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女巫文学www.nw8.cc提供的《女钳工[六零]》 110-120(第8/16页)



    “确实是请了,不过现在情况有一些变化。”赵振云点头,又道,“现在四个国家的十几个专家都到了,共同研究这台设备的问题,这种场面,肯定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辩解,我们缺少专业的人还是有点吃亏。”

    “等一下。”林巧枝听得不解,抓住里面的变化,“怎么一下冒出四个国家来了?不是从日本引进的吗?”

    之前她听到的初版本,11台裂解炉有13个管线出现严重的损害,找日本人去要炉管材质的详细资料,但是人家又不愿意给,只好找来日方的技术人员来实际操作处理。*

    赵振云这方面信息储备还是很充分的,道:“引进谈判这个30万吨乙烯项目选择了日本东洋工程公司总包项目,技术包使用的是美国鲁姆斯公司轻柴油裂解原料工艺包,然后还有法国,是炉管的制造商。”*

    林巧枝听着就头疼了:“四个国家的技术员凑一桌?一起找问题?”

    这是什么含金量就不需要再说了。

    四种语言怕不是都在不断循环地喊:问题在哪?问题在哪?问题在哪?

    会议室里的技术员们,也都仿佛从里面听到了满耳朵、满脑门的难难难难难……

    “是这样的。”赵振云点头,又道:“不过还是日方技术员来的最久,另外两方都是先后才到的,原本这个乙烯项目不参与排队了,但是现在三四天了,也迟迟没有头绪,我们的人本来就技术上吃亏,还和另外三方技术人员坐在一张谈判桌上,所以还是想请你看一下。”

    林巧枝犹豫了一下,当初这个项目撤出排队早,她准备得也少,而且这个乙烯成套设备技术含量还是相当高的,更有一点是,这是化学工业里的东西,和她技术储备重合面不是特别广。

    不过换个角度想。

    这不是还有四国专家吗?

    而且,她本来也不是真能神挡杀神,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能出一出力也是好的,刚好让名声落落地,甩一甩包袱。

    于是,林巧枝道:“那看看现在的一手信息,看我能帮上点什么?”

    “行,我这就把最新的资料拿给你。”

    对技术员来说,就怕这种问题。

    主要是一旦检查不出具体的问题,不下确定的结论,谁都可以认为不是我方问题,而是他方造成的。

    这种时候,技术差的就比较吃亏了。

    别说谈判了,有时候吵激烈了,想进场吵架都进不去。

    就好像华山论剑,三个剑术顶尖高手刀光剑影的哗哗出招,旁边稍弱一点的一流二流高手,基本只能干瞪眼了。

    林巧枝估计,即使她这次没应,等再过几天,如果还是没有进展,或者吃了闷亏,燕山石化还是要想到她。

    毕竟遇到障碍了,林巧枝这样一个大型坦克式推土机,不可能不眼馋的。

    没多大会儿,赵振云就回来了。

    她手里拿着一份资料文件,递给林巧枝,又介绍:“虽然情况是变化了,但其实问题还是当初那个问题,裂解炉突然出现响声,同时还伴有火苗,那种白蒙蒙的水蒸气很快就笼罩裂解炉,再之后就是发现裂缝,一开始都觉得问题不大,焊接就好了,结果日方焊接完之后,裂缝更大了。”

    林巧枝确认道:“我们的操作没有问题吧?”

    “没有的。”赵振云这里很果断,“从采购意向确定到制作、运输、安装完毕,这期间,技术和操作人员足足用了2年时间吃透了设备的操作和运行,我们肯定是以最高的运行标准在操作。”

    她顿了顿,“但目前大家一致认为,故障发生与工艺操作有关。”

    林巧枝算是听明白了:“所以……一直检查到现在,全部问题线索,仍是那11台裂解炉上出现?*? 裂缝,且焊接无效,裂缝不仅没有缩小,甚至扩大了。 ”

    这就很让人头疼了。

    成套设备足足有30万吨,反而还不怕坏得多了,尤其是这种看不出问题的,坏的越多越容易帮忙定位,偏偏是这种问题独苗,简直让人抓瞎。

    “是的,目前还是只有这个信息,这是照片和具体参数。”赵局说着把资料推到她面前。

    “那我先看看。”

    林巧枝翻开资料,尽管脑壳有点疼,但也不推脱,毕竟都决定要去了。

    看到林巧枝翻阅资料,仔细查看思考,赵局一下松了口气。不管林巧枝说她自己对这个有没有信心,光是看到她投入,赵振云就觉得压力骤减。

    第116章  中国人民都有衣穿,有饱饭吃

    “下次再来一定通知我, 我们这边挨着太湖,有小桥有流水,鱼鲜虾嫩保管鲜掉眉毛……”

    胡厂长一行人热情地做着邀请, 依依不舍地送别林巧枝。

    与大家道别后,林巧枝她们转身上了通往首都的火车。

    水乡众人挥着手, 眼里都还满是不舍。

    林巧枝上了火车。

    还特意看了一下车的型号, 可惜不是阿水驾驶的那辆,要不然,她们可以一起去天安门拍一张合照了。

    略微有些遗憾地走进卧铺车厢。

    前后两个卧铺包厢,都有各自有一个她们的人。

    一前一后夹着中间林巧枝这个卧铺包厢,全方位的保障着。

    “我们国家前些年的乙烯产量, 居然只有1.5万吨?”林巧枝看到赵局这边的资料,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连她这个非化学工业出身的人都知道,乙烯工业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应该相当于发动机, 或者液压泵在机械工业中的重要性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1.5万吨够干什么?

    塞牙缝都嫌少了!

    “有已经很不错了。”赵振云无奈, “你是没接触太多这个行业, 我们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还是在苏联援建的156工程里发展起来的,但只有两个炼油项目,没有石化工业。”

    “兰化这个呢?”

    “也是引进的,但不是现代化乙烯生产装置,年产能只有5000吨。”

    ……

    林巧枝发现赵局真是工业百事通,什么事她好像都知道, 什么专业领域她都懂一点。

    林巧枝手上看的这份资料,其实就是赵局她自己的学习资料, 看着感觉像是引进这套30吨乙烯方案前做的调研文件。

    1.5万吨,相比别的强国产能前面那个动辄几千的数字,真的像是闹着玩一样。

    几乎明晃晃的昭示着中国乙烯制造生产技术目前还是空白。

    “难怪这么贵。”林巧枝每次听这些都觉得不是滋味。

    赵振云宽慰:“贵是贵了点,但这一套四三方案的引进意义还是很深远的,能切实解决咱们老百姓穿衣吃饭的问题,你看能源、材料问题都从根子上解决了。能惠及的下游产业很多的,像这个配套的聚酯装置,年产涤纶纤维相当于270万亩棉田的产量了,我们就不需要紧巴巴的缝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女巫文学,nw8.cc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