继:“你在那燃个屁呀,快让他们放开我!”

    平安不为所动,嘴里念念有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事实证明,强大的求生欲真的可以激发人的潜力,陈平继不但功夫突飞猛进,为了逃避锦衣卫们的蹂*躏,情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