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辞虞澜意: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30-40(第8/24页)

说过,自己藏的钱不能给男人看。

    他警惕的四处张望,然后把衣柜门一关,衣柜把他的头跟身形遮住了,他在衣柜里打开盒子,拿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看上去狗狗祟祟的。

    郑山辞:“……”

    其实这样也挺明显的。

    虞澜意把盒子藏好,然后把银票塞进袖子里。回到床上,再从袖子里把银票拿出来递给郑山辞:“这是你要的钱,你要这么多钱做甚?”

    阿爹给他说了,若是男人突然有一大笔的开销,一定要私下观察,看男人是不是在外面有粉头了。

    虞澜意用余光打量着郑山辞,郑山辞长得真好看。脸上也没有露出端倪。

    “我打算用钱向商队定一些明年的作物,数量可能有些多。”

    “好。”虞澜意一听郑山辞没有用钱去做其他的事,他就放心了,继续拿着话本看。

    这也太容易相信人了。

    郑山辞提醒道:“澜意,你不要这么轻易的把钱借出去,可能会要不回来的。”

    虞澜意露齿一笑:“我很少给人借钱,要是有人借钱不还,谅他有十个胆子都不敢不还,我大哥会替我教训他,我自己也会为自己出气。”

    说着他得意洋洋的抡起自己的拳头。

    郑山辞:“……”

    胸口突然有些窒息。

    郑山辞不敢吱声。

    虞澜意的拳头,他还能靠着铁片勉强支撑,虞长行的拳头,郑山辞能当场升天。

    虞澜意看完话本,满足的扯着被褥,郑山辞去吹蜡烛。黑暗中虞澜意伸出手小心的捏了捏郑山辞的耳朵,郑山辞耳朵动了动,瞬间就滚烫起来。

    黑暗中看不清对方的脸,虞澜意凑过去,咬了一下对方红通通的耳朵。

    他又伸手捏了捏他的臂弯,很满意。

    ……

    翌日一早,郑山辞到了县衙就跟江主簿商量好了,让江主簿出面同商队的人谈,最好把价格谈低一些,毕竟他们手里的预算有限。

    江主簿:“郑大人放心。”

    江主簿这张脸商队的人也认识,郑山辞还让旺福跟着江主簿一起去的,毕竟人心隔着肚皮,江主簿的话也不能尽信。

    戚县丞跟朱典史一直跟郑山辞并无太多交集,戚县丞还时不时要去跟郑山辞交文书,朱典史一般都没往郑山辞跟前凑。

    县衙里的衙役大多很信服朱典史,他们一般都听他。

    秋收来了,麦子黄了。百姓们高高兴兴扎在田地里,把麦子用米袋子装起来,拎起袋子直往里正那处跑,让县衙里的衙役来看小麦的成色、称重,而后运到县城里去。

    “称重了!”

    “把粮食放到秤上。”里正指挥着乡民。

    第34章 户房

    乡民老老实实的听着里正的话。

    衙役们本是抢了这个机会来的,结果被郑山辞警告了一番,要返回衙门时还要搜身,他们心里提不起劲儿,也懒得再去为难这些乡民了。

    按照大燕朝廷的标准,先是看了小麦的颗粒,从中拣出来不符合标准的麦子,再用模具去称,严格按照标准来。

    “三石米,好了,下一个。”衙役摆摆手让下一个乡民赶紧上来。

    一石粮食等于十斗粮食,大燕朝是三十抽一的税。

    乡民愣愣站着像是没有回过神来,手里还捏着二十文钱打算塞进衙役的手里,让衙役不要卡他们家的粮食。结果这次衙役直接没找他要过路费。

    “还愣着做甚,给旁人让路。”衙役不耐烦的说。

    乡民这才回过神来连忙一声走了,他边走边回头看衙役。

    下一个乡民也是单单看了看小麦的成色跟饱满,就用模具秤重,没有故意挑剔、找茬。

    “孩子他爹,你怎么还在望那边的大人?”一个村妇说道。

    她对这些衙役可没有什么好感,每次都跟饿狗进村一样,逮着乡民的钱袋子就薅,挑挑拣拣,就是想要钱。

    “这次大人没找我要钱,这二十文钱可以攒下来了。等把家里的粮食买了,我们就去镇上买点棉花制棉衣。”男人高兴起来,兜里揣着二十文钱,美滋滋的。

    “真的没要?!”妇人惊讶的出声,随即脸上就带了笑意:“可算是当了一回人了。”

    男人:“……”

    “说甚话,快回家去。”

    衙役这次没有耽误事,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收税,还有的衙役就负责把粮食运到县城去,这秋收的日子还是他们最忙碌的日子。

    这边算账的事都是交给户房的人来做。

    县衙有六房。吏房负责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户房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房掌典礼、科举、学校;兵房掌军政;刑房掌刑法;工房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俨然是各类人员都很齐全,所以有些大族也喜欢让自己本家有出息的子弟到地方去历练一番。他们的历练与寻常人不同,他们身侧会有长辈引导,一步一步引着他成为合格的县令。

    户房的人在县衙里忙着算账,戚县丞也管征税这事,见他们忙着不停,吩咐身边的小吏:“让膳堂的人熬点鸡汤晚点给他们端来。”

    “是,戚大人。”

    江主簿也没听着,户房的人核算了赋税,他要跟着户房的人合一合户籍人口,若是合不上还要交给朱典史去做。这县衙里的活平日里看着清闲,实则到要忙的时候跟陀螺一样。明明有些地方不该自己管的,稀里糊涂就被叫过去做了一趟的活,然后又稀里糊涂的回家了。

    郑山辞把卷宗看完了,打算明日把一些疑案处理一下。他刚出屋子,见小吏们来去匆匆,手上皆是抱着很厚的文书,郑山辞扫了一眼看见户籍两个字。

    一个小吏手中的文书差点倒下来,郑山辞伸手扶了一把。

    “多谢郑大人。”小吏连忙道谢。

    郑山辞:“我帮你拿过去。”

    小吏心中惶恐,却也不敢拒绝郑山辞,带着郑山辞一起进入了户房。

    “津兴镇……人口交税……”

    “津兴镇……交税……”

    “津兴镇……”

    户房的胥吏对着账本,算盘打得很快,一走进这个屋子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到忙碌起来。郑山辞把文书搁在桌子上。他听见了津兴镇的名字,这作为新奉县种小麦的地方,是县衙最重要的收入之一,也是完成每年赋税和粮食的重要来源。

    郑山辞想着津兴镇水土流失严重,却是每年都要种小麦。明年他已不打算让津兴镇的乡民们种小麦,可以想见到时候县衙的反对声会有多大。

    看见户房忙碌的样子,郑山辞想着也去帮忙。他拿了一本还在核算的账本,找来一张白纸开始计算。

    戚县丞吩咐膳堂的人给户房的人炖鸡汤喝,他便离去了。

    郑山辞比户房的计算速度还要快,户房的人本还未信郑山辞,直到一一核算后,发现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