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地府日常: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60-70(第30/32页)


    他就问了那么一句,奉孝便心思玲珑地弄懂了他的想法。而后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真是聪明得让人生气。

    郭嘉得意地拍拍他肩膀:

    “主公那边,嘉去替你说一说。曹孟德这头,就得你自己解决了。”

    戏志才点点头:

    “那是自然,不好拖旁人下水的。”

    任何人去替他开口把他留下,都容易落人话柄。

    偏偏戏志才之前有点拼命三郎的架势,为了立功日夜操劳,根本不可能因为日后会生病就自请不去随军。

    所以戏志才想要脱身,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跟着曹操走。曹操急于复仇,应该会令大军急行,届时戏志才自己大概率会生病。

    生病之人无法快马加鞭跟着赶路,只能留在后面慢慢走。而曹操恐怕会叫他先在原地休养一阵,身体好了再跟来。

    郭嘉暗示他可以在原地多养几日的病。

    戏志才心下了然,拖到秦正发难后,兖州会脱离曹操掌控。到时候他这个留在兖州的曹操谋臣,就能顺理成章地被“抓”回昌邑了。

    秦正自己不好干这种事,所以约莫还有个替罪羊。

    戏志才心里盘算着这些事情,回去收拾行囊了。

    没两天,大军开拔。

    但令人意外的是,荀彧这次没有随军。不知道是否荀文若察觉到了异样,选择了留在昌邑坐镇。

    曹操手下还有别的谋臣,可以替他调度粮草,倒也不是非要荀彧跟随。

    历史上这一次荀彧就没有随军,反而待在济阴郡的鄄城。不过那个时候曹操将兖州治所从昌邑挪到了鄄城,所以荀彧留守此地很合理。

    后来兖州易主时,唯有几座县城还在曹操掌控中,其中就包括鄄城。

    这次曹操当上兖州牧之后没着急挪。

    一是当时秦氏父子在昌邑附近,他还没把人笼络到手。挪到北边的鄄城之后,互相之间来往就更不方便了。

    当时曹操曾经打算过,如果秦正不肯出山,自己可以主动过来问策。而转移了州府治所,以后跑来会很费劲。

    二是因为兖州士族在背后劝阻,陈宫和曹操的矛盾经过挑拨越发深厚。既然如此,兖州士族当然不乐意曹操把班底挪去更接近他大本营的东郡附近。

    再加上吕布跑去占了东郡,导致原本安全的鄄城反而变得不如昌邑安全了。

    而与此同时,曹操和东南边的徐州打了起来。

    鄄城不如昌邑靠近徐州,战时挪治所不方便不说,也会给自己打仗调粮增添麻烦。一来二去,就拖到了现在。

    陈宫试探荀彧:

    “文若这一次为何留守昌邑了?”

    荀彧目光沉静地看着他,似乎要将这个人看透:

    “昌邑距离徐州不远,在此地行事也算方便。且大军走得急,许多事情还未置办妥帖,须得彧留下善后才行。”

    陈宫心理素质极佳,被荀彧这么盯着也不心虚。大大方方地点点头,仿佛计划并未被打乱一般。

    然而扭头就去找兖州士族商量对策了。

    荀文若居然没走,那么想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夺取昌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们原本的策略是迎吕布入昌邑,挟持城中的秦正等人。

    光一个秦正在,或者光一个荀彧在,他们可能还可以出其不意地取得成功。如今两人俱在,互相策应,只怕很难成事。

    荀彧已经开始调动昌邑的军队了,就好像在防备着什么一般。

    秦氏府邸中。

    郭嘉陈群等人也在商议此事。

    郭嘉头疼地说:

    “文若也太敏锐了。”

    扶苏悠哉地抿了口蜜水:

    “他要是不敏锐,也不是荀文若了。”

    这么长时间了,他们做了这么多小动作,荀彧又不是个迟钝的傻子,哪能一点端倪都发现不了?

    多亏他阿父经验丰富,才能把一切遮掩妥帖。哪怕荀彧费尽心思地调查,也抓不住任何把柄,顶多有一点隐约的预感。

    否则换一个人来,之前一年在昌邑折腾出了那么多事,肯定留了一堆小辫子。荀彧接手昌邑中的政务后,要不了多久就能查出问题来。

    陈群若有所思:

    “看来文若应当也对曹孟德提过自己的忧虑,曹公才会答应让文若留守后方。不然以他往日对主公的信任,至少会提前和主公商量一番,再将文若留下。”

    结果这次荀彧留守的消息是临走前突然决定的,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赵俨补充:

    “文若没有证据,只是一个猜测而已。曹公不一定尽信,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想来他方才出发之前,有私下寻过主公进行解释吧?”

    始皇颔首:

    “他说这是为了叫陈宫等人没有防备,才不曾提前告知我。”

    这个逻辑是通顺的,毕竟之前曹操决定谁随军、谁留守时,陈宫等人确实在场。而为了不走漏消息,曹操只和荀彧一人私下里商谈也能勉强说得过去。

    郭嘉一针见血:

    “可见曹孟德心中最信任的仍然只有文若一人,否则如此大事,多加一个主公,三人秘密商谈也无妨。”

    无论是荀彧不让曹操叫上秦正,还是曹操自己心里有个疑影,这才没有叫上秦正,结果都是一样的。

    扶苏慢条斯理地总结:

    “有文若在,谁也比不过他。曹孟德表面一视同仁,私下却有偏爱。若他手下颍川士族独大还好,如今兖州与颍川抗衡,他端水端不平,必生祸患。”

    颍川人才或许会服气荀彧,但其他地方来的、有心气的大才就不一定了。人家一看在这里永远压不过荀彧,骄傲点的干脆走人不伺候了。

    其实每个诸侯身边都有类似的情况。

    袁绍身边谋臣争宠非常激烈,偏偏那边没有一个能压住所有人的。日后蜀汉那头诸葛亮在世时能稳压众人,可等诸葛亮死了,又是争权夺利。

    曹操端水其实端得还行,荀彧也足够争气。从头到尾非要和荀彧争的不多,也就陈宫那么寥寥几个。

    然而,历史上的是历史上的,现在的曹操身边多了个秦正。

    荀彧显然压不过始皇,所以曹操一旦端水失败,他就得被迫做个取舍了。

    扶苏微微一笑:

    “看来曹孟德有荀文若就够了,我阿父还是另投‘明主’吧。”

    众人嘴角一抽。

    始皇心中早有数个方案,荀彧可能留守的情况也在他的预测之中。所以既然方案甲行不通,改走方案乙也不过是多费点事。

    他扫了一眼众人:

    “下个月陈留郡会出现问题,我需亲自前往处置。尔等与梓桑皆留在昌邑,待我回归。”

    众人于是便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