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剧炮灰兄长科举升官: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苦情剧炮灰兄长科举升官》 40-50(第12/35页)

有所改变,这样一来,只知道读死书而不关注民生的学子就难以突出。

    若是刚穿越过来就让徐辞言考这种题,他就死定了,但这么些年过去,徐辞言一直很注重加强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认识。

    白巍早年四处讲学,各地的风土人情都知道不少,再加上徐辞言虽行不了万里路,也看了万卷书,对于一些风俗也有所了解。

    第三日上午,他就把第二场的考题全部答完了。

    乡试不允

    许提前交卷,徐辞言把答卷收好以后,就趴倒在桌子上闭目养神。

    一旁的草稿纸上工笔画了个正字外加一笔,他在这破屋子里熬了六天了。

    第一场结束放风的时候,还有些学子窸窸窣窣地相互交谈两句,等到第二场结束的时候,整个贡院里一点说话的声音都没有了。

    徐辞言旁边几个号房里的学子都各自趴在桌上睡觉,官府发的饭菜也都摆在旁边只寥寥动了几口。

    他休息了一个下午,现在精神倒是不错,强撑着塞了两口饭,起身擦药以后扶着墙走了一圈,目之所见的考生,无不是精神萎靡神情恍惚。

    陈钰几个都趴着不动,徐辞言摸了摸他们露在外面的胳膊,虽然冰凉但也还算正常,做完这些,他也没多少力气了,慢慢地又走了回去。

    走到一半,意外就发生了,几个官兵抬着一块板子从远处的号房走了过来,见着徐辞言站在那,他们脚步一顿,又看看板子上的白布,叹息地走了。

    徐辞言心下一沉,那白布凸起,分明盖了个人。

    高压酷暑,劳累难耐,恶劣的环境外加超标的脑力劳动……乡试考场上,是真的会死人的。

    九天,若是撑下来,最差也不过就是不中,回到家去还是身份清贵的秀才公,若是撑不下去,只能是黄土一捧了。

    越是年轻,身体机能就越好,越能熬过这一日接一日的考试,等到年纪大了,意外就多了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夫子他们考到后头就断了科举的心思,他们都是一家一族里的顶梁柱,若是去了出事,家里人怎么办呢?

    撞着这事,徐辞言心情也沉闷起来,他对着号房边角的水缸看了一眼自己的样子,面色苍白唇色发青,每日身上汗流浃背又风干,哪怕换了衣服,也都狼狈不堪。

    穿越过来的时候,徐家没有镜子,徐辞言也没有仔细打量过自己那副病容,不过想起来,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他这几年调养得当,还跟着殷微尘学会了骑马这些,比起坐在学宫里的秀才,身体不知道强健多少,眼下都熬成这样,更别说那些昼夜苦读能不动就不动的学子了。

    乡试八月酷暑,而到了会试又是严寒,科举是贫民学子改换门庭的通天之路,可这条路又哪是那么好走的呢。

    还有最后一场,徐辞言深吸一口气,回到号房里休养精神去了。

    八月十五一大早,乡试最后一场终于开考。

    这一场只考五道经史时务策,也就是策论。考的是对时务政治的见解,也算得上是三场考试里面最让考生头疼的一场。

    哪怕只是纸上谈兵而不是让他们真刀实枪地上,但回答得也不能太过离谱,不说满纸真知灼见,也不能考官问你洪灾之后如何赈济百姓,你答何不食肉糜吧。

    来判卷的考官都是各地官员,再不济也是层层选拔考出来的,考生写的策论实不实在有没有用,一眼就能辨之。

    一般来说,那些权贵世家的子弟比起普通寒门学子强得最突出的就是策论一题,毕竟他们父兄都是官员,经验丰富,在事务处理上更能提点他们几分。

    徐辞言先扫视一遍五道题目,两道考的是山南本地的发展,一道考中央和地方关系,一道考天灾人祸如何应对,最后一道考为臣之道。

    往年乡试好歹还考几道例如有教无类这些和考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今年干脆就全是官员的必备素养了。

    出题的考官着实是有点变态了。

    徐辞言心底苦笑,只是遇都遇到了,总不能不答吧,硬着头皮都要上。

    第一题,“滇南在三代时不列《职方》三百年来,声名文物,騷坪中土…。议者欲水陆通道,使北而巴蜀;南而百粤声势联络,图滇之所讲求者也。计利便,筹因革,诸士滇产也,宜有石画?”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问交通和山南的发展。

    徐辞言深深拧眉,这题倒是与他的切身生活息息相关。

    从祁县到省城,每次都要长途跋涉这么久,不就是因为山南全省多山,重峦叠嶂,官道难修土路颠簸吗?

    一山放过一山拦,这话在山南可真是写实了。

    陆路难走,但多山也多河,山南一省六大水系,若是能兴修水道,对整个山南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这问题他想得到,主政的官员们自然也想得到,山南水势奇绝,落差大,涝时水流湍急,旱时干涸一片,有司每年都想着要兴修水道,每年都修不起来。

    到了后世,还能靠着超前的科技水平和基建能力克服这些问题,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现在,属实难为。

    徐辞言琢磨大半个时辰,方才把思路理清楚。

    他先写古来入境东西南三路,详尽地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又从整体来看山南的地势与水系分布,综合考量。

    单这一点,徐辞言就比许多同考生有了一个绝对的优势——他上辈子看过山南的地势图水系图,虽然时过境迁,山河难免有些变换,但结合着在石县令处见过的详细舆图一一对照,也能八九不离十。

    点明形势之后,徐辞言才说出自己的观点,往北上积极开拓金沙江,通川入蜀;往南顺右江,借珠江水系接两粤……

    同时,在行商古道的基础上,兴修官道,水陆两运交相配合,既加强山南与其他省的沟通巩固统治,又以交通带动经济,摆脱山南地贫人穷的境况。

    文章的最后,徐辞言还展望了一下山南道路运输的蓝图,希望新的几条水道能早日达到“大船三百,小船三千,往来如蚁”的盛况。

    只是写着写着他自己也苦笑了一下,这般繁盛的场面,后世也是到了民国初年山南境内红河航运才达到的。

    眼下吧,红河航道尚且还差的远呢,更别说其他的几条水路了。

    每年走水路的商队不翻船死人都不错了,不然为什么茶马古道会这么有名,这都是商队被逼得没办法了,才一脚一脚踏出来的生关。

    不管怎么说,徐辞言挑剔地看了眼这篇策论,已经是他结合当下境况能给出最好的建议了。

    再多,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达不到,文章就显得痴人说梦了。

    把这题答完,已经过了一日上午,徐辞言算算,觉得自己进度有些慢了,干脆就放弃午睡,一口气把剩下那道山南有关的题目答完。

    等到夜色黑尽,他把考卷收好,忽然打了个喷嚏。

    不知何处刮起了寒风,凌冽冽地吹过贡院,吹得号房上面钉着的油布号顶啪啪作响,风势更大,不一会,天边一声惊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