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320-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320-330(第5/13页)

王会怀疑武将会不会反,而武将则担心君主会不会卸磨杀驴。

    李治叹了一口气,君主和臣子间的信任到底该怎么维持呢?

    *

    武周

    “三郎,你觉的该如何解决朝堂和臣子间的不信任。”武则天问李隆基。

    说到底,安史之乱的根源就是李隆基对臣子的不信任。

    “平衡好各方权利,且中央必须有平定内乱的势力,让这些臣子知道造反的后果。”李隆基道。

    “所有的任命权和税收一定要归于朝堂。”李隆基如今知道这两项权利的重要性,绝对不能为了扩张领土而把这两个权利下放。

    那些藩镇节度使正是因为有了这两项权利才不把朝堂放在眼中。

    【于是唐德宗李适派陆贽去游说李怀光,绕是陆贽也说服不了李怀光,陆贽也觉得李怀光有问题,怕他会步朱泚后尘。

    因此陆贽回朝后立马上谏,他提议让让李晟、李建徽、杨惠元三路大军离开李怀光,以免李怀光心生异心造反,会把这三路大军给平定了。

    但是唐德宗李适不想放弃李怀光这样的大将,于是唐德宗想亲自率领禁卫军前往咸阳,督促李怀光。】

    【阿斗】:唐德宗亲自去,李怀光不会认为唐德宗是过来抓他的吧?

    【但是唐德宗李适此举得到了李怀光的强烈反对。

    没有办法,唐德宗李适为了安抚李怀光,再次给他加官进爵 ,并且赐给他免死铁券。

    李怀光得到免死铁卷后更加激动,这免死铁卷代表着唐德宗对他的猜疑,这是赤果果的怀疑自己要造反啊。

    于是李怀光气恼,说他本来不想造反,但如今得了免死铁卷,那就不得不反了!】

    “这……”李适深深无奈,当真是自己怎么做都不对。

    明明自己已经尽力安抚了,为何还会这般……

    李适这才真切的感觉到当皇帝并没有他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

    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

    【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正式发动了造反,正如之前大臣陆贽所预料的那样,李怀光快速吞并了李建徽、杨惠元的部队。

    当初陆贽向唐德宗李适谏言后,唐德宗李适只让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晟的军队与李怀光分兵。】

    “儿臣无能,还不听谏言。”李适不知该怎么骂自己了,忠臣的谏言自己一概不听,但是对奸臣的谏言却一一执行。

    自己也未到晚年,怎么会昏庸如此……

    李豫叹了一声气,他也不怪李适,到底是能力不足罢了。

    好在神迹出现预示唐朝国运,知道后朝之事后,应该对李适治国有很大帮助。

    起码知道哪些大臣可信,哪些不可用。

    【但是李怀光此次造反却不得人心,他手下的那些士兵都是奔赴千里为了勤王而来。

    或许其中有人是有造反之心的,但是李怀光步可能让所有人都跟着自己造反。

    朔方左兵马使张名振当着众人面前指责李怀光,你不去攻打长安果真是要造反,如此行径自取族灭,富贵他人,我定以命与你抗争!

    李怀光气恼,竟然让人把张名振给杀了…

    右武锋使石演芬上谏朝堂,要求罢免李怀光的兵权,石演芬也被杀害。

    随后李怀光又让他的旧将韩游瑰跟着自己造反,但是韩游瑰直接将秘信交给了唐德宗李适。

    然后李怀光让自己的属下赵升鸾潜入奉天,没想到赵升鸾直接投奔了唐军主帅浑瑊。

    眼见奉天不安全,为了防止唐德宗李适再次被困在孤城,唐德宗李适决定带着百官撤往会府梁州。】

    【路人甲】:已经跑出经验来了。

    李适感觉自己无言以对,但是李豫却苛责李适,此时撤退是明智的选择。

    【李怀光眼见唐德宗李适跑了,他立马派出三名大将去追,但是这三人却不听命,直到唐德宗李适安全撤离,他们回去复命。

    这三人自然也被罢免,由此可见李怀光让是多么不得人心,他手下基本就没有听他的。

    面对如此情形,李怀光暂时退军自保,但是他手下的大将孟涉却背叛了他,转而投奔李晟。

    最终李怀光终于压不住朔方军,退无可退到的李怀光上吊自杀,他的首级被他的部下送到了马燧,除带头造反的几人,其他士兵一律被赦免。

    李怀光之乱被平定,朝堂的矛头对准了在长安称帝的朱泚。

    此时,已经到梁州的唐德宗李适又想和他的曾祖父李隆基一样,退到比较富饶的蜀地。】

    李适的脸再次苍白,都什么时候了,自己还有想享福?!

    第325章

    【但是唐德宗李适这个想法被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和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晟及时劝阻。

    本来唐德宗李适放弃奉天来到梁州已经打击了士气, 如今再撤退到蜀地,恐怕长安再无收复之日。

    这次唐德宗李适听劝了,他放弃了南下的机会,留守梁周, 并且还加封李晟为宰相。

    大将李晟也没有辜负唐德宗的信任, 李晟大败朱泚, 在《新唐书》中详细记录了李晟的收复长安的经过。

    朱泚带着残兵败仗一路逃回泾州, 泾州是此次泾原兵变的老巢。

    之前咱们说过,造反的只是去长安的泾原兵, 其他留守泾原的士兵还是心向朝堂的,因此朱泚吃了闭门羹。

    随后跟着朱泚的手下叛变,杀了朱泚,彻底投靠朝堂,泾原之变终于结束。】

    【阿斗】:那李希烈呢?

    【所有的反叛都被平定, 只剩下李希烈, 他的后果可想而知。

    李希烈麾下大将陈仙奇买通了郎中, 毒杀了李希烈, 并且杀了李希烈全族,最后投靠了朝堂。】

    *

    蜀

    阿斗听到叛乱的这些反贼都没好下场, 心里舒服多了。

    到底是大唐命不该绝, 虽然有奸臣但是也有忠臣, 虽然忠臣时不时的会变成奸臣。

    不过阿斗有个疑问, 他想着唐代宗时期外族吐蕃一直攻打唐朝, 怎么唐德宗时期消停了?

    阿斗的疑问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阿斗】:外族吐蕃怎么没动静了?

    【吐蕃自然不会消停,要知道在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 吐蕃对大唐发起斗争高达三十于次。

    之所以吐蕃这次没趁火打劫,是因为唐德宗李适做了妥协。

    发生泾原之变厚, 唐德宗为了尽快平定战乱,把安西、北庭以及泾川、灵武四州之割让给了吐蕃,以此为代价让蕃军参与平叛。

    实际上吐蕃大军只是以平叛为名行抢劫之实罢了,随后还以天炎热为由不在出兵。

    尽管吐蕃在此次平反中没出什么大力,但是唐德宗李适仍想履行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