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30-240(第14/31页)

一遍。

    听到“政治夜校”的名字,李主任终于翻开那份申请,快速浏览起来。

    政治夜校一直想搬迁到市里来,但市中心没有空余场地,要想在市里上课,就只能借用中小学教室。

    “政治夜校”名为夜校,其实白天也有脱产培训班,跟中小学混用校舍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仔细翻看了一遍后,看到了最后的投资金额——100万。

    “建筑材料不是由市二建公司提供吗?怎么还需要100万?”

    叶满枝和余公仆几乎同时在心里翻个白眼。

    这李主任可真抠啊!

    建设那么大一个工业小区,居然连100万都不想掏!

    叶满枝尽量控制着表情说:“我前阵子去省里开工业会议,跟省局的领导透露过‘食品工业小区’的设想,省领导对这个思路挺支持的,也许会将咱们这个小区当成省里的试点。”

    瞧见李主任的神色认真了几分,她又继续说:“这个‘食品工业小区’的规划,符合1972年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管理的几项意见》的要求。滨江是大中型城市,将老工厂搬出市区,集中在工业小区,属于一种全新的尝试,咱们也许可以跟国家建委提交报告,申请成为试点。”

    这其实已经不是轻工业局该管的了。

    但是为了顺利立项,叶满枝特意联系了市规划处,认真学习了最近几年的城市规划政策。

    “要是真的成了国家建委或省里的试点,只有两家食品厂的话,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毕竟是个工业小区,至少要有三家工厂吧?所以,除了利华厂和置换出来的食品厂,市里最好能出资,再帮一家食品厂完成扩建搬迁。”

    听了她的介绍,余公仆感叹道:“用建设一家工厂的资金,完成三家工厂的扩建,不但能把市中心的地皮腾出来,还多了一个食品工业小区,变成国家和省里的试点。这是多好的事啊!李主任、彭主任,市里为啥不同意?”

    叶满枝在心里给她竖个大拇指。

    这余主任真是个妙人。

    叶满枝在这方面比较谨慎,没给对方透过半点口风。

    两人其实从没商量过什么。

    但余公仆总能在合适的时机敲边鼓。

    人家能当上利华厂的一把手,总归是有些原因的。

    光是这份审时度势的本事就相当不一般。

    李主任将第五份申请收下了,说是要开会讨论一下。

    这次是真的要上会讨论的,但余公仆不相信啊。

    她觉得食品工业小区是重建利华厂的唯一机会,所以,那天之后,她天天去市革委准时报到。

    门卫不让她进,她就在门口等着,瞧见领导来上班了,她便跑过去彰显存在感,问问领导商量得咋样了。

    她这份缠磨功夫,别说全市,哪怕放在全省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的。

    市领导烦她烦得要死,又拿这种人没办法。

    余公仆没文化,九岁就出来做工养家,属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出身成分相当好。

    她自己肯下死力气参加劳动,张口闭口最高指示,这么多年都没人能把她怎么样。

    ……

    轻工业局那份申请上的优势可圈可点,再加上余公仆这个烦人精,让市里很快做出了决定。

    七月初,叶满枝接到通知,“食品工业小区”可以正式立项了。

    市革委会成立筹备领导小组。

    彭静云担任组长,轻工业局长叶满枝、市城市规划处长陈勋、通兰县革委会主任钱青松,担任副组长。

    后面还有一些组员的名字,叶满枝草草看过就算了。

    她比较关心的是市里的投资情况。

    局里提交的那份申请上写的是100万,但市里最终只同意拨款60万!

    60万这个预算真的是可丁可卯,将将满足一家工厂的新建搬迁费用。

    但她在这方面也没啥可挑剔的。

    这几年市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特别少。

    轻工业系统内,近十年只投资了1.2亿,平均每年1200万。

    1200万听着挺多的,可是当年让滨江领导丢尽颜面的滨江化工厂还投资了3000万呢。

    曙光厂从日本进口的那两条旧生产线还价值650万人民币呢!

    每年一千多万够干啥的?

    所以,市里能抠抠搜搜拿出60万扩建食品厂,已经算是大方了。

    叶满枝怀疑,这60万还是看在那两个试点的面子上才有的。

    无论如何,“食品工业小区”能正式立项,是值得锣鼓喧天,大肆庆祝的大喜事。

    叶满枝上任的第一炮彻底打响,想看她热闹的人也可以闭嘴了!

    与她同样高兴的,还有通兰县的干部们和利华厂的职工们。

    通兰县能拿下这个大项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连他们本县的干部都有点懵。

    全市工业排名倒数第一的帽子戴了二十多年,冷不丁拿到一个香饽饽,他们还有点不习惯呢!

    另外几个落选的县,不知从哪听说通兰县是叶满枝的老家,都以为是叶满枝给老家特殊关照了。

    但叶满枝自个儿清楚,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市里着急解决利华厂的问题,其他县却磨磨蹭蹭,迟迟给不出方案,她哪有时间一直等他们?

    通兰县和安阳县都在第一时间给出了方案,而且各有各的好处。

    但通兰县的方案里还牵扯到李主任当校长的政治夜校。

    这不就赶巧被选上了嘛!

    “叶局,我们利华厂在下周一正式复工,”余公仆热情道,“职工们想邀请你去参加复工仪式。”

    叶满枝诧异问:“你们在哪里复工?食品工业小区刚立项,厂房还没动工呢!”

    “我去了通兰县好几趟,跟县领导商量好了,先借用他们县百货商店的一个仓库当厂房,让一部分职工过去搞生产,新厂房建成少说要小半年,职工们不能再等啦!”

    “那生产设备从哪里来的?”叶满枝问。

    “嘿嘿,我跟其他厂借的,先生产花馍和糕点,攒点钱,估计明年就能买麦乳精的设备了。”

    余公仆在市领导那里的口碑不咋地,但是跟其他食品厂的关系还不错。

    生产花馍和糕点的设备不贵,她先跟外厂借用一些。

    利华厂的账户上还有资金,当初重建厂房的时候,她一分钱都没舍得花,要么让工人搬运废旧砖头,要么等着市里接济。

    市里可以给他们盖厂房,却不会花钱买设备。

    所以,哪怕要厚脸皮去市里撒泼,企业账户上的钱她也没敢动。

    如今好啦,利华厂恢复生产,先用半年的时间赚点钱,加上账户里原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