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50-60(第3/31页)

门。

    像是一只去别人窝里觅食的土拨鼠,探头,探头,再探头。

    抱着搪瓷缸左看看,右看看,试图从别人的讨论和方案中找到灵感。

    礼堂就这么热闹起来。

    随着人越来越多,讨论越来越深入,不免就有人想找林巧枝了。

    “林工呢?”

    “刚刚也没见她吃饭啊。”

    “我也没见。”

    “咦,我好像也没在食堂看见林工。”

    那人去哪里了?

    总不能不吃饭吧?人上了年纪还可能没胃口,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可正是胃口好的时候。

    这一找。

    看完一圈,有人一拍脑袋,表情仿佛被偷了家:“曹越那个家伙也不在!”

    作为工业圈交际草。

    曹越的名声,简直和机床一样无孔不入,还存在感极强。

    瞬间,礼堂骂声一片。

    你骂一句“狗”,他骂一句“贼”

    连在一起就是狗贼。

    当然,这也是他人缘好的体现之一,要是他人缘差,是不会有这么多人,气吼吼地一起大声骂他的。

    多会改为背后蛐蛐。

    毕竟大家还是要点脸的。

    曹越带着满脸笑容回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就是一群怒目而视的眼神。

    紧接着,他就被一群人围上来了。

    “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尽管他也是个胳膊有力气的大汉,但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被当场扣住:“唔唔唔……”

    “王哥!”

    “齐大哥帮我。”

    在人群中艰难冒头的时候,他急忙喊。

    被喊的人老神在在,吹吹搪瓷杯表面的热气,喝茶看戏,脚都不带挪动的。

    幸好胡开记带着广交会一行人进来。

    才提前结束了这场闹剧。

    被放开的曹越还唉声叹气,声音夸张:“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我先去给你们打了个样,让林工试了试手,怎么还招来你们一顿打,唉~~”

    林巧枝:“……”

    确实有点欠揍啊。

    大伙怎么能忍住的?

    下午的自由交流,其实也是林巧枝非常期待的一个环节。

    这代表她会接触到各个行业的知识。

    “林工,我们这个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你看看……”

    “林工,这是我们单位承接的大型机起落架,由于国内缺乏万吨以上模锻压机,我们之前尝试分体锻造后焊接,但是结构强度不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在不同领域,需要全面重新考虑的问题。

    比如有的行业要满足“耐高压、抗冲击”的特殊要求。

    要支撑飞机数百吨重量的起落架,还要同时在落地时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分体锻造后焊接压根扛不住。

    但是分体研制模具,再用模具一体成型,同样会面临很多全新的问题。

    林巧枝注意到。

    其实很多大型模具的需求都类似,要做的工件太大,只能分开做然后焊接,但焊接强度又跟不上,只能转而做模具。

    起落架那种林巧枝暂时是真没办法。

    只能等这些前辈自己攻克。

    但是有一些,她却能给出建议:“有没有可能采用局部热处理,来释放材料内部应力,从而降低焊接变形?”

    对方一愣。

    他们是来学习做模具的,但林巧枝却给出了原来路线的解决想法。

    但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

    他们用的镍基高温合金焊接过程就是会遇到变形问题!!

    还有来学习注塑模具的厂。

    他们做的模具,是要往里面添加“塑料熔体”,不仅要考虑分体的合理性,还必须要考虑到流道,如果流道设计得不合理,熔体流进去填充的就会不均匀,模具也算是做失败了。

    林巧枝在和他们交流分体研制问题的时候,就在图纸上边用铅笔画边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试一下‘多级分流’,增加一些过渡段,同时把浇口位置移到①②③这几个点来,感觉熔体流速的差距应该可以控制在10%以内。”

    “或者从这边拆分一下……”

    林巧枝说着来了灵感,又在旁边换了一种拆模具的方式,这样流道的设计就更简单清晰了:“我这也只是初步想法,最好还是要测试一下。”

    要做注塑模具的厂,精神都提起来一些。

    ……

    交流会越进行。

    大家就发现林巧枝有点神,她的思维好像不受限制,和她交流起来非常轻松,她好像总能很快明白你在说什么,并且思维活跃的给出惊人的建议,是的,惊人,语出惊人。

    如今这会儿,消息闭塞。

    人们通过写信交流,稍微快一点的是?*? 电报,但贵,大家都很惜字,电话更没有普及。

    很多不超过三级的工人,可能一辈子就守在厂里,连本市都不会出。

    人们获得知识的成本,增长见识的机会,都是非常珍贵且有限的。

    没有见过“万吨水压机”的人,当听人说它的结构时,可能都要懵一会儿。

    但见过“台扇”的人,你和她讨论扇叶的制造,电机的转速,她很快就能接过话来。

    林巧枝却天然拥有这份“见识”

    但她自己目前还对这份“见识”一无所觉,因为见识这个东西,太广太杂太浅,很难在她自己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

    再加上她是一家一家去沟通的,还有很多问题压根没有办法,以至于她是越沟通越谦虚,感慨工业世界的广袤。

    更感慨于这些前辈的不凡。

    这些前辈升四级工、升五级工,升六级工,可不是平白来的虚名。

    他们也是对工业做出过非常大的贡献的。

    比如王柏强,在五级工已经停留好些年了,做出了丘陵山地拖拉机,如今才有望评为六级。

    升为高工,讲究的就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大比武了,当然,这是硬指标,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技术落地的能力。

    比如,你能做精度2丝的东西,不管是在民用行业做出需要精度2丝的测量仪器,还是在军工行业做出需要精度2丝的炮弹导轨。

    不管是主导,还是参与,要有落地的东西!

    眼前这些高工,其实都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一如今天的林巧枝站在台上讲的“分体研制”技术。

    正是这些“辉煌时刻”,一点点把漆黑的夜空点亮,连成莹莹烛火,让祖国工业从一穷二白,到现在能自力更生。

    她现在能站在讲台上,完全是因为这项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