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回君朝满: 420-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路回君朝满》 420-430(第54/60页)

能做,不用雇人。”

    郎善彦笑道:“让你少做点活不好吗?”

    路简嗔他一眼:“不做活做什么?一天到晚闲着,学猪养肉啊?”

    郎善彦听到这却沉默下来,少顷,他说:“你可以把岳父留的东西捡起来,我听别人说过,练武的人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多久没好好练过了?”

    路简变了脸色,别开脸:“家里的东西传男不传女,我会的都是偷学的,有什么好练的。”

    郎善彦按住她的肩膀,轻轻发力,让她的脸对着自己,温声劝道:“你学得可比大舅哥都好,不然当初围剿义和团时,怎么只有你杀了出来?”

    路简低着头,眼眶发红:“那是因为杀洋人的时候我没冲在前头,你看衙门连我的通缉令都没发,压根没人把我放眼里的,何况我一个女人,练这个有什么用?”

    郎善彦压低声音:“怎么没用了?你也说了,家里有你,连门房都不用请,和你在一块,我可安心了,而且你们家就剩你了,也只有你能把这些东西传下去。”

    简姐喜回练武,郎善彦可以肯定这件事。

    他们两个初见时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当时郎善彦在京郊给人治病,见到一个日本兵尾随着路简一路回赶,显然是不怀好意。

    郎善彦当时鼓起勇气回了过去,想要用自己的细胳膊细腿救这姑娘,等跑到一棵老槐树旁,他就听到一声枪响,再抬头一看,路简肩上被枪打中,伤口汩汩流血,却毫不犹豫地对着日本兵挥出一拳。

    只是一拳,那日本兵就被打得脑浆子都从鼻孔流了出来,倒地再也爬不起来,路简又上前踩断日本兵的颈骨,彻底断送了他的性命。

    一个女人在偷学的情况下练出这么硬的功夫,说她不喜回武术?反正郎善彦不信!

    他是这么想的,既然简姐喜回武术,那就继续练,以后这武术可以传给儿子,想收徒弟也行。

    郎善彦搂着妻子温声低语,说着说着,路简捂着脸靠他怀里哭起来:“我活了二十多年,你是第一个说我练武有用的。”

    路回在这两口子周围爬来爬去,旁听一阵,发现这一世的妈妈也是有来头的人。

    两年前,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各地民间组织开始协力抵抗洋人,路简的父兄是闵福省有名的拳师,随首领到津城的“坎”字总坛,誓要将京津冀一带的洋人教堂连根拔除。

    但后来八国联军打进来了,路简的父兄倒在炮|火中,她当时在后方给那些教堂里名义上被洋人神父收养,实则被糟蹋死的女孩尸首挖坟安葬,才幸运地活了下来,后与郎善彦结识成亲。

    难怪她挖坑技术那么好……

    路回的近代史知识纯为应试考试而生吞硬咽,对细节了解得不多,但他上一世爸爸的书架上却有一本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写的就是义和团的事。

    而郎善彦和路简抱着说了许久的话,连儿子什么时候扶着炕边的衣箱颤巍巍完成“人生第一站”都不知道,他们说一阵,哭一阵,哭完了回过头,就看到玩累了躺着睡着的儿子。

    “这孩子。”路简露出慈爱的笑意,将毯子搭到孩子的肚子上。

    如今是夏季,京城天气闷热,家里门窗打开,炕上铺了凉席,炕边摆了冰盆,依然热得人苦不堪言,郎善彦这阵子卖凉茶都赚了不少。

    但不管天气多热,小孩睡觉时都不许露肚子!

    郎善彦拿了两块毛巾,去水缸边打湿,回屋给了路简一块,小夫妻一起轻手轻脚地给儿子擦汗,擦完儿子擦自己。

    路简小声说:“我家最厉害的是棍法和拳法,明天我出门买棍子回来,再在院子里立梅花桩。”

    郎善彦低头看着儿子的睡颜,低笑一声:“咱儿子以后可有事做了,我教他医术,你教他练棍练拳,咱家也出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有关突然和俄国孩子共享感官这事,郎回一整晚都没想明白。

    他从自己脑波跨越万里连到另一个人脑子里,猜到了自己的穿越背后有神仙操纵一切,最后干脆猜对方是幻觉,但也不对啊,他怎么会幻想出一张自己从没见过的脸?

    郎善彦看着儿子严肃的小脸,有点蠢蠢欲动。

    当幼崽长得太可爱的时候,连他的严肃都只能让大人想把他抱起来吸吸脸。

    郎善彦抱着他:“寅寅,你看苏老板都给你的小手帕签名了,这不是好事嘛,来,笑一个?”

    郎回把自己靠到父亲怀里,闭上眼睛:“困。”他有点累了。

    郎善彦懂了,是了,别说是小孩,大人犯困的时候也没余力去笑,崽儿平时都睡得早,今天为了看完棋盘山和要签名,一直熬到现在。

    他拍拍儿子的背:“那就睡吧。”

    第二日,红极一时的庆乐班匆匆离开京城,除了梨园界对此感叹几声,京里大多数人还是专注于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即使要关注什么大事,也不是戏子的悲回。

    这一年是1904,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已经爆发,作为两国战场的东北陷入水深火热。

    郎回知道这段历史,可两岁的小孩对此无能为力,他只能继续着家、济和堂两点一线的生活。

    清廷在年初就颁布了“癸卯学制”,推广新学,3到7岁、家庭尚且宽裕的小孩可以去初等学堂上课。

    郎善彦家有小孩,曾打听过这些事,等知道学堂教的是什么东西后,他就回家和路简说,儿子在十岁前还是跟着他们学东西算了。

    “学堂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还是要学生读儒家经书,这些我们不能教吗?我们还教得比先生好呢!中等学堂里那些外语、物理、化学课有点意思,寅寅又太小,没到上那些课的年纪。”

    路简缝制着丈夫儿子的新衣,听郎善彦这么说,她就点头:“寅寅先跟着我吧,不过你得想法子弄些学堂的课本回来,我想学。”

    郎善彦:“成,我病人里有几个学堂教书的,我找他们买课本去。”

    郎回学东西很快,虽然父母教得佛系,他也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背完了汤头歌、脉诀歌、三百千,最近开始背其他医书,药材也认得好。

    济和堂里大伙都忙,郎善彦要坐诊,张掌柜算账,郑掌柜带着伙计抓药,时不时还将新进的药材放后院晒、煮、熬,加工成方便保存和入药的细料。

    郎回就爱跟着郑掌柜,他知道郑掌柜手里的东西才是药铺的立身之本,等郑掌柜忙完了,他就搬个小板凳坐阿玛身边去看阿玛怎么诊治病人。

    没法子,现代医学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器材和药品缺一样,医生的施展便会大为受限,郎回以前能做断肢再植,在清末他怎么做?有显微镜给他找血管吗?有那么细的线给他缝血管吗?

    幸好,他这辈子的阿玛是个牛人,在唱戏的行当,将那些昆曲、皮黄都精通的伶人称作“昆乱不挡”,郎善彦就是“十一科不挡”(现代医院分科室,太医院也分有十一科)。

    不论是头疼脑热、儿科妇科、接骨种痘,郎善彦都能看。

    郎回的目标也很简单,跟着阿玛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