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40-50(第2/30页)


    各个报社同行给了第一波反馈之后,出版社高兴又不敢太高兴,只能按捺着忐忑又期待的心,继续等待市场的反馈。

    首先,就是邮递员送来的一包包信件!

    出版社停滞已久的业务,到如今,再一次被天南海北的读者给激活了!

    柴主编一边指挥着人去门口迎一迎邮递员,一边满面红光地对社员们说:“我们得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扎根群众!”

    “对,一定得做好这个工作。”有编辑兴奋应道,不愧他们绞尽脑汁在书里藏的心思,引导读者们积极给他们出版社写回信。

    他们可以再按照地区、问题统一整理好。找出需求最多,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又是一本新书了!

    他们还能参考《赤脚医生手册(南方地区适用版)》一样,轮流出各个地方适用的针对性维修手册!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一本书的出版工作再多,也用不了一个出版社的人,但借此机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不一样了,他们出版社有了群众基础,自然就能在时代浪潮里站稳脚跟!

    在柴主编等人心里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终于,等到了市场反馈。

    “供销社那边打电话过来,说需要再供应2万册。”

    从门外匆匆跑进来一个年轻编辑,语气激动:“主编,河南那边有政府单位要8千册。”

    ……

    听到这些陆续传来的消息,整个出版社都情不自禁地爆发出欢呼。

    柴主编也没忍住激动地哈哈大笑两声:“看来咱们首印8万册还是太保守了。”

    还是这两年变胆小了,怕卖不掉,怕成库存。

    柴主编到底是经历过他们出版社辉煌时代的人,当机立断:“联系印刷厂那边,再加印八万册!”

    听得众人暗暗抽气,这可是技术类书籍。

    “会不会太多了。”

    “就印八万!”柴主编心里算着,全国生产大队六十多万,南方起码三十万,如果算下面的村,得有一百多万个,就算只有三分之一有拖拉机,也吃得下!

    说不定还要再加印呢!

    他派人去联系印刷厂,自己则是赶紧联系红旗厂,说好的,加印得取得红旗厂同意,这祖宗可得好好供起来!

    ***

    江城作为红旗厂的大本营,维修保养需求没那么多,火爆的气氛倒是没有太明显。

    林巧枝更是对外面读者的热情一无所觉,她一直忙着20吨重型模具的制作。

    一步步接管整个项目的落地,实在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林工!六车间天车吊装出事了。”一个穿着夏季工装的工人面色焦急,脚步匆匆地跑进来,“请您赶紧去看看!”

    林巧枝猛地抬起头,面色一沉,她停下手里正操作的台钻,转身往六车间的方向跑。

    边问:“什么问题?现在情况怎么样?”

    她早上巡查的时候,分明还好好的!

    “我们按照计划操作,结果悬吊起来的模具忽然一歪,差点从钢丝上滑脱下来。”

    说起刚刚发生的这个意外,这职工明显还心有余悸,紧紧追着她说:“幸好老师傅经验足,悬停住了,但现在谁也不敢动。”

    没人敢动!

    林巧枝跑进六车间。

    “林工。”

    听这一声,停了活儿围在旁边的工人都齐刷刷转头朝她看过来,脸上全是压抑着的担忧和焦急。

    林巧枝抬头。

    天车下悬吊的模具歪了。

    处于一个半滑脱状态。

    她心脏“嘭”地重重一跳,呼吸发紧,努力板着脸,让脸上不露情绪,转头询问:“乔工,装吊上去是什么姿态?”

    乔元也是紧皱眉心,拿出一份图纸,在上面勾勒了他们组操作过程的细节:“天车大梁、主吊钩,钢丝绳和模具悬吊点……每一步我们都是按照规范操作来的。”

    林巧枝边看他的描述和手绘。

    边时不时抬头看看天车下的情况。

    她脑子里不断浮现这个异形模具的数据,重量,重心。

    她微昂着头,黑眸紧紧盯着天车下的情况,脑子里一遍遍模拟这部分模具的加工过程。

    加工过程中不断改变的重心,钢丝绳受力……

    “这边牵一根钢丝绳!”林巧枝抬手指着模具右下角道。

    她准确且清晰的指出:“钢丝绳吊点对准这个定位销孔。”

    乔元看了看,眉头蹙紧,不放心:“确定是这里吗?”

    一旦操作不当真的滑脱,对成本、工期影响可不小。

    林巧枝拿他手里的铅笔,在图纸上画了几笔,又看向乔元:“您看呢?”

    乔元眼皮一跳。

    又抬头看天车下的吊钩和钢丝绳。

    “行。”

    看到模具稳稳的落地。

    林巧枝长舒一口气,精神松懈下来,才感觉到背后一层冷汗。

    整个组的钳工也明显松了一口气,纷纷围上去。

    林巧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情况,主动找到乔元:“我们得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乔元表情也不太好:“你怎么想的?”

    能借鉴的经验还是太少了,全国大型模具年产量不足百套,更是没有一例复杂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的经验。

    林巧枝暂时也想不到好办法,只能先道:“先在地面用沙袋模拟重量分部,用试吊来调整吊点。”

    “配重试吊的方法对工期可影响不小。”乔元提醒她。

    林巧枝眉头拧紧:“那也得用,滑脱风险可不是小事。”她回头地看天车,“再想想办法吧。”

    乔元点头:“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我全力配合你。”

    林巧枝点头。

    六车间很快运进来一批批沙袋,江城每年都要做防汛工作,从来不缺准备堆江堤的沙袋。

    配重试吊法,确实可以保障安全,但确实如乔元所说,太耽误工期了。

    每一次试吊,每一次进行部分配重,都要耗费按小时记的时间。

    林巧枝不放心地天天来看。

    研究图纸,蹲在车间观察天车情况,一琢磨就是两三个小时。

    直到三天后,她总算想出一个办法——按照她对最主要三个分体模具的理解,制作一个可以调节的平衡梁,架设在车间,实现吊点的动态补偿。

    乔工试着操作一番,立即来了精神:“这解决办法不错。”

    “实在没办法兼顾更多了,其余的还是麻烦乔工你多注意。”林巧枝望着架设好的平衡梁。

    六车间的工人们也轻松了下来,脸上是露出笑容来,往外清腾着一袋袋沙袋。

    耽误的工期解决了,安全隐患也消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